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医医院与西医医院相比,门诊具有季节性强、复诊率高、治疗时间较长、物理治疗较多等特点。实际工作中存在就诊时间分配不合理,门诊及取药等候时间过长,针灸、推拿、康复、骨伤科器具消毒不规范,漏诊误诊,以及长期服用中药引起慢性肝肾损害等不良事件。因此,加强中医医院门诊管理十分必要,文章旨在探讨更适合中医医院的门诊管理制度,以期提升患者就诊体验,提高中医医院门诊满意度,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采用ELISA法观察电针颈型颈椎病(CS)模型兔对其椎间盘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影响,从而探讨电针治疗颈型CS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8只新西兰纯种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两组采用复合病因造模法造模,连续10周.造模成功后,治疗组予电针治疗,其他两组正常饲养,连续4周.耳缘静脉注射空气栓塞处死各组动物,取C4-7椎间盘组织,分离出软骨终板,采用ELISA法观察椎间盘软骨中MMP-3、TGF-β1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兔椎间盘软骨细胞中MMP-3、TGF-β1含量均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兔椎间盘软骨细胞中MMP-3含量降低,TGF-β1含量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针颈型CS模型兔颈夹脊穴可以降低其椎间盘软骨细胞中MMP-3含量,抑制其对软骨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维持血窦-软骨终板界面弥散营养物质的能力,延缓或阻止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同时可以升高TGF-β1含量,促进ECM的合成,对椎间盘进行修复,维持椎间盘软骨终板的正常形态结构,减轻早期椎间盘退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合考察栀子药材质量。方法:采用HPLC方法建立中药栀子药材指纹图谱,色谱柱:Grace Alltima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 L.min-1,检测波长为240 nm、330nm、440nm,柱温为20℃;考察了药材中栀子苷、西红花苷I、京尼平龙胆二糖苷3种指标成分TLC鉴别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醇浸出物等药材常规理化实验项目。结果:对不同产地的栀子进行指纹分析,将所得指纹图谱分别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A版》进行谱峰匹配分析,最终成功建立了30批栀子药材的综合指纹谱库。并指认了15个共有峰;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30个不同产地的栀子常规理化实验项目测定进行聚类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栀子药材间品质差异较大。结论:本实验为栀子药材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筋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筋针疗法,对照组30例采用激光疗法。观察两组的疗效及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针是一种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艾灸治疗热证"在古代文献中就有相关文献的记载。通过阐述"热证可灸"传统理论依据和现代机制研究,撷取少许古今文献中关于"艾灸治疗热证"临床病例,再次证实"热证可灸"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临床上灸治热证也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痈疽神秘灸经>乃灸法专著,又名<痈疽神妙灸经>,元·胡元庆撰于至正年间(1341~1368 年),明薛己校补.此书述十四经脉循行路线及经穴附近所生痈疽之灸治法,薛氏复于所取穴位之定位和主治予以说明,并论述内痈之诊察法:即"生于脏腑之背则看俞穴;生于腹则看募穴.于是穴处或有隐痛,或微凸起".书中收载若干秘穴,并附灸治痈疽等插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脊髓横断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模型大鼠的超声影像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特点。方法 将27只SPF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组(8只)和实验组(19只),实验组分为假手术组(8只)和模型组,模型组制备脊髓横断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剔除制备模型失败的3只,模型组剩余8只。在术后第28天对各组大鼠进行排尿后麻醉及清醒状态下超声观察膀胱径线与膀胱壁厚度;术后第四周检测各组大鼠尿动力学改变;术后第四周摘取膀胱逼尿肌组织进行染色观察。结果 ①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尿量增多,下肢BBB评分降低,假手术组和空白组之间无明显差异;②HE染色见空白组膀胱组织基本正常,模型组膀胱病理改变明显,假手术组和空白组之间无明显差异;③超声诊断学表示:与空白组,模型组膀胱充盈度增大、膀胱壁厚度增加,假手术组和空白组之间无明显差异;②尿动力学结果表示:假手术组和空白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漏尿点压、灌注时间、膀胱最大容量、膀胱最大压力均显著升高(P<0.0001);结论 本研究初步观察到SCI后NB模型大鼠膀胱组织在功能、超声影像结果及组织形态上变化具有一致性,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即超声影响学资料可以作为判断NB模型大鼠膀胱组织变化的可视化资料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