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夹竹桃花脂溶性成分的提取工艺、组成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 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GC-MS分析组成成分,滤纸片扩散法和二倍连续梯度稀释法分析抑菌活性,并测定抗氧化活性。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索氏提取4 h,连续提取4次,料液比1∶ 15,得率9.16%,比优化前提高了13.09%。脂溶性成分含有烷烃类、醛类和酯类等30种化合物,具有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的能力,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22,1.72,0.75,1.96 g·L–1,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2.34,2.84,1.88,3.32 g·L–1结论 脂溶性成分最佳提取工艺得率为9.16%,以烷烃类、醛类、酯类为主,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可为夹竹桃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白及花和块茎石油醚部位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 以石油醚(60~90℃)为提取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白及花和块茎脂溶性成分,采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通过滤纸片扩散法、CCK8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对其进行抑菌、抗肿瘤和α-淀粉酶抑制作用研究,通过检测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白及花和块茎中共鉴定出20种石油醚部位成分,其中花11种,块茎19种,共有成分10种,α-乙酰基-γ-丁内酯(15.20%,21.84%)和苄醇(12.07%,24.10%)为主要成分。白及花中石油醚部位成分的抑菌活性高于块茎,对枯草芽孢杆菌效果最好,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0.41,0.51 g·L-1和0.53,0.66 g·L-1。当质量浓度为5.0 mg·mL-1时,白及块茎石油醚部位成分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为29.451%,高于花中石油醚部位成分27.621%的抑制率,前者对α-淀粉酶的IC50为1.819 mg·mL-1,后者的IC50为2.028 mg·mL-1。两者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随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浓度达到1.0 mg·mL-1时,前者对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9.67%和92.22%,高于后者90.07%和38.11%的清除率,后者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31.23%,高于前者18.94%的清除率,两者均低于Vc的清除率。结论 白及花和块茎中石油醚部位成分主要为酯类和醇类,2种石油醚部位成分均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并可为白及花的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PAGE)对3种猪苓营养菌丝中的酯酶(EST)与过氧化物酶(POD)的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猪苓营养菌丝的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性相近.酯酶同工酶共显一种谱型,5条谱带,Rf值集中在0.22~0.78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显3种谱型,酶谱条带数在4~9条间,P.umbellatus LBZ,P.umbellatus LBJ,P.umbellatus LBT的过氧化物酶酶谱条带数依次为8条,4条,9条,Rf值集中在0.08~0.69间.聚类分析显示,P.umbellatus LBJ较其他2种猪苓亲缘关系较远,P.umbellatus LBZ和P.umbellatus LBT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4.
三尖杉种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三尖杉种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索氏回流法提取三尖杉种仁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其化学成分,并通过滤纸片扩散法和MTT法初步研究挥发油的抑菌及细胞毒活性.结果:从三尖杉种仁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3种化学成分,主要为油酸(34.53%)、棕榈酸(12.04%)、亚油酸丁酯(9.56%)、油酸乙酯(9.31%)等;活性检测表明挥发油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coli和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l显示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具有较高细胞毒活性,并呈剂量-效应依赖关系,IC5016.14 mag·L-1.结论:三尖杉种仁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类、脂肪烷烃类及萜类,有抗菌、抗肿瘤活性,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药用植物三尖杉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方法:用组织培养方法从野生三尖杉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真菌,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做抑菌活性研究。结果:分别从三尖杉根、茎、叶中共分离得到30株内生真菌;抑菌活性研究显示,有20株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至少对1种靶标菌有抑制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66.7%,其中菌株CFEF013对所有靶标菌均有抑制作用;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7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分属镰孢菌属Fusarium 4株,壳囊孢属Cytospora 1株,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1株,毛霉菌属Mucor 1株。结论:药用植物三尖杉内生真菌种类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内生真菌代谢产物抑菌活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海南粗榧内生真菌S26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海南粗榧内生真菌S26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南粗榧内生真菌S26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methylmellein(1)、(-)-3,5-dimethyl-8-methoxy-3,4-dihydroisocoumarin(2)、ergosterol peroxide(3)、(3β,5a,8a,22E,24R)-5,8-epidioxy-ergosta-6,9(11),22-trien-3-ol(4)、22E,24R—ergos—ta-7,22-diene-3β,5α,6β,9α-tetraol(5)、对羟基苯乙醇(6)。结论以上化学成分为从海南粗榧内生真菌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三尖杉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和噻唑蓝比色法对三尖杉内生真菌CEP18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抑菌和细胞毒活性测试,利用GC-MS分析活性成分。结果:三尖杉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人早幼粒急性白血病细胞HL-60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组分Fr2活性最强,主要成分为乳酸丁酯(2.96%),2-氯杀鼠灵酮(8.65%),(Z)-11-二十烯酰胺(13.90%),1-甲基芘(3.51%)及丁二酸二甲酯(6.34%)、对羟基苯乙酸(8.27%)、反油酸甲酯(10.07%)、亚油酸(5.60%)、棕榈酸(7.54%)。结论:对羟基苯乙酸在三尖杉属植物的相关研究中属首次报道,为微生物药物的研发和三尖杉的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优选猪苓液体发酵生产胞内多糖的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摇瓶培养法制备猪苓胞内多糖的发酵培养基,以猪苓胞内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氮源、碳源和发酵条件,正交试验优选培养基的组成。结果: 液体发酵生产猪苓胞内多糖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黄豆粉,优选的培养基组成为马铃薯10.0%,蔗糖4.0%,黄豆粉0.3%,KH2PO4 0.2%,MgSO4·7H2O 0.15%;发酵条件为初始pH 5.2~5.6,振荡速度180~200 r·min-1,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7 d。结论: 液体发酵猪苓胞内多糖具有周期短、产量高的优势,对猪苓多糖工业化生产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