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目的观察活血通痹膏外用联合特定电磁波(TDP)治疗仪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痰瘀痹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9例RA痰瘀痹阻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298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活血通痹膏外用组29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活血通痹膏外用治疗;联合组296例在活血通痹膏外用组治疗基础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3组均治疗15 d。比较3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变化;比较3组治疗前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价(DAS28评分)变化;比较3组治疗前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RF、抗-CCP抗体、CRP及ESR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 3组治疗后RF、抗-CCP抗体、CRP及E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治疗后DAS28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活血通痹膏外用组、联合组治疗后DAS28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联合组治疗后DAS28评分低于活血通痹膏外用组(P 0. 05)。3组治疗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及疼痛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活血通痹膏外用组、联合组治疗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及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联合组治疗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及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活血通痹膏外用组(P 0. 05)。结论活血通痹膏外用联合TDP治疗仪治疗RA痰瘀痹阻型,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患者关节肿胀、压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枸橼酸托法替布片用于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的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120例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男52例、女68例.不同性别患者均采用枸橼酸托法替布片治疗,比较男、女性患者治疗前后的健康评估问卷残疾指数(HAQ-DI)、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压痛关节数(TJC)、肿胀关节数(SJC)、C反应蛋白(CRP)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男、女性患者间HAQ-DI和DAS28评分、TJC和SJC以及CRP水平、ESR、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男性HAQ-DI和DAS28评分、TJC和SJC以及CRP水平、ESR、SO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而且低于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男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男性和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橼酸托法替布片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置外固定架技术中辅助O-arm导航成像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采用内置外固定架技术术中利用O-arm导航成像治疗15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24~66岁;病程2~14 d。按照Tile分型:B1型1例,B2型8例,C1型3例,C2型3例。依据Young-Burgess分型:LC型8例,APC型1例,VS型4例,CM型2例。术前常规行骨盆正位、入口位、出口位X线片和骨盆CT三维重建检查,术中应用O-arm导航系统三维重建及三平面扫描成像评估术中复位效果,采用内置外固定架固定骨盆前环,骶髂螺钉、钢板螺钉或者腰髂固定后环。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钉情况,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评估术后功能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伤口愈合佳,无血管、神经及局部刺激等相关并发症。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16个月。按照骨折复位Matta评分,结果优9例,良5例,可1例;术后Majeed功能评分0~95分。结论: 内置外固定架术中辅助O-arm导航成像系统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术中提早评估复位效果,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内固定物的准确性,且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手术出血少,手术符合骨科微创医疗原则和精准医疗原则,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实现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5.
背景: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单层培养采用胎牛血清培养基易去分化,有必要寻找合适培养基来提高兔关节软骨细胞培养质量。目的:观察同种异体兔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0.4%链霉蛋白酶和0.025%Ⅱ型胶原酶分离成年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将获得的软骨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体积分数10%异体兔血清+DMEM/F12培养;对照组以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传代培养至4代。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前4代软骨细胞增殖较对照组慢,但软骨细胞形态未发生明显改变而对照组软骨细胞出现去分化现象。提示体积分数10%异体兔血清培养利于维持软骨细胞增殖和形态的稳定,是较好的获取大量优良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都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目的:观察Ⅰ/Ⅲ型胶原膜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双膝股骨滑车直径3.8 mm、深2 mm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分为2组:实验组缺损区植入Ⅰ/Ⅲ型胶原膜-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对照组缺损区植入单纯Ⅰ/Ⅲ型胶原膜.结果与结论:膝关节股骨标本组织学染色显示,实验组植入8周时为类透明软骨修复,12周时接近于正常软骨;对照组植入8周时以纤维样组织修复为主,12周时为纤维软骨修复.实验组植入后8,12周组织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表明运用Ⅰ/Ⅲ型胶原膜-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7.
在关节外科领域,对于高脱位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而言,股骨截骨是对高脱位DDH患者行关节置换手术的有效辅助技术,包括大转子截骨和转子下截骨方式,后者又可以分为横形、斜形、V形及阶梯形截骨。然而关于股骨截骨方式的选择大多依靠术者的临床经验,并未形成共识,与其相关的术后并发症脱位、截骨不愈合等也时有发生。本文就其截骨方式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探讨其各自的优缺点,以对临床治疗提供建议与指导。  相似文献   
8.
9.
背景:研究表明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都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 目的:观察Ⅰ/Ⅲ型胶原膜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双膝股骨滑车直径3.8 mm、深2 mm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分为2组:实验组缺损区植入Ⅰ/Ⅲ型胶原膜-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对照组缺损区植入单纯Ⅰ/Ⅲ型胶原膜。 结果与结论:膝关节股骨标本组织学染色显示,实验组植入8周时为类透明软骨修复,12周时接近于正常软骨;对照组植入8周时以纤维样组织修复为主,12周时为纤维软骨修复。实验组植入后8,12周组织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01)。表明运用Ⅰ/Ⅲ型胶原膜-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10.
背景: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单层培养采用胎牛血清培养基易去分化,有必要寻找合适培养基来提高兔关节软骨细胞培养质量。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兔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方法:以0.4%链霉蛋白酶和0.025%Ⅱ型胶原酶分离成年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将获得的软骨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体积分数10%异体兔血清+DMEM/F12培养;对照组以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传代培养至4代。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前4代软骨细胞增殖较对照组慢,但软骨细胞形态未发生明显改变而对照组软骨细胞出现去分化现象。提示体积分数10%异体兔血清培养利于维持软骨细胞增殖和形态的稳定,是较好的获取大量优良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