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未明、发病机制亦不明确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近几十年的研究结果认为,其发病是环境、易感基因和肠道微生态3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且这些要素使IBD成为一种适合研究宿主与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的高优先平台。最近,肠道菌群的图谱分析将IBD的发病机制与菌群各组成部分特征的改变相联系,进一步支持"肠道微生物和宿主相互作用的改变能形成IBD"这一观点。该文回顾性分析有关IBD患者体内微生物的研究文献,综述肠道微生态失衡对IBD的多方面影响,以动物模型和临床验证资料阐述不同的治疗方法改善肠道微生态变化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核素掺入结合放射自显影和液体闪烁计数方法,研究抗真菌药物氟康唑对真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取新鲜培养的新生隐球菌标准株分别与不同浓度氟康唑预培养10 min后,加[1-14C]乙酸钠振荡培养3 h,经皂化、提取、薄层展开,使角鲨烯、羊毛甾醇和麦角甾醇等分离后,用液体闪烁计数法测定上述各成分中14C的掺入量,并计算药物对真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在空白对照组中,14C主要掺入麦角甾醇,而经氟康唑作用后,真菌的麦角甾醇生物合成受阻,14C在麦角甾醇中的掺入减少,但在羊毛甾醇及其上游成分角鲨烯环氧化物中的积累增多,其含量变化均呈剂量依赖性.氟康唑对真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IC50为32.17 nmol/L.结论:核素掺入法能定量考察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抑制剂氟康唑对羊毛甾醇去甲基化反应的抑制作用,为其他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抑酶活性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检查丁酸氯维地平原料药中有关物质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ShieldTM,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钠水溶液与乙腈,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1.2 ml/min,检测波长为220 nm,进样量为20μl,柱温为35℃。分别采用不加及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计算3批样品中6种及1种已知杂质(杂质B、C、D、E、F、G及H)的量。结果:7种杂质在各自的检测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71.000);回收率为94.96%1.000);回收率为94.96%97.79%(RSD小于4.7%,n=3);丁酸氯维地平检测限为5 ng,杂质B97.79%(RSD小于4.7%,n=3);丁酸氯维地平检测限为5 ng,杂质BH的定量限依次为4、4、8、8、4、8、8 ng;3批样品中均未检出杂质B、C、D,总杂质量小于0.12%。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丁酸氯维地平原料药中有关物质的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中国健康志愿者服用二甲双胍缓释片的群体药动学(PPK)模型,并研究不同生理因素对二甲双胍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20名中国健康受试者(男性11名、女性9名),单剂量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 1 000 mg,收集受试者服药后0~24 h血样标本,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质谱(LC-MS/MS)方法测定人血浆二甲双胍浓度,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建立二甲双胍的群体药动学(PPK)模型,并探讨生理因素对二甲双胍药动学的影响。结果 二甲双胍药动学符合一房室模型,清除率(CL/F)、分布容积(Vd/F)和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95.8±7.46) L/h、(553±45.9) L及(0.596±0.070)/h。引入体重作为CL/F及Vd/F的协变量,使模型显著改善(P<0.05)。结论 NONMEM法可以用于二甲双胍药动学研究,且体重对二甲双胍清除率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红花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因素对红花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反应体系的影响,建立并优化反应体系。方法:提取红花基因组DNA,分别设计Taq酶浓度(三水平:0.02、0.04、0.06U/μL)、dNTP浓度(三水平:0.10、0.20、0.30mmol/L)和引物(primer)浓度(三水平;0.16、0.32、0.48pmol/L)的三因素实验,进行PCR扩增。根据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确定最优的Taq酶浓度、dNTP浓度和引物浓度。进一步没计Mg^2+浓度(三水平:1.0、1.5、2.0mmol/L)和模板浓度(四水平:1.00、1.25、1.50、1.75mg/L)的两因素实验,进行PCR扩增,确定最佳Mg^2+浓度和模板浓度。结果:三因素实验中,第17条组合泳道和两因素实验中第6条组合泳道扩增主带稳定、均匀、清晰,条带数日多。结论:确定红花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反应25μL反应体系中最佳组合为:Taq酶0.04 U/μL、dNTP0.30mmol/L、引物0.32pmol/L、Mg^2+ 1.5mmol/L、模板浓度1.00mg/L。  相似文献   
6.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分析方法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和意义。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和结论:分析了分子标记技术的特点、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以及在药用植物学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分子标记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白念珠菌耐氟康唑模型,研究白念珠菌耐药前后相关生物学特性变化。方法:体外用氟康唑诱导敏感白念珠菌SC5314和y01.09成为耐药子代SC5314R和y01.09R,利用微量液基稀释法和小鼠体内实验确定耐药表型,通过生长动力学、菌丝和生物膜形成实验观察生物学特性变化。结果:氟康唑对耐药子代SC5314R和y01.09R的MIC80分别为>128μg/mL,64μg/mL。无药培养35代后,MIC80分别为>128μg/mL,16μg/mL。有/无氟康唑环境下,敏感母本和耐药子代倍增时间无显著差异。氟康唑作用下,SC5314和y01.09菌丝形成受到抑制,SC5314R和y01.09R仍有菌丝形成;SC5314R和y01.09R可以形成牢固生物膜,SC5314和y01.09形成松散生物膜。结论:本实验成功诱导对氟康唑产生高度耐药的白念珠菌菌株,其耐药性通过体内外实验获得证实。  相似文献   
8.
白色念珠菌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耐氟康唑的白色念珠菌已成为临床长期用药治疗的一个突出性问题,目前认为白色念珠菌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主要包括麦角甾醇生物合成通路中关键靶酶的变异和高表达、多药耐药蛋白对真菌胞内药物浓度的影响以及生物被膜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9.
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是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微卫星多态性标记之后的新一代遗传标记系统 ,具有密度高、遗传稳定、分析易自动化等特点。SNP可通过电泳、PCR、酶切、杂交及测序等方法检测 ,已广泛应用于基因作图、群体遗传学、疾病相关性分析及药物研究等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几年SNP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刺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中分离的皂苷类新型抗真菌剂TTS-12对白念珠菌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研究了TTS-12 体外MIC80值,并确定合适的作用时间和药物浓度,制备基因芯片,研究了TTS-12对白色念珠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直接相关ERG基因表达的变化,RT-PCR技术验证了芯片结果结果 TTS-12浓度8 μg·mL-1,35 ℃,250 r·min-1,YNB培养基与SC5314共培养3 h,提取空白菌与药物作用菌mRNA,与白念珠菌芯片杂交;TTS-12作用后,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直接相关的ACS1ACS2ERG1ERG2ERG6ERG7ERG11ERG25ERG26ERG27基因下调。结论 TTS-12通过与细胞膜上甾醇直接结合,抑制ERG基因表达发挥抗真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