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实验建立了人血浆及尿液中奥替拉西钾(potassium oxonate,Oxo)的LC-MS/MS测定方法,研究单次及多次给药替吉奥胶囊(S-1)后,Oxo在晚期胃癌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评价多次给药后Oxo在人体内的药物蓄积情况。12名晚期胃癌患者分别按体表面积(BSA)口服S-1:单次给药,受试者于早餐后给药60 mg;多次给药,连续28d,每天2次,于早餐后给药60mg;晚餐后给药60 mg(BSA≥1.5m 2)或40 mg(1.25m 2 2)。采用LC-MS/MS法分别测定血浆及尿液中Oxo药物浓度,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其药代动力学特征和药物蓄积现象。血浆及尿液中Oxo测定的线性范围为分别为2~400 ng/mL,0.02~10 μg/mL。单次给药后 cmax为(110.5±100.8)ng/mL,t1/2为(3.4±1.4)h,tmax为(2.2 ±0.7)h,36 h内有(1.7±1.2)%的Oxo以原型方式从尿中排出;多次给药后,稳态平均血药浓度css-av为(36.89±29.35)ng/mL,稳态血药浓度波动度(DF)为2.4±0.8,经统计分析,多次给药28 d后Oxo在胃癌患者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与单次给药相比并未发生变化,多次给药后未产生药物蓄积现象。与文献数据对照,Oxo在中国晚期胃癌患者与国外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5-氟尿嘧啶和吉美嘧啶尿药浓度的LC-MS/MS同时测定方法,研究胃癌患者口服替吉奥胶囊后其活性代谢物5-氟尿嘧啶和增效剂吉美嘧啶的人体尿药排泄特征.方法:尿液样品酸化后用异丙醇-乙酸乙酯(15:85)提取,采用Hedera ODS-2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0.01%的乙酸水溶液(35:65);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和负离子多反应离子监测方式.6名胃癌患者单次口服替吉奥胶囊60mg后,测定尿药浓度,评价其尿药排泄特征.结果:5-氟尿嘧啶和吉美嘧啶的最低定量下限分别为0.15μg·mL-1和0.10μg·mL-1;高、中、低浓度的日间与日内精密度均小于15%.6名胃癌患者单次口服替吉奥胶囊后尿液中5-氟尿嘧啶和吉美嘧啶的平均累积排泄率分别为4.9%和18.1%.结论:建立的LC-MS/MS分析方法适用于尿药排泄研究.  相似文献   
3.
升白方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升白方对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小鼠升白细胞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小鼠腹腔注射80mg/kg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制备白细胞减少症模型,预防和治疗性给与升白方,在不同时相测定小鼠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数和DNA含量。结果:升白方可明显升高模型小鼠的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小板数、骨髓有核细胞数和DNA含量。结论:升白方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造血功能低下有显著的促进恢复作用,其机制与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刘荷英  丁黎  于勇  储妍  朱贺 《药学学报》2012,(10):1363-1369
研究单次及多次给药后替吉奥胶囊在晚期胃癌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12名晚期胃癌患者,单次给药时口服60 mg;多次给药时100 mg.d 1或120 mg.d 1,连续服药28天。单次给药后替加氟、5-氟尿嘧啶、吉美嘧啶、奥替拉西钾和尿嘧啶的Cmax分别为(2207±545)、(220.0±68.2)、(374.9±103.0)、(110.5±100.8)和(831.1±199.9)ng.mL 1;t1/2分别为(11.8±3.8)、(4.4±3.3)、(7.8±5.1)、(3.1±0.9)和(8.8±4.1)h;多剂量连续给药6天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Cav)分别为(2 425±1 172)、(73.88±18.88)、(162.6±70.8)、(36.89±29.35)和(435.3±141.0)ng.mL 1。48 h内替加氟、5-氟尿嘧啶、吉美嘧啶和奥替拉西钾的尿药累积排泄率分别为(4.2±2.8)%、(4.7±1.6)%、(18.5±6.0)%和(1.7±1.2)%。多次给药过程中替加氟有一定的蓄积现象,5-氟尿嘧啶、吉美嘧啶、奥替拉西钾和尿嘧啶均无蓄积现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