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究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流变学、血脂及炎性反应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复方丹参滴丸。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流变学、血脂、炎性反应递质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21%,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流变学指标、高密度脂蛋白(HDL)、IL-6和TNF-α水平治疗后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患者,能够调节脂代谢,降低炎性反应,改善血流变学。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给予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激动剂及抑制剂其对心力衰竭兔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 构建容量及压力负荷型心力衰竭家兔模型,动态心电图同步记录给药期间心律失常并进行心率变异性与心律震荡分析,比较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低频与高频比值(LF/HF)、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 给予β3-AR激动剂显著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P〈0.05),增加SDNN、LF、HF、LF/HF值(P〈0.05)及降低TO值,增加TS值(P〈0.05),给予β3-AR抑制剂可以拮抗上述效应。结论 激动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可减少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可能与其对交感神经张力平衡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术中血栓事件(IPTE)的出现情况;分析出现和不出现IPTE的情况下,单核细胞、不同单核细胞亚群以及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MPA)的变化。方法入选的AMI患者PCI术前抽血进行单核细胞亚群和MPA的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根据血小板表面标志CD41的表达,利用绝对计数管中的荧光微球,进一步对单核细胞及3个亚群进行MPA的数量进行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等检验方法分析。结果 IPTE组CD14+CD16++单核细胞较非IPTE组明显减少,且占总单核细胞百分比下降。与非IPTE组患者相比,IPTE组MPA、各亚群与MPA以及结合比例均显著高于非IPTE组患者。各组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MPA结合比率以及各亚群MPA结合比率对AMI患者PCI术中发生IPTE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IPTE组患者中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较非IPTE组患者显著减少,MPA结合比率及各单核细胞亚群MPA结合比率均显著高于非IPTE组患者,对于AMI患者PCI术中发生IPTE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液流变学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行PCI治疗的AMI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65例)。对照组PCI术前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血清指标、心功能和心肌核素显像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静息灌注总积分(SRS)、总灌注缺损面积百分比(TP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NT-proBNP、TNF-α、IL-6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SRS、TPD、LVEDD、LVESD、FS、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NT-proBN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对AMI病人PCI术后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抑制机体炎性反应及心肌细胞损伤,降低血液黏稠度,进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A-V延迟优化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病人早期心功能的影响,指导临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A-V延迟间期的程控优化设置。方法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病人在程控左右心室同步收缩前提下,经组织多普勒超声(TDI)测量A-V延迟优化前后相应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每搏输出量(SV)及主动脉瓣口的速度-时间积分(VTI)等即刻心功能指标。结果 4例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病人A-V延迟优化后LVEF、SV及VTI与优化前均明显升高(P〈0.05),而优化后LVEDd与优化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RT起搏治疗在保障了心室舒缩同步的前提下,通过最佳的A-V延迟优化,对早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临床上应重视对CRT治疗病人A-V延迟的优化设置。  相似文献   
7.
8.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心律失常之一,是脑卒中及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危险因素,房颤治疗理想的目标是恢复窦性心律.近10年来,随着对房颤电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导管消融技术的完善,相对于传统药物及电复律,导管射频消融根治术成为一种新型房颤治疗方法[1].随着Carto、Ensite3000等电解剖三位标测系统的应用,房颤导管消融术式的不断完善,使得房颤导管消融根治成功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方法将84例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大剂量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辅助通气、硝酸酯类药物、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治疗,常规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每日20mg;大剂量组阿托伐他汀钙每日40mg,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检测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包括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记录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并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两组血清IL-6、TNF-α、hs-CRP、LVESD、LVEDD、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TG、TC、LDL-C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LVEF和HDL-C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大剂量组优于常规组(P<0.05)。随访6个月后,大剂量组心力衰竭复发住院率低于常规组(χ2=5.486,P=0.019)。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疗效更优,安全性好,并对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的治疗保护作用。方法将我院心内科2012-10~2013-04收治的UAP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大剂量组术前3 d连续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小剂量组术前3 d予常规剂量20 mg。于术前及术后8 h、24 h测定肌钙蛋白Ⅰ(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比手术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浓度;术后随访1个月了解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大剂量组c Tn I、CK-MB及HsCRP浓度低于小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c Tn I、CK-MB升高的发生率低于小剂量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血脂无明显差异,用药后血脂均有所下降,且术前、术后7 d及术后1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两组患者均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术期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