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水平,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术对冠心病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单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70例为冠脉介入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入选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IL-6和TNF-α水平。结果冠脉介入组患者术后血浆IL-6为(21.49±4.45)pg/L,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IL-6为(13.07±4.12)pg/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介入组患者术后血浆TNF-α为(15.67±4.25)ng/mL,显著高于术前的(12.56±4.13)ng/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冠脉造影术后TNF-α为(11.23±3.87)ng/m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介入治疗促进冠心病患者血浆IL-6及TNF-α水平的升高,是否为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机制之一尚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研究小组,创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规范化的护理流程。结果:本组患者痊愈出院389例,转康复科继续治疗45例,自动出院22例,死亡12例。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专业护理流程的建立,实现了护理工作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救治中及时、有序、安全、高效的质量目标,对防治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等方面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脂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抗炎抗氧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1例UAP患者(UAP组)服用血脂康前后和4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Ot(TNF—α)血浆浓度。结果UAP组血浆IL-6、TNF—α水平为(25.03±6.31)pg/L和(21.35±4.39)μg/L,与对照组(19.87±5.98)pg/L和(16.67±4.29)μg/L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服用血脂康4周后UAP组血浆IL-6及TNF—α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血脂康在抑制UAP患者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斑块、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方面可能有-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评价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9例行PTCA或支架植入术后1~12个月的患者,在造影前1周内接受DSE检查,多巴酚丁胺剂量递增方案为5、10、20、30、40μg·kg-1·min-15个级别,每级负荷维持3分钟.比较DSE和造影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DSE评价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92.6%,准确度为87.2%.结论 DSE评价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具有准确、安全可行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实践效果。方法:随机将8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按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则按常规的护理工作模式进行护理。结果:实验组病人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及病人满意度,促进了护理学科发展,能够缩短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还能增加医护人员的团队精神和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脂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抗炎抗氧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1例UAP患者(UAP组)服用血脂康前后和4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浓度。结果UAP组血浆IL-6、TNF-α水平为(25.03±6.31)pg/L和(21.35±4.39)μg/L,与对照组(19.87±5.98)pg/L和(16.67±4.29)μg/L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服用血脂康4周后UAP组血浆IL-6及TNF-α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血脂康在抑制UAP患者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斑块、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方面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心尖切面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参数评价存活心肌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22例冠心病(CAD)患者和18例冠状动脉造影术(QCA)正常患者全心尖切面所测左室16个节段背向散射积分参数,比较CAD组中室壁运动异常节段心肌、对照组心肌的背向散射周期变异幅度(CVIB)、标化平均背向散射积分(AII%)、标化CVIB(CVIB%)值.测量CAD患者PCI术前1周内,术后2周、3月室壁运动计分指数(WMSI)、左室射血分数(EF)及IBS参数(CVIB、CVIB%及AII%),分析存活节段、坏死节段IBS参数的变化.结果 CAD组中室壁运动异常节段心肌与对照组心肌的IBS参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PCI术后2周、3月EF、WMSI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节段与坏死节段的CVIB、AII%、CVIB%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节段PCI术前IBS值与术后2周、术后3月相比,CVIB、CVIB%术后明显升高(P<0.01),而AII%显著减小(P<0.01),术后2周与术后3月相比,CVIB、AII%、CVIB%无显著性差异(P>0.05).坏死节段的CVIB、AII%、CVIB%术前、术后2周、3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全心尖切面所测CVIB、AII%、CVIB%值能够敏感、客观地评价存活心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