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置入心脏起搏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45例置入或更换起搏器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囊袋血肿11例,电极脱位4例,心室颤动2例,切口和(或)囊袋感染7例,阈值一过性升高5例,感知不良5例,气胸4例,心室电极误入冠状静脉窦2例,脑栓塞2例,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2例,心包填塞1例。结论应加强对置入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认识,严格术中规范操作,加强术后随访,尽可能将并发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察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urg eluting stent,DES)患者术后服用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150 mg/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选我院2007年1月~12月120例成功行DES植入术的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前顿服600 mg负荷量氯吡格雷,术后在服用阿司匹林基础上随机接受每日75 mg(n=60)或150 mg(n=60)维持量的氯吡格雷治疗30 d,30 d后所有患者接受每日75 mg的氯吡格雷治疗直至术后1年。分别检测2组服药前、服药后15和30 d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凝集率,随访术后30 d和9月主要临床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脑卒中等)和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氯吡格雷150 mg组与75 mg组患者术前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和最大聚集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后15和30 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氯吡格雷150 mg组30 d和9月主要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75 mg组显著减少(P0.05,P0.01)。2组30 d和9月出血事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植入DES患者术后服用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150 mg较之常规维持剂量75 mg预治疗能更大程度抑制血小板凝集,同时降低DES植入术的患者术后近期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可显著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70名心内科实习生按年级分两组,传统教学组32名,采用传统教学法,循证教学组38例,在传统教学法基础上引入循证医学教育思想,实习结束时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并调查学生对心血管内科以及临床实习教学方法的兴趣.结果:两组学的理论考试成绩无明显差异(83.8±4.8对84.6±4.2,P>0.05),循证教学组学生技能考核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组(88.3±1.8对80.9±2.6,P<0.05).两组学生对心血管内科均表现出了一致的深厚兴趣,但循证教学组学生对循证教学方法的兴趣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学生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兴趣.结论:在传统教学法基础上引入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并有助于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病例 男性 ,2 2岁。因痰中带血 7个月 ,双下肢水肿 10d入院。既往体健。发病后即确诊为“肺结核” ,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口服 ,服药 2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 ,复查胸片正常 ,患者自行停药。入院前 10d出现双下肢水肿、腹胀。查体 :T3 7 2℃ ,P80次 /min ,BP14 5 / 8kPa。  相似文献   
5.
张磊  蔡国才  姜轶  戴祖荣  董咪娜 《西部医学》2010,22(5):928-929,931
目的评价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常规给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治疗组加用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观察临床疗效、心率及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显效率44%,有效率35%;治疗组,显效率64%,有效率35%。对照组及治疗组随访6~8个月后比较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反映心室舒张功能的E/A值,各项指标的改善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加用比索洛尔治疗较常规治疗能更显著地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案例式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案例式教学法在内科学中的应用作了初步的探讨。对比了案例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介绍了案例式教学应用于内科学教学的具体方法、初浅的体会,以及案例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病例患者,男性,22岁。因痰中带血7个月,双下肢才(肿10d入院。既往体健。发病后即确诊为“肺结核”,予异烟胼、利福平、乙胺丁醇口服。服药2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胸片正常,患者自行停药。入院前10d出现双下肢水肿、腹胀。查体:T37.2℃,P80次/min,BP14.5/8kPa。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罗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音遥远,心率80次/min,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起搏器置入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45例行双腔起搏器置入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按心室电极固定部位分右室心尖部(RVA)起搏组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起搏组,于术后3、12以及24个月末对两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血测血浆B型钠尿肽(BNP)以及行6分钟步行距离(6MHW)测试。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时,两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BNP水平均无〉400 pg/ml者,6MHW亦无明显差异。术后12个月时,RVA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术后3个月时增大(P〉0.05),LVEF较术后3个月时下降(P〉0.05),术后24个月,这种差异更明显(P〈0.05)。但RVOTS组的LVEF以及LVEDD在术后12个月以及24个月时与术后3个月时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个月时,RVA组BNP〉100 pg/ml者9例,而RVOTS组中只有1例,而术后24个月时RVA有2例患者BNP〉400 pg/ml,但RVOTS组无患者BNP〉400 pg/ml。在术后24个月时,RVA组患者6MHW较术后3个月时明显减少,而RVOTS组患者却明显增加(P〈0.05)。结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安全、有效,比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更有利于双心室电激动的同步性,避免心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长期右室心尖部起搏致起搏依赖患者起搏诱导性心肌病(PiCMP)的临床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本院右室心尖部起搏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为持续2年以上右室心尖部起搏依赖的患者,起搏器植入时无结构性心脏病。起搏诱导性心肌病定义为:左室射血分数(LVEF)≤45%,右室起搏时心脏运动障碍,不伴其他已知原因的心肌病。所有患者均行心脏超声检查,完成6分钟步行试验、测量血浆脑钠尿肽(BNP)水平,并让患者填写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存质量调查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门诊患者中有55例符合纳入标准,诊断为PiCMP 8例。超声心动图显示与正常心功能患者相比,PiCMP患者存在明显的左室重构[LVEF:(41±4)% vs.(62±6)%,P<0.05;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3) mm vs.(45±4) mm,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右室起搏时间、左右心室间传导延迟、QRS时限以及动脉血压均无显著差异。PiCMP患者运动能力、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血浆BNP水平明显差于非PiCMP患者。结论: 长期右心室尖起搏致PiCMP的发病率不高,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形成与长期右心室尖起搏引起左室重构有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益心舒胶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慢性心力衰竭(DCM-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DCM-CHF患者随机分为益心舒胶囊治疗组(A组,60例)和对照组(B组,60例),两组均采用标准的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等基础治疗。A组患者在标准的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1.2g,每日3次口服)。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月后进行心功能分级评定,采用6min步行距离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利用心脏超声评价心脏射血分数、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并对患者因心衰急性加重而住院治疗的入院率进行比较。结果经3月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组患者略高于对照组(81%vs 75.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心脏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加用益心舒胶囊治疗组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530.6±105.8 vs 487.5±110.6,P〈0.05)及生活质量评分(11.5±12.4vs 21.5±12.4,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加用益心舒胶囊治疗组患者因心衰而住院的比率低于对照组(6.9%vs 14%,P〈0.05)。两组安全性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标准的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有助于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