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冠状动脉狭窄的16层螺旋CT造影检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以常规X线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评价16层螺旋CT(MSCT)无创性检查冠状动脉及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资料与方法65例临床初诊为冠心病,无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搭桥术史的患者,在冠状动脉16层MSCT造影检查后,回顾性重建心电门控轴位图像,并采用容积成像(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方法,对所有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进行重建,统计可供临床评价的、管径≥1.5mm的冠状动脉段,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为标准,对比分析MSCT诊断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管腔平均直径缩小超过50%)的准确性。其中8例在检查前心率超过80次/min的患者使用了B受体阻滞剂。结果93%的冠状动脉节段和94%的冠状动脉主干可供评价,不能评价的主要原因分别为:心脏运动伪影(58%),致密钙化(28%)和管腔显影不良(14%)。除外不能评价的冠状动脉,按节段和主干分类,MSCT诊断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2%、98%和95%、97%。结论无需常规使用B受体阻滞剂,16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即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是一种值得临床医师信赖的检查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的非创伤性方法。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评价先天性单冠状动脉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先天性单冠状动脉畸形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先天性单冠状动脉患者的MSCT和常规X线冠状动脉造影(CCA)资料。对比两者在显示和诊断此病中的差异。仿真内镜技术用于评价异位开口及其与邻近正常冠状动脉开口的关系,多平面重建、曲面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成像等重建方法则用于评价变异冠状动脉的行径及其与邻近大血管的关系。结果 4例患者变异的冠状动脉全部为MSCT造影所显示并明确诊断。MSCT显示3例患者的左主干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的近段,其中1例在CCA中左主干仅近段局部显影,未能明确诊断,另2例左冠状动脉虽显影,但较淡。1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主干的末端,CCA则误为起源于回旋支。MSCT显示2例异常开口冠状动脉的近段狭窄,3支异常冠状动脉穿过主动脉根部和肺动脉或右室流出道的间隙,1支绕主动脉根部后方走行,而CCA均不能明确诊断。结论 MSCT显示先天性单冠状动脉明显优于CCA,凡疑及冠状动脉变异的患者,可首选非创伤性的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合分析和评价传统放射技术所用增感屏与感蓝胶片组合运用。与观时应用的T颗粒技术成像的照片质量,影像细微结构显示率。材料与方法:300例成人胸片中,钨酸钙中速屏配蓝片高千伏100例。稀土高速屏配蓝片准高千伏100例.T颗粒技术绿屏绿片高千伏100例。结果:分析了普通屏胶组合照片的缺点。列出了T颗粒技术的九大特点。结论:T颗粒技术将领先于传统屏胶组合,为传统X线摄影及照片质量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技术领域。展示出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可吸收骨棒内固定治疗Mason 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2—2016-03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骨棒内固定治疗的13例Mason Ⅱ、Ⅲ桡骨头骨折。术后1、2、3、6、12个月进行随访,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固定及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按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系统评定疗效。结果 12例获得随访,术后12个月进行末次随访。12例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6个月。未出现桡骨头关节面再次塌陷、分离,无异位骨化、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按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8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可吸收骨棒内固定治疗Mason Ⅱ、Ⅲ型桡骨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非牵引床手法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牵引床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4-12—2016-02采用非牵引床手法复位(非牵引床组)与牵引床复位(牵引床组)PFNA内固定治疗10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观察2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1、3、6及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骨折固定、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对术后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91例获得随访平均12.8(12~14.3)个月。2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牵引床组手术时间较牵引床组缩短约10 min,有一定的临床现实意义。2组术后1、3、6及12个月VA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牵引床手法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缩短了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患儿肘关节创伤后骨化性肌炎的临床特征、预防措施、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3 年3月至2019年10月本院诊治的8例肘关节周围创伤后骨化性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未使用药物治疗,4 例早期给予外固定后4~6周循序进行功能锻炼,另有 4 例则早期未给予外固定且行被动活动。随访观察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早期给予外固定患儿在术后1~2周内出现骨化性肌炎,早期未给予外固定患儿在 4 周内未见骨化性肌炎发生,强行功能锻炼后3~4周内出现骨化性肌炎。早期给予外固定后的患儿骨化性肌炎吸收时间为5~9个月,早期未给予外固定的患儿骨化性肌炎吸收时间为 11~13 个月。出现骨化性肌炎后早期固定的患儿病变局限、成熟更早、吸收时间更短,而继续强行锻炼的患儿病变持续扩大。结论骨化性肌炎多有反复整复及骨折后过度暴力功能锻炼史。粗暴的手术操作及强行被动功能锻炼是儿童肘关节骨化性肌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早期制动是有效的,对于非手术治疗失败的可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双头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结合辨证论治治疗肩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协会评分系统(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分析8例双头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结合祖国医学三期辨证论治治疗闭合性肩峰骨折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及骨折固定、愈合情况。结果:8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有效随访,均获得了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3.2个月。末次随访时ASES平均得分为90.4分,优良率为87.5%(7/8)。结论:采用双头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结合三期辨证论治治疗肩峰骨折具有软组织损伤小,固定可靠,手术时间短,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