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0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贲门失弛缓症有药物、手术和内镜下治疗,各自优势如何,仍需进一步探讨。方法38例患者,肉毒毒素注射13例,球囊扩张20例,外科手术(食管下括约肌成形术)5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6,12和24个月食管梗阻程度和发生频率,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3种治疗均有效,治疗后1个月的缓解率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球囊扩张和手术仍有较高的缓解率,明显高于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治疗后24个月。球囊扩张术和手术治疗的许多患者症状再加重。球囊扩张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多。结论3种治疗均是有效的方法。球囊扩张术和手术的疗效持续时间相似,均比肉毒毒素注射长,但后者具有痛苦小,安全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肠道屏障功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关于其发病的具体机制的研究从未停止.自马歇尔(Marshall)于1998年正式提出了"肠-肝轴"的概念,肠道屏障功能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逐渐成为关注的重点.肠道屏障功能的4大方面机械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免疫屏障相互密切联系,并且与NAFLD之间的关系也密不可分.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肠道屏障功能与NAFLD的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进行综述,旨在探讨在NAFLD的发病机制中肠道屏障功能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亚型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中的表达及其在U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UC、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结肠黏膜中TGF-β亚型的表达,分析其与UC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的关系.结果:TGF-β1、TGF-β2的表达在活动期UC高于缓解期UC(Z分别为7.924,7.122,P<0.01)和IBS组(Z分别为36.954,33.485,P<0.01),缓解期UC高于IBS组(Z分别为12.211和10.621,P<0.01);TGF-β3的表达在活动期UC、缓解期UC和IB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活动期UC中,TGF-β1、TGF-β2的表达与UC的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s分别为0.566,0.564,P<0.05),TGF-β3的表达与UC的严重程度无线性相关性(P>0.05);TGF-β1、TGF-β2、TGF-β3的表达与UC病变范围均无线性相关性(P>0.05);疾病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呈正相关(rs=0.337,P<0.05).结论:在UC结肠黏膜中TGF-β1、TGF-β2表达增强,与UC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TGF-β1、TGF-β2可作为反映UC疾病活动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戴鑫  吕宗舜  王邦茂  杨雪敏 《临床荟萃》2012,27(14):1218-1220,F0002
目的 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肠道黏膜上皮细胞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NAFLD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NAFLD伴转氨酶升高患者14例,NAFLD伴转氨酶正常者24例,健康对照组31例.进行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其肠道黏膜上皮细胞ZO-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转氨酶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NAFLD转氨酶升高组,NAFLD伴转氨酶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AFLD伴转氨酶升高组的BMI、TC、TG,FPG,AST,ALT均高于NAFLD伴肝功能正常组;而后者的指标又高于健康对照组.3组在ZO-1蛋白的强阳性表达水平上有统计学意义(x2=11.731,P<0.01).健康对照组,NAFLD伴转氨酶正常组,NAFLD伴氨酶升高组,ZO-1蛋白的表达情况依次减低(rs=0.424,P<0.01).在NAFLD患者中,ZO-1的表达程度与肝功能的升高水平呈负相关(rs=-0.347,P<0.05).结论 肠道黏膜上皮细胞ZO-1蛋白的表达与NAFLD的发生和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为“肠-肝轴”机制解释NAFLD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氯吡格雷联用质子泵抑制剂是否对心血管事件存在影响,以期对临床医师用药提供一些帮助.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ehrane library,EMbase,Elsevier,EBSCO,OVID,Springer Link,Web of Knowledge等数据库,以及国内各种文献数据库.运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出140篇氯吡格雷联用质子泵抑制剂与心血管事件相关的文献,根据纳入标准最终确定12篇文献入选,共计106 403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氯吡格雷联用质子泵抑制剂与单用氯吡格雷相比,主要负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所增加(RR =1.38,95% CI =1.30~1.47);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后心肌梗死及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发生率也比未服用者高(分别为RR=1.54,95% CI =1.11~2.14和RR =1.25,95% CI =1.13~1.37);而二者在全因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RR =2.11,95%CI =1.03~4.30).并且相关研究结合理论分析,兰索拉唑联用氯吡格雷对负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影响最高,其次为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和雷贝拉唑,最后为泮托拉唑.结论 氯吡格雷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后会增加某些心血管负性事件的发生率,因此在联合使用时应当权衡利弊,尽可能避免相关负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情况及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选择NAFLD患者102例(观察组)和健康志愿者50例(对照组),两组均以乳果糖H2呼气试验检测有无SIBO;对观察组SIBO检测阳性、肝功能异常者行双岐三联活菌胶囊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再次检测SIBO发生率,同时记录口一盲传输时间(ocTr);双岐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并据以判定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和对照组SIBO发生率分别为57.8%(59/102)、8%(4/50),观察组肝功能异常和正常者SIBO发生率分别为72.4%(42/58)、38.6%(17/44),两两比较,P均〈0.05。②观察组42例治疗前SIBO检测阳性、肝功能异常者行双岐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后,31例(73.8%)SIBO转为阴性、11例(26.2%)仍为阳性,其OCTT分别为(60.8±8.5)、(90.5-I-7.1)min,P〈0.05。③双岐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6.2%,其中SIBO转阴者及未转阴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7.1%、45.5%,P〈0.05;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NAFLD患者SIBO发生率显著升高,肠道微生态调节治疗可能通过抑制SIBO、改善小肠动力阻止或延缓NAFLD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病因不明的胃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失衡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病因[1].白细胞介素23(IL-23)属于前炎性因子,在IB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此文就近年来IL-23在IBD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双气囊内镜以及两项联合检查对小肠肿瘤及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此类小肠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316例怀疑有小肠疾病的患者中,178例行胶囊内镜检查,138例行双气囊内镜检查,32例行两项联合检查,分别对两项内镜的小肠肿瘤及克罗恩病的检出率及确诊率进行分析.结果:胶囊内镜对小肠肿瘤的检出率为4.5...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多种胃部疾病相关 ,探索理想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Hp感染可造成血浆中胃泌素的变化 ,而根除Hp后患者血浆中胃泌素是否有相应的改变 ,尚不清楚。本文旨在考察兰索拉唑联合羟氨苄青毒素、甲硝唑根除Hp感染的疗效 ,并对比根除前后血浆和组织中胃泌素的变化 ,进而阐明Hp感染与胃酸、胃泌素的 关系。材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 1999年 6月~ 1999年 9月 ,符合下列条件的门诊患者 :( 1)年龄为 16~ 65岁 ;( 2 )有中上腹胀闷、烧灼感、隐痛或空腹痛 3个月以上 ;( 3 )胃镜证实为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球炎。符合…  相似文献   
10.
病历摘要 患者男,19岁,学生。主因阵发上腹绞痛伴恶心、呕吐1个月,腹胀、少尿半个月,于1999年2月2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因呼吸道感染服用解热镇痛药后出现上腹阵发绞痛,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糜烂伴胃炎”,服用西米替丁0.8g每晚1次,治疗后无明显好转。在我院住院期间反复发作剑突下及脐周绞痛,每次持续30~60min不等,经用解痉药后或自行缓解。进食良好。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病史。体检:体温36.5℃,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 Hg(1mm Hg= 0.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