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3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视疲劳病因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疲劳的各种症状干扰了患者的视觉和生活质量。随着电脑等视频终端的普及,视疲劳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视疲劳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中医疗法防治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对眼压已控制的开角型青光眼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视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年—2010年门诊及住院的眼压控制的开角型青光眼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3例(164只眼),分为中医治疗组及西医对照组。中医治疗组49人(97只眼),眼压控制稳定,予服用中药。西医对照组34人(67只眼),眼压控制稳定,未使用中药。均治疗观察3个月,以视野、视力为指标比较2组疗效。结果 1.视野:中医治疗组中好转18只眼,稳定75只眼,恶化4只眼。西医对照组好转3只眼,稳定51只眼,恶化13只眼。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视力:中医治疗组好转10只眼,稳定84只眼,恶化3只眼。西医对照组好转6只眼,稳定55只眼,恶化6只眼,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药辨证论治对眼压已控制的青光眼患者进行干预治疗,较单纯西药组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不同设计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伴散光的效果及对角膜透明度、曲率、内皮细胞及知觉变化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就诊的114例近视伴散光青少年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57例(114眼)和对照组57例(110眼)。对照组采用球面角膜塑形镜进行矫正,观察组使用Toric角膜塑形镜进行矫正。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临床效果[最佳矫正视力(BCVA)、散光值],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角膜结构学(角膜光密度值、曲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觉质量[对比敏感度函数(CSF)]的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BCVA为0.72±0.18,显著高于对照组(0.67±0.16),散光值为(1.13±0.42)D,显著低于对照组[(1.54±0.5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角膜光密度值、角膜前表面和后表面中心曲率、眼球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不同频段(高、中、低)无眩光下CSF值分别为1.85±0.17、1.66±0.15、1....  相似文献   
4.
乙醇对兔LASEK术后角膜愈合及基质内bF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比较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RK)、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两种术式,探讨乙醇对LASEK术后角膜伤17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 建立PRK及不保留上皮LASEK的兔眼模型,检测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角膜基质浅层角膜细胞数量的变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 术后1周LASEK组haze较PR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两组兔角膜bFGF RT-PCR产物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且LASEK组高于PRK组(P<0.05);术后1天、1个月、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浅层基质内角膜细胞数量LASEK组与bFGF的相关系数为0.785;PRK组为0.738.结论 20%乙醇可促进bFGF表达增加,在LASEK手术的早期对角膜伤口愈合存在一定影响,但作用短暂,手术中应用是相对安全的;bFGF与haze的形成及术后基质内角膜细胞的活化、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世界范围内近视眼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这种状况已经引起了国家卫生医疗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目前,国内外的现代医学研究仍没有找到便于推广、行之有效的近视眼防控方法和途径。本文中笔者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就现代医学与我国传统医学在近视眼防控方面的异同点进行比较。主要从现代医学对近视眼发病机制的研究与中医学整体观念对近视眼的认识、现代医学以预防为主的青少年近视眼眼保健理念与中医学"治未病"的眼保健思想及近视眼的现代医学与中医学疗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中医学在青少年近视眼防控中的应用价值和定位进行探讨,寻找其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耳穴压丸联合耳穴揿针疗法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1年7月—2022年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等6家医院诊治的低度近视和近视前期患儿156例(156只眼),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78只眼)。对照组予健康宣教+足矫配镜(近视前期患儿只予健康宣教);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耳穴压丸+耳穴揿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周、12周和24周检测受试者的裸眼远视力(UCDVA)、等效球镜度(SE)、眼轴(AL)和全身症状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儿治疗前的UCDVA、SE、AL和全身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UCDVA:治疗前后比较,试验组各时间节点UCDVA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12周和24周UCDVA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与统计学意义(Z12周=3.495,Z24周=3.950,均P=0.000)。2组间比较,试验组治疗后6周、12周和24周UCDV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除风益损汤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2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1周,经检査确诊为干眼的患者104例(162只眼)随机分为2组,中药治疗组予以口服除风益损汤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滴眼,对照组仅予聚乙二醇滴眼液滴眼,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进行相关检查,以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I试验(SIT)结果、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临床症状评分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中药治疗组81只眼,显效44只眼,有效33只眼,无效4只眼,总有效率95.1%;对照组81只眼,显效27只眼,有效42只眼,无效12只眼,总有效率85.2%(χ~2=4.438,P=0.035)。治疗后两组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P0.05),中药治疗组的BUT、临床症状评分好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SIT数值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除风益损汤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聚乙二醇眼液。  相似文献   
8.
中国青少年近视患病率的 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989~2014年我国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获取中国青少年近视的流行病学资料,用R 3.2.3 for Windows对患病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18项研究被纳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患病率为38.37%(95% CI=29.06%~48.6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北方、南方、西部地区合并患病率分别为29.77%、40.00%、42.75%。2001~2007年、2008~2014年合并患病率为40.55%和36.23%。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合并患病率分别为22.53%、51.07%和65.44%。轻度、中度和重度近视合并患病率分别为24.75%、12.60%和2.39%。结论我国高中生的近视患病率较高,轻度近视是青少年近视的主要患病类型,防治近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屈光状态、矫正视力情况及其与双眼视觉功能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就诊于北京9家医院(分布于8个区县)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患者106例(106眼),年龄(6.2±5.4)岁。根据屈光参差危险因素将所有患者分为远视性屈光参差组(67例)、近视性屈光参差组(5例)、散光性屈光参差组(12例)、远视合并散光性屈光参差组(20例)及近视合并散光性屈光参差组(2例)。对所有患者行裸眼视力(UCVA)、矫正视力(BCVA)、屈光状态、远近立体视等检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双眼屈光参差的差值程度与高度屈光不正眼UCVA、BCVA及双眼视觉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双眼矫正视力差值程度与双眼视觉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5组高度屈光不正眼BCVA及远近立体视情况。结果:屈光参差的差值程度与高度屈光不正眼UCVA和BCVA、远立体视、近立体视(即随机点立体视,包括立体视锐度、交叉立体视、非交叉立体视)均呈负相关(均P<0.05);双眼矫正视力差值与远立体视、近立体视均呈负相关(均P<0.05)。5组间在高度屈光不正眼BCVA、远立体视、近立体视方面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221、5.271、3.622、3.647、3.464,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高度屈光不正眼BCVA在近视性屈光参差组最好,然后依次为远视性屈光参差组、散光性屈光参差组、近视合并散光性屈光参差组以及远视合并散光性屈光参差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远立体视在远视性屈光参差组最好,然后依次为近视性屈光参差组、散光性屈光参差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远视合并散光性屈光参差组与近视合并散光性屈光参差组的远立体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立体视在近视性屈光参差组最好,然后依次为远视性屈光参差组、散光性屈光参差组、远视合并散光性屈光参差组以及近视合并散光性屈光参差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屈光参差程度与视力、立体视功能相关,且立体视功能和双眼矫正视力差值也有相关性。不同类型屈光参差儿童立体视损害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老视对患者近立体视觉的影响。方法选取近矫正视力≥1.0的老视患者90例,按阅读近附加分组,其中屈光度≤+1.00D(等效球镜)患者30例,屈光度+1.00~+2.00D(等效球镜)患者30例,屈光度≥+2.00(等效球镜)患者30例,另外随机选取近矫正视力≥1.0的年轻患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近随机点立体图(Randot Stereotests)测定患者的近立体视觉。结果①老视患者随屈光度增加,裸眼近立体视觉下降,二者存在相关性(r=0.857,P0.05);②老视矫正后,屈光度≤+1.00D及+1.00~+2.00D的两组老视患者近立体锐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度≥+2.00D的老视患者近立体锐度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屈光度≥+2.00D的老视患者近立体视锐度比其他两组老视患者近立体视锐度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眼调节力明显下降,老视患者的近立体视功能下降;阅读近附加屈光度越高,下降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