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正> 椎管内注射镇痛剂用于癌肿、创伤、分娩及术后等的止痛,其用药量小,效果确切,且作用时间长、生理扰乱少。目前,国内外应用日趋普遍。本文报告184例硬膜外注射吗啡或杜冷丁用于术后止痛,并对部分病例进行了皮肤痛阈的测定。方法与资料本文观察对象为184例连续硬膜外麻醉下(麻醉剂为利多卡因及地卡因)进行手术的病人。病例未作特殊选择。手术结束时,  相似文献   
3.
<正> 剖腹产是产科常见的手术,在麻醉的选择时,要注意母体和胎儿生理的影响。本文观察剖腹产手术常用几种麻醉方法对新生儿的神经功能的改变。将382例新生儿分为三组,一组:针麻剖腹产手术128例,采用的穴位为三阴交、足三里,切口旁针。二组,全麻剖腹产手术125例,麻醉诱导用2.5%硫贲妥钠(每公斤体重4~5毫克)静脉注射。随即缓慢地静脉注射γ-羟墓丁酸钠(每公升体重40毫克),病人未发现呼吸抑制。三组:随机将129例病人,采用0.5~1%普鲁卡因局麻行剖腹手术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4.
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术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研究共观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 75例 ,分为A组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B组穴位电极刺激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C组单纯小剂量硬膜外麻醉 (对照组 )三组。研究结果 :硬膜外麻醉首次用药量 (1 .5 %利多卡因 )A、B两组比C组分别减少 3 8.1 7%和 2 9.2 7% ,麻醉效果A、B两组Ⅰ级分别为 68.0 0 %和 5 6.0 0 % ,C组Ⅰ级 1 2 .0 0 % ,A、B两组麻醉效果优于C组 ,P <0 .0 0 5。说明 ,针刺 (包括穴位电极刺激 )复合硬膜外麻醉可减少硬膜外麻醉用药量 ,提高麻醉效果 ,满足了腹部手术对麻醉的基本要求 ,弥补了单纯针麻效果的不足 ,术中镇痛完全 ,肌肉松弛 ,牵拉反应轻 ,保留了针麻对生理功能扰乱小的优点 ,使针刺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作为胆囊切除术麻醉方法之一。监测提示术前、麻醉后、术中及术毕呼吸、循环功能变化不大 ,但静注唛啶应对RR、SPO2 和胆囊手术中HR、BP的变化密切观察 ,以便早期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胆囊摘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采用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进行胆囊切除术以探讨针刺镇痛对免疫功能的效应。方法:选择胆囊炎胆石症患者20例,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组(简称I组)和小剂量硬膜外麻醉组(简称Ⅱ组)各10例。针刺取左右内关、足三里穴,连接韩氏刺激仪,频率2/15Hz,疏密波,刺激量以病人耐受为宜。硬膜外麻醉剂为1.5%利多卡因5mL,并按4mL/次酌情追加。两组均于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第五天采外周血2mL,分离淋巴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染色,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并测定健康成年人10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作对照组。结果:①麻醉前,Ⅰ、Ⅱ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相比CD3^ 、CD4^ 、CD8^ 细胞数和CD4^ /CD8^ 比值均无统计学差异。②术中Ⅰ、Ⅱ组相比,前者T细胞亚群高于后者,有显著差异(P<0.05)。③术后第五天,I组T细胞亚群高于Ⅱ组,有显著差异(P<0.05)。④I组组内比较:手术前与手术中、手术中、手术后第五天比较,CD3^ 、CD4^ 、CD8^ 细胞数及CD4^ /CD8^ 比值无明显差异。⑤Ⅱ组组内比较:手术前与手术中、手术后第五天比较,各细胞数均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唯独CD4^ 下降比较明显(P<0.05)。结论:小剂量硬膜外麻醉,可能由于手术创伤和麻醉使CD4^ 细胞数下降,免疫功能受抑制,提示易发术后感染。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在围手术期,T细胞亚群的细胞数与比值均无明显改变。说明针刺除有加强镇痛作用减少麻醉用量外,可能还能加强细胞免疫功能,对于术后有抵御微生物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等三种麻醉方法.在施行胃大部切除术前、术中、术后,通过检测14例SCE诱变指标和RNA、DNA含量及RNA/DNA比率的动态改变,提示了: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针刺麻醉、硬膜外麻醉无致突变、致癌、致畸征象。  相似文献   
7.
<正>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是检查致癌或突变因子的一种方法,此法灵敏、准确、快速。已知某些麻醉药或物理刺激可诱发突变或癌变。在研究某些作用于DNA (脱氧核糖核酸)的诱变剂或致癌物质。可在极低的,不能或很少产生染色体畸变的量就能诱发大量SCE,目前已把SCE列为检测环境中突变或癌变的可疑因子的方法,以往对于致癌物质的标准生物鉴定,大多用动物终身接触试验,但这种方法,时间漫长,人力物力浪费也很大,采用细胞遗传技术是较迅速的筛选试验,因为SCE能敏感地反映DNA的损伤和修复情况。实践证明针刺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具有  相似文献   
8.
<正> 针麻作为剖腹产手术的麻醉方法,具有术中平稳,麻醉效果好的优点。据报道:剖腹产新生儿死亡率为20.73‰,其死亡时间集中在出生第一小时。因此剖腹产手术的麻醉选择,除注意母体安全外,也应注意对胎儿的呼吸、循环及神经功能的影响。针刺麻醉对于新生儿神经功能的影响至今尚未报道。本文按Apgar评分方法,对382例剖腹产新生儿按麻醉方法分为三组进行比较,证明了针麻对新生儿神经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胃大部切除术操作常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积累泊经验,并临床大量病例下,三次修改拟订出该操作常规,包括麻醉、手术两部分,麻醉操作常规含麻醉指征、麻醉前准备、麻醉方法、麻醉管理;手术操作常规含术前准备、体位、手术操作、术后处理等,可供选择该麻醉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提高针麻镇痛及肌松效果,寻找抑止或减弱硬膜外麻醉存在的牵拉反射及心血管反应的方法,以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行胃大部分切除观察内脏牵拉反应及心血管反应,并以单纯硬膜外麻醉为对照组,分别在麻醉前、麻醉后等八个手术步骤对血压、心率、牵拉反应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针刺复合硬膜外麻醉组施行胃大部分切除的牵拉反应,心血管反应明显低于硬膜外组。从而提高了麻醉效果,增强了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