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单腔气管插管和双腔气管插管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中近期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胸外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微创Mckeown术的94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腔插管组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双腔插管组(205.6±62.1 mL vs 277.9±219.9 mL,P=0.028),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3.4±5.5 vs 1.2±2.5,P=0.043)和纵隔淋巴结清扫数(19.1±14.2 vs 13.7±9.2,P=0.037)显著多于双腔插管组。两组手术时间、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清扫总数、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ICU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腔气管插管具有费用低、操作简单、术野显露好的特点,有助于纵隔淋巴结的清扫和减少术中出血,其近期效果优于双腔支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2.
3.
近年来乳腺癌靶向治疗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新的药物和治疗靶点,包括新的抗HER-2药物,针对其他酪氨酸激酶如Src和其他信号转导通路如PI3K/Akt/mTOR的抑制剂。与此同时,多靶点联合治疗和单克隆抗体介导的免疫治疗的思路也逐渐得到认可。主要综述这些新药物的效果和临床应用前景,并对治疗新思路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探讨吻合口瘘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2月于我科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81例,评估其术前情况、术中情况及术后4天内全身炎症反应指标。结果共有12例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在术后7天左右由临床症状或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这些患者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发生率(P=0.005)及术后第3、4天的SIRS积分较无吻合口瘘患者高(P=0.04和0.02),但是术后各全身炎症反应指标与无吻合口瘘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第4天存在SIRS有可能作为早期诊断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肺外小细胞癌(extrapulmonary small cell carcinoma,EPS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不同治疗模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5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20例肺外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 、预后分析.结果 共20例EPSCC,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61.1岁.Ⅰ期2例,Ⅱ期4例;Ⅲ期10例;Ⅳ期4例;原发灶位置:食管12例,纵膈2例,胃食管交界处、闭孔、输尿管、子宫、卵巢各1例,原发病灶不明1例.采用化疗或手术的患者中位OS均为6个月,均无2年以上生存的病例,采用综合治疗的患者中位OS 15.2个月,1年生存率50%,2年生存率12.5%年以上,对症支持治疗的患者中位OS 2.1个月.结论 肺外小细胞癌发病率低,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法,采用综合治疗模式优于单一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微创是二十一世纪外科发展的一个热门话题,相对传统的开胸手术而言,胸腔镜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诠释了“微创”的主题.从1912年瑞典医生Ja-cobeus首次报道胸腔镜技术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早期该技术由于器械的限制,仅被应用在胸膜疾病的诊断和胸腔粘连的松解.近二十年来随着内镜摄像系统的发展和腔镜切割缝合器等内镜器械的出现,胸腔镜技术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期.现对近年来胸腔镜外科领域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1技术背景食管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第6位,死亡率第4位的恶性肿瘤~([1])。手术仍是可切除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式。尽管对于食管癌的手术方式目前存在不少争议,但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强调淋巴结清扫。彻底淋巴结清扫将为术后提供准确病理分期,并指导进一步放化疗~([2])。以往研究表明,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高,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3])。但由于上纵隔操作空间有限、喉返神经对电灼伤敏感、加上喉返神经位置深,因此喉返神经旁淋巴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2例食管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均为51例。对其中一组食管癌患者使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设为研究组;另外一组患者进行标准的肠外营养支持,设定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在术前1天(T0)、进行营养支持的第1天(T1)和1周时间(T2)的营养指标、细胞免疫指标以及体液免疫指标等情况做检测,记录检测数据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T2时检测出的营养指标、细胞免疫指标以及体液免疫指标等水平都要高于T1。研究组患者T2时各项指标比对照组患者改善得更好,两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使食管癌患者营养指标、细胞免疫指标以及体液免疫等指标得到改善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BNP (B型脑钠肽)水平对预测肺手术后房颤风险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福建省立医院胸外科进行肺部手术的266例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术后房颤患者与术后无房颤患者术前BNP水平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通过回顾分析探讨肺切除术后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房颤发生率为19.5% (52/266),解剖性肺切除组术后房颤发生率为22% (50/226),肺楔形切除组5% (2/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解剖性肺切除组中,术前BNP≥30 pg/mL的患者术后房颤发生率为37% (42/114);术前BNP<30 pg/mL的患者术后房颤发生率为7% (8/11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非解剖性肺切除组术后房颤发生率较低,且与BNP水平无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男性和术前BNP≥30 pg/mL是解剖性肺切除手术后房颤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通过术前BNP水平对患者术后房颤危险程度进行划分,可以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将高表达血管生长素(ANG)的自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于慢性心肌缺血猪模型,观察移植后血管新生程度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建立猪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转染ANG重组腺病毒载体(Ad-ANG)的自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组(组Ⅰ,n=11),单纯自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组(组Ⅱ,n=10),注射无血清DMEM培养液的对照组(组Ⅲ,n=10)。体外培养自体骨髓基质细胞,利用Ad-ANG转染培养细胞,用CM-DiI标记细胞,移植于模型猪心脏的缺血区域。观察指标包括:冠状动脉(冠脉)造影Rentrop分数及心脏射血分数、梗死区百分数、荧光显微镜下标记细胞、血管数量及ANG的表达和分泌。 结果 与组Ⅱ及组Ⅲ相比,组Ⅰ冠脉造影Rentrop分数、心脏射血分数增高;缺血心肌区新生血管计数增高,可见大量CM-DiI标记的移植成活细胞,梗死区面积较小,ANG蛋白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高表达ANG的自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于慢性缺血心肌,移植细胞成活率高,能明显改善缺血心肌局部血运,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