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不同居属地半夏核苷类有效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全国不同居群半夏进行初步的质量评价,为充分利用和开发半夏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不同居群的半夏品种,以其有效成分(核苷类成分)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品种质量评价,以遴选出优良半夏品种。总核苷类成分含量(以鸟苷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结果:不同居群半夏药材的总核苷类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江苏泰半夏的核苷类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居群。结论:我国半夏种质参差不齐,要培育出优质半夏,需要通过各种人工方法对品质优良的半夏进行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竹茹汤物质基准的关键质量属性,制备18批物质基准对应实物,建立竹茹汤物质基准指纹图谱及其含量测定的检测方法,明确其指纹图谱共有峰的色谱峰归属,相似度范围,浸出物范围,指标性成分葛根素、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以及转移率范围。结果表明,18批竹茹汤物质基准对应实物共标定25个共有峰,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5。汇总特征峰信息可知,葛根、甘草、生姜分别贡献21、3、1个色谱峰;18批物质基准对应实物的浸出物18.45%~25.29%;不同批次物质基准对应实物的指标性成分含量和转移率:葛根素质量分数2.20%~3.07%,转移率38.5%~45.9%;甘草苷质量分数0.24%~0.85%,转移率15.9%~37.5%;甘草酸质量分数0.39%~1.87%,转移率16.2%~32.8%。该实验采用浸出物、指纹图谱及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相结合的模式,对经典名方竹茹汤物质基准的量值传递过程进行分析,初步建立了科学稳定的物质基准质量评价方法,为经典名方竹茹汤的后续开发及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山海丹颗粒对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 ED)疾病的改善作用,并基于前期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探讨可能的相关机制。   方法   选取140只Wistar大鼠作为实验动物,雌雄各半。采用双侧髂内动脉结扎的方法,用雄性大鼠建立血管性ED动物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地那非组、疏肝益阳胶囊组、山海丹颗粒低剂量组、山海丹颗粒中剂量组、山海丹颗粒高剂量组,给药组灌胃给药8周,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双蒸水。考察各组大鼠性行为学指标,TUNEL染色检测睾丸内生精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阴茎组织的iNOS、eNOS、nNOS和p38表达水平。   结果   和模型组相比,山海丹颗粒显著缩短了ED大鼠的扑捉潜伏期和射精潜伏期,减少睾丸组织内凋亡的生精细胞数量,增加iNOS、eNOS、nNOS表达,抑制p38磷酸化。   结论   山海丹颗粒可有效改善ED模型大鼠的疾病状态,其治疗ED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iNOS、eNOS、nNOS和p38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drenergic receptors,β-ARs)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组织器官中,在调节心脏功能、血管扩张、能量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β-ARs在乳腺癌细胞中异常高表达,可通过影响乳腺癌的生长代谢、侵袭转移、血管生成等过程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临床研究证实,阻断β-ARs信号传导可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故β-ARs或可成为治疗乳腺癌的潜在靶点。本文对β-ARs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及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全国不同居群半夏进行初步的质量评价,为半夏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不同居群的半夏,以其有效成分(总有机酸)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品种质量评价,以遴选出优良半夏品种。总有机酸含量(以琥珀酸计)采用电位返滴定法测定。结果不同居群半夏药材的总有机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有机酸含量以四川绵阳半夏最高。结论我国半夏种质参差不齐,要培育出优质半夏,需要通过各种人工方法对品质优良的半夏进行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6.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C)与正常干细胞生物学特征相似,具有自我更新、无限增殖和抗化学毒物损伤的能力, 与肿瘤的发生、治疗、预后、复发和转移关系极为密切。在肿瘤发生初期,虽然机体的免疫监视系统可以有效地对肿瘤细胞进行识 别和清除,但CSC可通过下调抗原加工和提呈机制成分、分泌免疫抑制因子、高表达免疫检查点分子以及激活免疫耐受信号通路等 机制调控免疫细胞功能,或促进抑制性免疫微环境的建立以逃避免疫系统对其的清除,从而使肿瘤得以进展。目前,靶向CSC与免 疫系统相互作用的多种方法正在被积极研究中,一些靶向CSC的新型免疫疗法正处于临床研发阶段。本文综述了近年来CSC相关 免疫逃逸机制及针对免疫逃逸的可能有效的治疗手段(包括DC疫苗、CAR-T细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