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滋肾养膜方联合宫腔镜技术对宫腔粘连患者内膜修复的影响以及妊娠结局,探讨中药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予宫腔镜技术加西药(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滋肾养膜方治疗,连续3个疗程。观测两组疗效,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FSH、LH、E2水平;并在宫腔镜下观察粘连程度的改善情况和治疗后的妊娠结局。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88.0%)高于对照组(84.0%)。两组不同病情程度治疗后疗效比较,该疾病的疗效与病程呈负相关(P0.05)。对于中重度的患者,治疗组的疗效较好,但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2)对两组流产次数与治疗后的疗效关系进行比较,总体上治疗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3)两组治疗前后母体外周血E_2、LH、FSH的比较变化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妊娠结局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滋肾养膜方联合宫腔镜技术治疗宫腔粘连,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中药滋肾养膜方对宫腔粘连内膜修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滋肾养膜方联合宫腔镜技术对宫腔粘连患者内膜修复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观察就诊于“尤昭玲教授妇科工作室”和长沙市第一医院妇科的100例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宫腔镜技术加西药(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试验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滋肾养膜方,连续3个疗程。观测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月经量的恢复、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和对子宫内膜的影响。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病程长短、宫腔操作次数、流产次数和治疗前症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齐同可比性;(2)试验组患者经治疗综合疗效总有效率88%要高于对照治疗组(84%),但两组差异经Radit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经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中医证候治疗后主要症状变化比较,试验组在改善经前乳胀、神疲乏力、失眠健忘、面色萎黄或晦暗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症状、体征等方面,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5)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月经情况:月经周期、经期、经量、月经色质均明显改善;(6)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厚,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试验组增厚程度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滋肾养膜方联合宫腔镜技术和西药治疗对宫腔粘连患者内膜修复效果好,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增加患者的月经量并且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杨超兰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1):1128-112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通过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总结临床护理路径,选择骨科患者200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达标情况、对功能锻炼知识掌握情况、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术后并发症与住院时间比较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增加患者对相关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是一种高效的护理工作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疗效与质量。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总结临床护理路径,选择骨科患者200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达标情况、对功能锻炼知识掌握情况、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术后并发症与住院时间比较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增加患者对相关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是一种高效的护理工作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疗效与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