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远端胃癌采取保留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3例早期远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取保留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胃部分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营养状况、复发率和3年生存率以及胃排空功能和胆囊收缩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的复发率和3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困难、胃部疼痛、呃逆、饮食受限、焦虑和口干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总分亦低于对照组;味觉的变化和头发脱落现象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状况指标水平和BMI值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胃排空功能优于对照组,胆囊收缩功能仅在60 min时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保留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远端胃癌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胃排空功能和胆囊收缩功能恢复情况较好,但对复发率和3年生存率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不同时间段内采用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非杓型老年高血压,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A、B、C三组,各40例。A组患者采用早上07﹕00~10﹕00一次性服用氨氯地平5 mg联合厄贝沙坦75 mg治疗;B组患者晚上19﹕00~22﹕00一次性服用氨氯地平5 mg联合厄贝沙坦75 mg治疗;C组患者早上07﹕00~10﹕00服用氨氯地平5 mg、晚上19﹕00~22﹕00服用厄贝沙坦75 mg治疗。三组患者在治疗前门诊测量血压,治疗48周后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收缩压(SBP)、24 h舒张压(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以观察降压疗效及血压晨峰值的变化。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NSBP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C组患者治疗后NSBP较其他两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24 h SBP、24 h DBP、NSBP达标率相同(均为30.8%、30.8%、61.5%),且分别高于A组(17.9%、39.3%、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将非杓型血压纠正为杓型血压的纠正率(60.0%)明显高于A、B组(14.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时间段服用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均能有效降低24 h平均血压,但分时服药与晚上服药能更有效地控制夜间血压,从而更好地降低夜间血压升高所致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COX-2、MMP-9、VEGF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OX-2、MMP-9、VEGF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COX-2、MMP-9、VEGF在甲状腺癌、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OX-2、MMP-9、VEGF在甲状腺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并且在甲状腺癌中与年龄、包膜完整性、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COX-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之间有显著意义(P<0.05),均与性别无明显关系(P>0.05).COX-2、MMP-9在甲状腺瘤中的表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组织(P<0.05).结论 COX-2、MMP-9和VEGF可作为甲状腺癌重要的生物学参考指标,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早期甲状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正>6分钟步行试验是目前临床主要应用于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活动能力、预后以及药物干预效果的一个指标。为探讨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笔者对112例可疑冠心  相似文献   
5.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征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最终过程。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小于50%,与恶性肿瘤相似。2003年美国心脏病学院第52届科学年会上,心衰被Braunwald教授称为心脏病学最后一个重大战场,且近期内心衰的发病率仍将继续增长。因此,心衰正在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近年来,基础科学的发展及一些大型临床试验的结果不但使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而且也使心衰治疗的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将我们对目前心衰治疗的认识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4岁。因突发性胸背部疼痛伴大汗30min急诊入院。查体:血压160/100mmHg(1mmHg=0.133kPa),意识清,平卧,烦躁,痛苦面容;呼吸音清,无干湿罗音;心率88次/min,律齐,心音有力,无心脏杂音;余无阳性体征。心电图无心肌梗死表现,心肌酶谱正常;观察2h复查心电图无明显变化。基本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行胸部核磁共振检查提示降主动脉自起始部至髂动脉可见真假两腔形成,  相似文献   
7.
任江  蒋鹏志 《贵州医药》2011,35(9):823-824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06年6月至2010年7月鼻饲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38例,均符合吸入性肺炎的诊断条件。其中男性30例,女性8例。年龄70-82岁,平均(75±4)岁。鼻饲时间1个月至2年不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450例CN。期PTC的临床资料。结果pN+219例(48.67%),pN。231例(51.33%)。转移淋巴结的分布以Ⅵ区最常见,为46.22%(208/450)(单侧甲癌41.08%,双侧甲癌58.09%);其次是Ⅱa、Ⅲ、Ⅳ区:分别为4.44%(20/450),6.00%(27/450),8.89%(40/450),Vb区较少淋巴结转移,为2.22%(10/450),而I区清扫2例均未见转移。当肿瘤直径≥1.0em、侵犯包膜或多灶性、男性、年龄〈45岁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另外,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者,患侧33.57%(48/143)Ⅱa、Ⅲ、Ⅳ区淋巴结发生转移;肿瘤位于甲状腺下极,对侧Ⅵ区10.48%(13/124)发生转移。结论PTC最常发生Ⅵ区淋巴结转移,其次为Ⅱa、Ⅲ、Ⅳ区,建议初次手术常规清扫Ⅵ区淋巴结。当肿块直径≥1.0cm、肿瘤侵犯甲状腺包膜或Ⅵ区淋巴结转移超过3枚以上时,应适当扩大淋巴结清扫的范围(1Ⅱa~Ⅳ区)。肿瘤位于甲状腺下极时,建议清扫对侧Ⅵ区淋巴结;位于甲状腺上极时,建议清扫患侧Ⅱa、Ⅲ、Ⅳ区的淋巴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卡托普利和螺内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7例):A组常规治疗组,B组常规治疗+卡托普利,C组常规治疗+美托洛尔+卡托普利+螺内酯。治疗6个月,观察三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论联合美托洛尔、卡托普利和螺内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探讨甲状腺癌误诊原因及再手术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误诊原因、对策及再手术的相关问题。方法分析77例甲状腺癌误诊原因及再手术效果。结果77例术前均仅依靠体格及超声检查做出诊断致误诊。71例外院行初次手术均未行冰冻切片致误诊;本院误诊6例中2例未行冰冻切片,2例冰冻切片误诊为良性腺瘤,2例当时无法定性延迟诊断。77例均再手术治疗。术前临床检查诊断癌灶残留符合率为71.4%;术后病理证实35例癌残留,残留率为45.45%;术前临床检查提示淋巴结转移符合率为80%;60例行区域性或改良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病理证实40例有转移;3例术后近期出现低钙血症,经治疗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41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术前诊断手段单一和术中未行冰冻切片是误诊的主要原因。对误诊误治的甲状腺癌应及时给予再手术治疗,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理术式,其再手术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