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通过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ultrasound,IVUS)检查粥样硬化斑块.评价IVUS在粥样硬化斑块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只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按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两组,每组10只。一组单纯喂养高脂饲料;另一组除喂养高脂饲料外,4周时行腹主动脉内膜损伤术。12周后行IVUS检查,标记斑块远端、近端图像。观察病变处内中膜厚度.并通过病理检查评价IVUS效果。通过病理切片.生物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分别测量两组兔斑块厚度,并与IVUS结果相比较.同时比较不同方法观察到的斑块性质。结果高脂饲料加内膜损伤组(8只)12周时斑块厚度明显高于纯高脂组(8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1.286±124.732)μm vs.(240.029±73.528)μm,P〈0.05]。IVUS显示所有兔子(16只)的斑块厚度为(412.7±165.8)μm,病理为(360.2±98.1)μ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斑块性质的判断,两者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脉内膜损伤加高脂饮食的方式来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模型是可行的、实用的。IVUS对血管斑块性质的界定及厚度的测量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硬化患者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积分的作用.方法 76例经颈动脉超声证实有颈动脉斑块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血脂水平及颈动脉IMT、斑块积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血清TC、LDL-C、TG均低于治疗前[分别为(4.4±0.7)mmol/L比(6.3±0.8)mmol/L,(2.4±0.3)mmol/L比(4.4±0.4) mmol/L,(1.8±0.3) mmol/L比(2.8±0.5)mmol/L],HDL-C高于治疗前[(1.21±0.27) mmol/L比(0.86±0.31)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IMT和斑块积分均小于治疗前[(1.24±0.27) mm比(1.77±0.32)mm,(3.3±0.3)分比(5.0±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颈动脉硬化患者TC、LDL-C、TG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颈动脉斑块厚度及斑块积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与非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DCM)诊断上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2月~2006年2月间初诊DCM的192例住院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对最终诊断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诊断为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诊断缺血性心肌病(ICM)比例较非老年组高(P〈0.05);非老年组诊断为酒精性心肌病(ACM)、病毒性心肌病(VCM)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结论临床表现与IDCM相似的疾病较多,应注意鉴别诊断;老年人DCM的病因分布与非老年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抗栓治疗策略。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因冠心病置入药物涂层支架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期间因外科疾病需手术治疗的16例患者,术前3~5 d停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替罗非班0.1μg/(kg.min)持续泵入,术前8 h停用替罗非班,外科手术后若无明显出血情况,在术后24~48 h恢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观察围手术期及3个月随访期主要心血管事件以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围手术期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未发生大出血事件,发生轻微出血2例。结论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后近期行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血小板表面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代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是有效和安全的。但本研究的例数偏少,有必要进行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在高脂饮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抗炎作用进行评价。方法:92只雄性SHR随机分为5组,C组:普通饲料+生理盐水;M组:高脂饲料+生理盐水;P组:高脂饲料+普罗布考(150mg·kg^-1·d^-1);A组:高脂饲料+阿托伐他汀(10mg·kg^-1·d^-1);P+A组:高脂饲料+阿托伐他汀(10mg·kg^-1·d^-1)+普罗布考(150mg·kg^-1·d^-1)。实验8周后处死SHR抽查血脂(TC、TG、LDL-C)和血清炎症指标(IL-6、TNF-α、hs—CRP)并与实验前各指标作比较。结果:高脂饮食各组血清TC、LDL—C水平较基础值明显升高且以M组最高(均P〈0.01),TG下降(P〈0.01)。各用药组(尤其P+A组)TC、LDL—C明显低于M组(均P〈0.01),血清TG水平P+A组与A组均低于M组(均P〈0.01);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变化中,M组较基础值、C组明显升高(均P〈0.01),P组、A组、P+A组较M组明显降低(均P〈0.01)。P+A组较单独用药两组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高脂饮食可导致血脂、炎症因子的紊乱;普罗布考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在增强其调脂作用的同时,也增强其抗炎作用,且效果优于二者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6.
衣桂燕  张彩云  张萱  彦青 《中国医药》2013,8(3):353-355
目的探讨短时(12h内)静脉滴注胺碘酮致急性严重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12h内静脉用胺碘酮患者908例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08例患者中发生急性严重肝损害者7例,发生率为0.8%,病毒性肝炎指标均未见异常。静脉使用胺碘酮时间为1.0~10.0h,平均使用时间(6±4)h;胺碘酮使用总剂量为210~1150mg,平均(733±312)mg。静脉使用胺碘酮前有5例患者肝功能正常,2例轻度升高,A坍为15~78U/L,平均(39±21)U/L,AST为22~65U/L,平均(37±15)U/L。用胺碘酮后次日ALT为820~4845U/L,平均(2604±1295)U/L,AST为758~3962U/L,平均(2069±1091)U/L。肝功能恢复时间为7~15d,平均(10±3)d。肝功能恢复后继续随访至少3个月,未再出现肝损害。结论短时静脉滴注胺碘酮可导致急性严重肝损害,其发生较早,及时停用胺碘酮后可较快恢复。在静脉用胺碘酮过程中应监测肝功能,尽量避免或及时治疗肝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PH)患者骨质代谢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随机选择年龄在40~89岁的中老年男性PH患者94例。按服用治疗高血压药物的类别分为2组:厄贝沙坦治疗组(34例,长期服用治疗剂量厄贝沙坦)和对照组[60例,服用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类药物]。分别比较2组血清钙、磷浓度、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浓度、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折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 厄贝沙坦治疗组患者股骨颈部、股骨总和、腰椎部位BMD和BMD与正常成人峰值比较积分(T值)相较于非ACEI/ARB类药物治疗组显著增加。 结论 厄贝沙坦对于中老年男性PH患者具有一定的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的调脂作用。方法将92只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生理盐水组(C组)、高脂饲料+生理盐水组(M组)、高脂饲料+普罗布考组(P组)、高脂饲料+阿托伐他汀组(A组)和高脂饲料+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组(P+A组),实验8周后处死。实验前及实验结束时均抽血查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肝功能,如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结果高脂饮食各组动物血清TC、LDL-C、HDL-C水平较实验前均明显升高(P<0.01),TG明显下降(P<0.01);各用药组动物(尤其是P+A组)TC、LDL-C均明显低于M组(P<0.01);P+A组血清HDL水平明显低于M组和A组(P<0.01),TG水平明显低于M组(P<0.01),并低于P组(P<0.05);A组TG水平亦明显低于M组(P<0.01)。高脂饮食各组动物血清GPT、GOT水平均较实验前明显升高(M组最高),且P+A组明显低于A组(均P<0.01)。结论高脂饮食可导致血脂紊乱及肝功能损害;普罗布考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可增强调脂作用,且较两者单独用药效果更佳;两者联合用药可减轻高脂饮食对肝功能的损害,并减轻阿托伐他汀的肝毒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实验目的是如何更好地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通过与病理比较两种方法的制作效果.方法 选取20只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雌雄各半,分笼饲养,每天均先给予高脂饲料,自由摄水,喂养12周.随机分为2组,一组单纯喂养高脂饲料;另一组除喂养高脂饲料外,同时行腹主动脉内膜损伤术.另外选取3只兔喂普通饲料,作为空白组进行对照.同时将取下的主动脉行病理检查.结果 两组兔0周与12周的血脂(TC,TG,LDL,HDL)各项相比,均有了明显变化(P<0.05);但两组兔之间相比,血脂无明显差异(P>0.05).高脂饲料加内膜损伤组12周时内膜有明显增厚,形成了明显的斑块及纤维帽结构.单纯高脂组和高脂饲料+内膜损伤组12周时纤维帽厚度,内中膜厚度比值经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采用动脉内膜损伤+高脂饮食的方式来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模型是可行的、实用的,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较好动物模型平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指导下的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就诊并成功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患者338例,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301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个体化治疗组两组,常规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个体化治疗组根据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为LOF+组和LOF-组,LOF+组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LOF-组仍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随访9~12个月内主要出血事件和心血管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多支病变、支架植入数目、辅助检查(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肌酐、尿酸)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安全终点(主要出血事件)和疗效终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支架内血栓、再发心绞痛)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根据基因多态性指导抗血小板治疗未能降低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