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6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6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3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54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375篇
内科学   156篇
皮肤病学   271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166篇
综合类   612篇
预防医学   302篇
眼科学   119篇
药学   255篇
中国医学   231篇
肿瘤学   5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0篇
  1975年   7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骨密度老年人群的体成分、肌力和心脏功能特点。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骨密度检查年龄为65~80岁的500名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并记录受试者骨骼肌指数、体脂肪率、脂肪控制、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肌力;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查并记录受试者心脏功能(EF、EDV、ESV、FS、HR、e/a)。结果 在500例研究对象中,骨量异常人数较多,占77 %,其中骨质疏松者93人(18.6 %),骨量减少者292人(58.4 %),骨量正常者115人(23%)。在男性中,骨质疏松者21人(8.4 %),骨量减少者153人(61.2 %),骨量正常者76人(30.4 %);在女性中,骨质疏松者72人(28.8 %),骨量减少者139人(55.6 %),骨量正常者39人(15.6 %);女性患骨质疏松的比例高于男性。女性的体脂肪率(37.20±4.13)高于男性(28.15±5.38);女性骨骼肌指数(8.20±0.58)低于男性(9.23±0.55)(P<0.05)。500例研究对象中需进行肌肉控制(增肌)的比例为55.6 % (278人),需进行脂肪控制(减脂)的比例为100 %(500人)。男性、女性分别按照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正常组,三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T值、 Z值、骨骼肌指数、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右手握力、左手握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脂肪率、脂肪控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男性组BMI、T值、 Z值、骨骼肌指数、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右手握力、左手握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T值、 Z值、骨骼肌指数、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右手握力、左手握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T值与骨骼肌指数、BMI、右臂肌肉量及右手握力呈正相关;相较BMI,T值与骨骼肌指数、右臂肌肉量相关性更高;与肌肉控制(增肌)呈负相关(r值= – 0.326,P=0.000);与体脂肪率及脂肪控制无相关性。心脏功能EDV(F=0.042,P=0.958)、ESV(F=0.008,P=0.992)、EF值(F=0.060,P=0.942)、FS值(F=0. 057,P=0.945)、HR(F=0. 032,P=0.96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F=3.768,P=0.0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群骨量异常比率较高,随着骨密度减低,骨骼肌指数及肌力也会下降,且骨质疏松患者易出现心脏舒张功能减低。利用生物电阻抗测定人体成分可以分析骨质疏松患者人体成分变化,能够更细化地了解其肌肉和脂肪的含量,为进一步预防、治疗骨质疏松及优化老年人人体成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膜转导蛋白阻滞剂和活性氧清除剂对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及与心房颤动(房颤)诱发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华田园犬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对照组、交感性房颤1组、交感性房颤2组、交感性房颤3组,各组分别于交感神经刺激和药物干预前后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及房颤诱发率,检测Cx43总蛋白及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交感性房颤各组干预后AERP明显缩短,房颤诱发率明显升高(P<0.05)。与交感性房颤1组和交感性房颤3组比较,交感性房颤2组AERP明显缩短,房颤诱发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交感性房颤各组干预后Cx43总蛋白无明显改变(P>0.05),磷酸化Cx43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交感性房颤1组和交感性房颤3组比较,交感性房颤2组磷酸化Cx43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膜转导蛋白阻滞剂可阻断细胞膜Cx43向线粒体膜转运,磷酸化Cx43水平下降导致氧化应激失衡,增加了房颤的易感性。活性氧清除剂可减少过度氧化导致的细胞膜和线粒体Cx43损伤作用,减轻心房电重构,降低房颤诱发率。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IFITM)是一种近来发现的细胞内抗病毒蛋白家族,它能抑制多种有或者无胞膜病毒的复制而起到抗病毒作用;同时近期有研究显示IFITM3对人类多种肿瘤细胞及干细胞的迁移等起重要作用,但IFITM3在人类肿瘤发生、发展和扩散转移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主要对IFITM3蛋白在人类肿瘤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脾破裂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CT增强扫描证实的36例小儿脾破裂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影像。结果36例小儿脾破裂中真性破裂12例,包膜下破裂8例,中央型破裂16例;破裂高回声为主患儿25例,低回声为主患儿11例。高频线阵诊断阳性34例,2例阴性,诊断符合率94%;低频凸阵诊断阳性26例,10例阴性,诊断符合率72%,本组结果计算出χ2=6.4,P<0.01。结论小儿脾破裂首选使用高频超声检查,能较好提供脾脏破裂的临床分型,发现脾脏破裂有很高的诊断符合率,为临床决策提供很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衰弱评分(CFS)与老年冠心病(CAD)病人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CAD病人120例,均接受介入治疗,治疗前行CFS评分。根据病人的短期预后情况,分成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将死亡者、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将无事件生存者纳入预后良好组。比较2组CFS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FS评分对老年CAD病人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确定曲线下面积(AUC)、最佳界值。根据CFS评分,将病人分成衰弱组和无衰弱组,分析衰弱与病人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在120例病人中,有28例(23.33%)预后不良,92例(76.67%)预后良好。在28例预后不良者中,院内死亡4例(14.29%)(其中心力衰弱3例,心源性休克1例),泌尿系感染9例(32.14%),严重出血5例(17.86%)、上呼吸道感染10例(35.71%)。预后良好组CFS评分为(4.13±0.56)分低于预后不良组的(6.02±1.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CFS评分预测老年CAD短期预后不良的AUC为0.704(标准误=0.055,P < 0.01,95% CI=0.597~0.811),最佳界值为5.475分。衰弱组和无衰弱组疾病类型和病变数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衰弱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双支病变与三支病变占比高于无衰弱组(P < 0.01)。衰弱组和无衰弱组的病变部位以及高脂血症率、糖尿病率、高血压率、吸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短期预后良好者相比,预后不良者的CFS评分明显增高,CFS评分对老年冠心病病人的短期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CFS评分可能受冠心病类型、病变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肾移植术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陡然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 1例肝肾联合移植患者术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突然升高,从患者基础疾病、基因多态性、合并用药等复杂的因素中逐一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影响因素。结果 伏立康唑片引起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升高。结论 在肝肾移植术后的用药中,要重视伏立康唑片和他克莫司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癌在儿童及青少年中较为少见,其病理学类型以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为主。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理学类型、临床表现及预后存在差异。儿童时期电离辐射暴露是甲状腺癌唯一确定的危险因素,并存在线性的剂量-效应关系。5%~10%的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病人有甲状腺肿瘤相关疾病的家族史,具有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家族史的儿童及青少年患癌风险更高。与成人不同,儿童甲状腺癌中RET/PTC基因重排更为常见,可能是电离辐射相关的致癌因素。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表现出类似低外显率的常染色体疾病或多基因疾病模式,并具有较高的遗传异质性,其中关键的遗传分子改变目前仍不清楚。儿童及青少年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与甲状腺癌的共患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儿童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时发生PTC的风险更高。超重和肥胖可能与儿童及青少年期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并且会增加成年后甲状腺癌的患病风险。儿童时期碘缺乏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肿、发育异常等诸多问题;当暴露于电离辐射后,碘缺乏地区的儿童成年后具有更高的甲状腺癌发病率。此外,儿童甲状腺癌还受重金属、食品添加剂、环境致癌物等其他环境与营养因素的影响。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相关危险因素的暴露甚至会影响成年后的甲状腺癌的发生与疾病预后,但其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三级淋巴结构(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s, TL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在DCIS浸润和进展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103例DCIS、32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 DCIS-MI)和78例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IDC)相关临床病理资料,采用HE和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DCIS、DCIS-MI和IDC癌灶内TLS密度,评价TLS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DCIS中不同核级组间TLS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着核级的增高TLS密度增高。DCIS-MI的TLS发生率为96.9%(31/32),高于DCIS的TLS发生率[78.6%(81/103)](χ2=21.680,P<0.001);不同核级组间TLS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IDC患者组织学分级组间(P<0.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Gli1、Gli3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36例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中Gli1、Gli3蛋白的表达,并与临床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肝细胞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Gli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和36.1%,Gli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和30.6%.Gli1和Gli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P<0.05).Gli1和Gli3两种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3,P<0.05).Gli3的表达与临床指标(年龄、肿瘤大小、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无关.Gli1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但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Gli1、Gli3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且具有相关性,且Gli1的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检测Gli1、Gli3蛋白表达有助于肝细胞癌的诊断,可能作为判断肝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