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主要包括凋亡(apoptosis)、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和自噬性死亡(autophagic cell death,ACD)等。凋亡主要由外源性死亡配体及内源性线粒体通路介导,其特征是具有明显的形态学改变~([1]),而当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s)缺失时,则会发生程序性坏死~([2-3])。一般认为自噬性死亡的最终死亡方式还是凋亡或者坏死,尚不能证明单纯自噬导致的细胞死亡的存在~([4])。c-FLIP(cellular FADD-like IL-1β-converting enzyme-inhibitory protein,c-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髌骨矢状面截骨术对髌骨倾斜病理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手术方法将七具新鲜人尸体膝关节标本的髌骨外侧支持带紧缩,造成髌骨过度外侧倾斜,然后进行四个不同截骨角的髌骨矢状面截骨术。股四头肌腱加载200N。分别于正常状态、髌骨倾斜、截骨5°、10°、15°、20°六种工况下,应用压敏片测量髌股关节接触压力与面积。摄屈膝45°Merchant髌骨轴位片,测量髌骨倾斜角,了解髌骨倾斜程度。结果与结论:髌骨倾斜后,髌骨内侧接触面积与压力均减少,外例接触面积与压力均增加,屈膝30°时最显著。截骨10°以上,明显改善了髌骨倾斜的应力分布,其中截骨15°改善较为理想。本实验结果为临床上髌骨矢状面截骨术中截骨角的选择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臂丛综合征非典型病例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臂丛综合征非典型病例12例,其中包括假性心绞痛型3例,椎动脉受压型2例,交感神经受压型3型及锁骨下动静脉受压型4例.对各型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家兔背阔肌模拟原位移植作为实验模型,观察温缺血2~6小时及血供恢复后肌肉组织学的动态改变和肌力恢复。结果表明,随缺血时间延长,骨骼肌损害程度加重,损害存在时间和修复所需时间延长。形态学改变特点为肌纤维散在的点状或灶性变性或坏死,灶内肌浆消失并有大量巨噬细胞浸润。家兔骨骼肌细胞缺血性坏死后能够再生,再生肌细胞的特点是肌浆嗜碱性,核排列成串,并具明显核仁。至恢复血供后11周,各实验组肌纤维均恢复正常,肌力恢复超过正常肌力的70%。从损害看,家兔背阔肌的缺血时限应少于2小时,从修复及功能恢复看,至少可为6小时。  相似文献   
5.
自1966年我院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获得成功以来,此手术已被国内外广泛采用,到1982年6月我们已进行160例足趾游离移植,成活150例,失败10例,成活率为94%。本文目的在于通过我们160例足趾移植的临床实践提出在足趾移植中所发现的血管变异及其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1966—1984年底,我院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200例,成活188例、失败12例,成功率为94%。在开展足趾游离移植术的早期,血管吻合质量欠佳是失败的主要原因。而现在,血管的变异与解剖损伤及其处理不当是导致手术失败的重要因素。现将200例实践中遇到的血管变异及其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动脉变异及其处理 (一)第一蹠骨背动脉走行及其变异 1.分型:①浅表型:占22%。此型第一蹠骨背动脉位于皮下骨间肌的表面。②肌内型:占47%。此型第一蹠骨背动脉在骨间肌浅层行走。③深型:占26%。此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升麻联合皂角刺(升皂方)抗肿瘤处方,评价其抗肿瘤疗效。方法建立小鼠4T1乳腺癌肺癌转移模型和4T1皮下移植模型,两种模型小鼠均随机分为模型组、升麻组、皂角刺组、升皂方1组、升皂方2组和升皂方3组,每组10只。通过抗肿瘤疗效确定升皂方的比例。MTT法考察升皂方对4T1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法)测定荷瘤小鼠血清中Ⅰ型胶原(Col-Ⅰ)、血小板活化因子(PAF)、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酪氨酸激酶受体A(TrkA)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的浓度,基质金属明胶酶谱法检测升皂方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影响,探索升皂方的抗肿瘤机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升麻与皂角刺2∶1处方对4T1乳腺癌肺转移作用最明显,肺上的结节数较少,肺转移发生率也较低,且对4T1乳腺癌皮下移植肿瘤的抑瘤率最高。各给药组小鼠血清中的 Col-Ⅰ、PAF、TIMP-1、TrkA、TrkB的浓度均降低,以升麻与皂角刺2∶1处方组降低幅度最大,其抑制MMP-2及MMP-9表达的作用最强。结论升麻与皂角刺组方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作用,当升麻∶皂角刺=2∶1时,抗肿瘤作用最强,为升皂方的最佳配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两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仪器临床应用特性。方法:在PDQ PLUS和DCA2000上检测6例监测2个月血糖的健康人HbA1c进行比较。结果:使用亲和层析高效液相方法的PDQ PLUS检测结果与理想值有良好的相关性;以免疫法为原理的DCA2000检测值偏高。结论:PDQ PLUS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器检测结果准确且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9.
小腿外侧皮瓣的显微外科解剖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52侧成人下肢,提出一种新的皮瓣区——小腿外侧皮瓣。供区的血管蒂为腓动脉(管径3.7mm),在小腿后肌间隔发出4—8支皮动脉,灌注面积约32×15cm。供区的静脉有深、浅两组:即两条腓静脉(管径4.0 mm),一条小隐静脉(管径3.3mm)。皮瓣内含有腓肠外侧皮神经。该供区可作游离皮瓣或作带蒂的倒转皮瓣。临床应用,已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带血管的游离神经移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个比较带血管的和不带血管的游离神经移植效果的动物实验模型。电生理学、病理学和大体形态的检查表明在神经传导时间、神经传导速度、再生的有髓纤维直径及总数、小腿三头肌重量等方面,带血管移植侧都显著优于不带血管移植侧。对产生上述差别的原因和不带血管的神经移植段血循重建的过程与方式作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进一步实验设计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