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夹竹桃花脂溶性成分的提取工艺、组成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 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GC-MS分析组成成分,滤纸片扩散法和二倍连续梯度稀释法分析抑菌活性,并测定抗氧化活性。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索氏提取4 h,连续提取4次,料液比1∶ 15,得率9.16%,比优化前提高了13.09%。脂溶性成分含有烷烃类、醛类和酯类等30种化合物,具有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的能力,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22,1.72,0.75,1.96 g·L–1,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2.34,2.84,1.88,3.32 g·L–1结论 脂溶性成分最佳提取工艺得率为9.16%,以烷烃类、醛类、酯类为主,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可为夹竹桃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白及花和块茎石油醚部位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 以石油醚(60~90℃)为提取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白及花和块茎脂溶性成分,采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通过滤纸片扩散法、CCK8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对其进行抑菌、抗肿瘤和α-淀粉酶抑制作用研究,通过检测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白及花和块茎中共鉴定出20种石油醚部位成分,其中花11种,块茎19种,共有成分10种,α-乙酰基-γ-丁内酯(15.20%,21.84%)和苄醇(12.07%,24.10%)为主要成分。白及花中石油醚部位成分的抑菌活性高于块茎,对枯草芽孢杆菌效果最好,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0.41,0.51 g·L-1和0.53,0.66 g·L-1。当质量浓度为5.0 mg·mL-1时,白及块茎石油醚部位成分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为29.451%,高于花中石油醚部位成分27.621%的抑制率,前者对α-淀粉酶的IC50为1.819 mg·mL-1,后者的IC50为2.028 mg·mL-1。两者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随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浓度达到1.0 mg·mL-1时,前者对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9.67%和92.22%,高于后者90.07%和38.11%的清除率,后者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31.23%,高于前者18.94%的清除率,两者均低于Vc的清除率。结论 白及花和块茎中石油醚部位成分主要为酯类和醇类,2种石油醚部位成分均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并可为白及花的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牛肝菌中分离内生真菌,并对其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组织培养法从秦巴山区牛肝菌子实体中分离内生真菌,基于形态特征及ITS系统发育分析对内生真菌进行鉴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菌,检测内生真菌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并对其绿豆芽的抑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分离获得2株内生真菌L3和L5,L3和黄瘤孢菌(Hypompces chrysosperums)序列同源性为99%;L5和毛霉属序列同源性为100%;两株菌的形态学特征分别与黄瘤孢菌和毛霉属形态特征一致.结论 内生真菌L3和L5,分别鉴定为黄孢瘤菌和毛霉属;这两株菌发酵液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绿豆芽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目前生产紫杉醇的6种主要途径,通过分析各途径的特点,提出了利用内生真菌产紫杉醇有望解决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昂贵的现状,且对于研究植物来源的天然药物新生产途径的开发及濒危药用植物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秦巴山区野生与栽培猪苓菌核的氨基酸、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矿质元素、猪苓多糖等主要成分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野生和栽培猪苓在所测定的17种氨基酸中,7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3.8%,23.6%.每100g野生与栽培猪苓菌核中水分质量分别为13.22g,11.94g;灰分质量分别为2.86g,2.61g;粗蛋白质量分别为6.87g,4.91g;粗纤维质量分别为27.62g,26.02g;粗脂肪质量分别为1.87g,1.71g;每100g野生和栽培猪苓质量分别为1.87g,1.71g;猪苓多糖质量分别为0.51g,0.40g.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PAGE)对3种猪苓营养菌丝中的酯酶(EST)与过氧化物酶(POD)的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猪苓营养菌丝的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性相近.酯酶同工酶共显一种谱型,5条谱带,Rf值集中在0.22~0.78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显3种谱型,酶谱条带数在4~9条间,P.umbellatus LBZ,P.umbellatus LBJ,P.umbellatus LBT的过氧化物酶酶谱条带数依次为8条,4条,9条,Rf值集中在0.08~0.69间.聚类分析显示,P.umbellatus LBJ较其他2种猪苓亲缘关系较远,P.umbellatus LBZ和P.umbellatus LBT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7.
对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深层发酵条件及菌丝体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0.0 g,玉米粉20.0 g,酵母膏7.0 g,KH2PO4 2.0 g,MgSO4·7H2O 1.0 g,VB1 0.01 mg,CaCO3 2.0 g;最优发酵条件的初始pH值5.2-5.8,振荡速度180 r/min,培养温度27℃,100 mL三角瓶装液量60 mL.并对美味牛肝菌深层培养菌丝体中蛋白质成分、灰分、脂肪、粗纤维、矿物质及多糖等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生物技术在药用真菌资源开发与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选围  陈文强  邓百万  王智  彭浩  林娟 《中草药》2005,36(3):451-455
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中医药科学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药用真菌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述了我国药用真菌资源的现状和开发利用概况;真菌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基本内容及其在药用真菌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中的应用。讨论了生物技术在传统药用真菌生产、地道药用真菌培育及选种鉴定、利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培养技术高效表达和生产天然活性成分或转基因真菌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真菌代谢产物的含量、生物技术在药物筛选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三尖杉种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三尖杉种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索氏回流法提取三尖杉种仁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其化学成分,并通过滤纸片扩散法和MTT法初步研究挥发油的抑菌及细胞毒活性.结果:从三尖杉种仁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3种化学成分,主要为油酸(34.53%)、棕榈酸(12.04%)、亚油酸丁酯(9.56%)、油酸乙酯(9.31%)等;活性检测表明挥发油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coli和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l显示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具有较高细胞毒活性,并呈剂量-效应依赖关系,IC5016.14 mag·L-1.结论:三尖杉种仁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类、脂肪烷烃类及萜类,有抗菌、抗肿瘤活性,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药用植物三尖杉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方法:用组织培养方法从野生三尖杉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真菌,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做抑菌活性研究。结果:分别从三尖杉根、茎、叶中共分离得到30株内生真菌;抑菌活性研究显示,有20株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至少对1种靶标菌有抑制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66.7%,其中菌株CFEF013对所有靶标菌均有抑制作用;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7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分属镰孢菌属Fusarium 4株,壳囊孢属Cytospora 1株,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1株,毛霉菌属Mucor 1株。结论:药用植物三尖杉内生真菌种类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内生真菌代谢产物抑菌活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