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肿瘤组织中,通常存在着坏死性细胞死亡和细胞凋亡两种死亡形式,而就目前研究认为肿瘤细胞的增殖率与死亡速率决定肿瘤的生长速率,因此,有效地调控细胞凋亡的速率以期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成为了肿瘤治疗研究的重要方向。2001年人们发现了一种存在于线粒体膜间隙的促凋亡蛋白--Omi/HtrA2,并开始对这一凋亡分子的进行研究扩展,发现其对多种肿瘤细胞可显示促凋亡效应以及预测肿瘤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长蛇灸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脾肾阳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证IB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口服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每次2.0 mg,每天3次)及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每次0.5 g,每天3次)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长蛇灸治疗,选取大椎至腰俞段脊柱穴区行隔姜灸,每周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及IBS生活质量问卷(IBS-QOL)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腹痛、排便频率、黏液便、胃纳减退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日常社交、日常运动、饮食影响、工作影响、情绪状况、睡眠状况、精神状态及精力改变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主要症状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IBS-QOL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优于对照组的73.3%(22/30,P<0.05)。结论:长蛇灸联合西药可有效治疗脾肾阳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单纯口服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更稳定、可重复的小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明确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阐述皮瓣缺血时间、再灌注血流量与皮瓣损伤程度的关系。 方法共选用162只SPF级ICR健康雄性小鼠为本次实验对象。(1)实验一,选用90只ICR小鼠,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n=30):胸部皮瓣组、背部皮瓣组、腹部皮瓣组,再分别将各组小鼠按夹闭皮瓣蒂血管的时间(皮瓣缺血时间)分为6个亚组(n=5):Ⅰ、Ⅱ、Ⅲ、Ⅵ、Ⅴ、Ⅵ组,对应的缺血时间分别为0、1.5、3.0、5.0、8.0、10.0 h。胸部、背部、腹部皮瓣分别以左侧胸外侧动脉、胸背动脉、腹浅动脉为对称轴设计宽1.5 cm、长3.0 cm的轴型皮瓣。微型动脉夹夹闭血管蒂,建立缺血皮瓣模型。用全景激光灌注成像仪(FLPI)观察各组皮瓣基础血流量,再灌注7 d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计算坏死率,确定最佳小鼠皮瓣IRI模型。(2)实验二,选用另外72只ICR小鼠,建立上述胸部皮瓣IRI模型,按皮瓣缺血时间分为6组(n=12):ⅰ、ⅱ、ⅲ、ⅳ、ⅴ、ⅵ组,对应的缺血时间分别为0、1.5、3.0、5.0、8.0、10.0 h,用FLPI动态观察各组皮瓣的血流灌注量。再灌注7 d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计算各组皮瓣坏死率。分别取各组半数小鼠再灌注24.0 h后的皮瓣组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组织形态学改变,二氯氢化荧光素二乙酸酯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含量,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细胞阳性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再灌注24.0 h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 结果实验一结果显示:小鼠胸部皮瓣基础血流灌注量为(320.2±7.5) PU,背部皮瓣基础血流灌注量为(156.3±12.4) PU,腹部皮瓣基础血流灌注量为(78.5±5.5) PU,各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8,P<0.05)。胸部皮瓣组不同亚组所致皮瓣坏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1.7,P<0.05),且背部、腹部皮瓣组皮瓣坏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9.6、235.1,P值均小于0.05)。实验二结果显示:小鼠胸部皮瓣可耐受1.5 h以内缺血,再灌注血流量恢复快,ⅰ、ⅱ组皮瓣坏死率分别为(1.20±0.15)%、(6.50±0.24)%,均小于10.00%。而ⅰ组活性氧水平相对倍数、凋亡细胞阳性指数、TNF-α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12、(3.2±0.1)%、(2.09±0.93) μg/μL,ⅱ组分别为1.26±0.07、(4.3±0.1)%、(3.63±0.42) μg/μL,与ⅰ组相比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8、6.77、3.03,P值均小于0.05);ⅲ、ⅳ组皮瓣再灌注血流量恢复缓慢,ⅳ组皮瓣坏死率、活性氧水平相对倍数、凋亡细胞阳性指数、TNF-α表达水平分别为:(48.2±3.57)%、2.34±0.17、(22.2±1.4)%、(4.79±0.72) μg/μL,与ⅱ组相比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2、10.50、12.85、2.80,P值均小于0.05)。ⅴ、ⅵ组皮瓣再灌注血流量恢复极缓慢,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组织充血、血管内血栓形成,其中ⅴ组皮瓣坏死率、TNF-α表达水平分别为(75.7±3.30)%、(6.10±0.56)%,与ⅳ组相比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9、2.86,P值均小于0.05);而ⅴ组活性氧水平相对倍数为1.47±0.21,较ⅳ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5,P=0.005),凋亡细胞阳性指数为(20.5±2.2)%,与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P=0.88)。 结论与小鼠背部、腹部皮瓣IRI模型相比,小鼠胸部皮瓣IRI模型基础血流量更大、更稳定,不同缺血时间所致皮瓣坏死率变化更有显著性。缺血再灌注可以引起小鼠胸部皮瓣的损伤,并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再灌注血流量明显降低,皮瓣的损伤逐渐加重。缺血再灌注致皮瓣损伤的机制可能是缺血再灌注后产生大量的活性氧,导致血管收缩,影响微循环;同时大量炎性细胞聚集,局部炎症反应加重,导致皮瓣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长蛇灸与口服布洛芬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差异,证实长蛇灸治疗气血虚弱型原发性痛经的优越性。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患者大椎至腰俞之间铺以5 cm宽、2.5 cm高的姜泥1条,姜泥条上铺3 cm宽、2 cm高的艾绒(约200 g),每灸3壮,一周1次,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经前1 d开始服用布洛芬胶囊,每日2次,每次1粒,连续服用3 d,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症状积分以及VAS视觉模拟评分差异。结果经过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二者均可有效缓解痛经症状,2组痛经患者的疼痛症状积分以及VAS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01),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9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24/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蛇灸组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优于口服布洛芬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缺氧环境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变化,探讨氯化钴诱导缺氧对血管周细胞Ang-1表达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人脑血管周细胞,予不同浓度氯化钴诱导缺氧环境,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使用不含氯化钴的血管周细胞培养基培养;试验组使用血管周细胞培养基溶解六水合氯化钴稀释至终浓度分别为50 μmol/L(50 μmol/L氯化钴组)、100 μmol/L(100 μmol/L氯化钴组)、200 μmol/L(200 μmol/L氯化钴组)、300 μmol/L(300 μmol/L氯化钴组)、400 μmol/L(400 μmol/L氯化钴组)。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IF-1α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IF-1α、Ang-1 mRNA合成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VEGF、Ang-1蛋白分泌。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nett-t检验及t检验。 结果对照组和各试验组(50、100、200、300、400 μmol/L氯化钴组)HIF-1α蛋白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7,P<0.05);HIF-1α蛋白表达随氯化钴浓度先升高后降低,在200 μmol/L处相对灰度达到峰值8.6140±0.3445,200 μmol/L氯化钴组相对灰度值与对照组,50、100、300、400 μmol/L氯化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28、22.18、10.16、5.60、25.47,P值均小于0.05)。对照组与试验组HIF-1α mRNA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5.5,P<0.05);HIF-1α mRNA表达呈氯化钴浓度依赖性降低,400 μmol/L氯化钴组HIF-1α mRNA表达达到最低值5.107×10-3±8.138×10-5,与对照组,50、100、200 μmol/L氯化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0、17.75、14.96、5.36,P值均小于0.05)。对照组与试验组VEGF蛋白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34,P<0.05);VEGF蛋白表达随氯化钴浓度先升高后降低,在200 μmol/L处VEGF蛋白表达达到峰值(901.000±6.798) pg/mL,200 μmol/L氯化钴组与对照组,50、100、300、400 μmol/L氯化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70、10.56、4.65、10.49、17.97,P值均小于0.05)。对照组与试验组Ang-1蛋白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9.3,P<0.05);Ang-1蛋白分泌随氯化钴浓度升高先增加,在100 μmol/L处达到峰值(4 364.0±117.3) ng/mL,随后蛋白分泌随氯化钴浓度升高逐渐减少,100 μmol/L氯化钴组与对照组,50、200、300、400 μmol/L氯化钴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7、4.33、17.03、19.48、23.30,P值均小于0.05)。对照组与试验组Ang-1 mRNA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2.0,P<0.05);Ang-1 mRNA表达随氯化钴浓度升高先增加,在100 μmol/L处达到峰值6.732×10-4±7.140×10-6,随后mRNA表达随氯化钴浓度升高逐渐减少,100 μmol/L氯化钴组与对照组,200、300、400 μmol/L氯化钴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05、20.21、110.20、34.25,P值均小于0.05)。 结论轻度缺氧环境下,血管周细胞Ang-1表达随缺氧程度加剧而受到促进;重度缺氧环境下,血管周细胞Ang-1表达随缺氧程度加剧而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6.
以白术为切入点,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4.0软件对《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第一卷至第八卷中所载含有白术的22首方剂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3味中药,用药总频次达159次,方剂剂型多以汤剂为主,治疗最多病证为妇科疾病,其次为癃闭.白术的使用品种以浙地之于术居多,用量多为三钱,但张氏强调临证酌情使用.在药物功效分类上补虚药配伍率最高,占43.40%,且配伍最多的药物为白芍,中药药性配伍频率最高的为温性药52.20%,药味配伍频率最高为甘味药34.62%,归经配伍频率最高的为脾经25.92%.由此可知,张锡纯对白术的药性和临床运用甚为谙熟,常用以温补中焦、健脾化湿、调和肝脾,可为临床用药和其学术思想继承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蛇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0月—2017年9月因强直性脊柱炎于我院就诊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用依那西普皮下注射,观察组40例联合长蛇灸,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白介素-37(IL-37)、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更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P0.05。结论长蛇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效果显著,可改善炎症反应,调节氧化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混元灸与口服西药治疗脾肾阳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证IBS-D患者随机分为混元灸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混元灸组予关元穴混元灸治疗,每次约40 min,每天1次;西药组予口服盐酸洛哌丁胺胶囊(2 mg/次,每天3次)和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0.5 g/次,每天3次)。两组均治疗2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BS病情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及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BS-SSS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IBS-QOL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混元灸组IBS-SSS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西药组、IBS-QOL总评分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混元灸组中医症状分级量化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西药组腹痛、腹泻、不思饮食及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混元灸组腹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及总评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混元灸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90.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