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5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黄帝内经》有云:"汁沫与血相抟,则并合凝聚不得散",启示津血抟聚之理。津血同源,津凝成痰,血聚为瘀,二者"相抟",随气上行,痹阻上部,而为上焦痰瘀互结证。葛根、川芎、石菖蒲药组具有通经活络,祛瘀化痰之功效,可广泛应用于痰瘀互结,痹阻上焦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肩周炎、颈椎病等多种病症。笔者结合临证体会,对该药组的证治规律,尤其是脉证进行深入分析,为临床治疗上焦痰瘀互结证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病情缠绵易反复发作,其中湿热夹瘀型较为常见。《内经》有云:"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提示湿性胶着,易稽留于血脉分肉,久滞不去则蕴而化热,湿热阻滞经脉则为瘀血,从而出现湿热内蕴夹瘀的病理状态。茵陈、生茜草、络石藤药组具有清热利湿、祛瘀通络之效,可应用于湿热夹瘀型湿疹。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串联审视田曾流派治案之药、方证与诊法联系规律,明晰其脉法体系与临证辨治模式。方法:以田曾流派存世医案为基础,建立田曾流派“脉象-方证-症状-处方-药物”数据库。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对脉-方证、脉-症、症-方及症-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对关联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共纳入田曾流派医案275个,其中脉-方证关联规则中置信度最高的是脉沉有力→调胃承气汤(100.00%);脉-症规则中置信度最高的是脉弦长→肠鸣辘辘(100.00%)、脉浮缓→纳呆(100.00%)及脉沉弦→头晕(100.00%);置信度较高的症-方规则主要集中于半夏泻心汤证;症-药关联中置信度最高的为小便灼热→滑石(100.00%)、心悸→甘草(100.00%)及心悸+头晕→甘草(100.00%)。结论:田曾流派以脉象定方药,以脉象联症状,将“脉-方证-药”体系及“脉-症-方药”体系有机融入临床实践中,形成“脉象-方证-症状-处方-药物”五位一体之独特辨治模式,对经方之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世医得效方》中治伤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世医得效方》中第18卷"正骨兼金镞科"中的治伤方剂,建立标准化方药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统计纳入方剂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功效、药性、药味及归经,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其中的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Statis...  相似文献   
5.
生地、山萸肉作为一组对药,具有补肾化瘀的功效,可广泛用于肾虚夹瘀之腰痛、下肢沉重、头晕、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量少、耳鸣、围绝经期综合征、便秘、牙痛、夜尿频多、口干等多种病症。笔者结合自身临证体会,对该对药的证治规律,尤其是脉证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生地、山萸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少阳耳疾(耳鸣耳聋)证型复杂,多由数种病理因素夹杂所致.临证用药,当据脉象对风热、湿热、痰瘀、肾虚等兼证进行相应加减,但见脉弦细或弦滑等反映少阳枢机不利之脉象,便以小柴胡汤之核心药物柴胡、黄芩调和少阳枢机,疏达肝胆气机,畅通三焦通道,并根据气机郁滞程度及患者体质特点区别柴胡、黄芩用量.方能使耳窍通,耳得养,耳疾渐愈.  相似文献   
7.
附子药用历史悠久,药效显著,素有"回阳救逆第一要药"之称.但其生品毒性大,须炮制入药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附子炮制方法众多,古有炮、烧、炙、炒、煨等,今有干热烘制、高压蒸制、微波炮制等,各法去毒存性效果不一.本文通过分析附子炮制典籍及现代研究,从古代附子炮制工艺、现代附子炮制工艺、炮制减毒原理以及各炮制方法比较等方面进...  相似文献   
8.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具有宣肺降逆、清热平喘的作用,主治内有郁热兼外有表寒之咳嗽。以“脉证”一体思想为指导,凡见反映肺热壅盛之右寸脉浮数而滑,便以该方宣肺清热,并据脉象辨兼证之主次轻重,作相应加减化裁,如此则方证、药证合拍,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