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Sirt1对动脉粥样硬化中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ox-LDL诱导并筛选出最适浓度建立体外动脉粥样硬化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空质粒对照组、空质粒+ox-LDL组、Sirt1过表达+ox-LDL组、Sirt1干扰+ox-LDL组;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质粒转染情况;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Sirt1、ICAM-1的表达情况;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IL-1、hs-CRP的表达水平。结果:100 mg/L ox-LDL诱导体外动脉粥样硬化细胞模型效果最佳;与正常对照组和空质粒对照组相比,空质粒+ox-LDL组ICAM-1、IL-1、hs-CRP表达升高;与空质粒+ox-LDL组相比,Sirt1过表达+ox-LDL组ICAM-1、IL-1、hs-CRP表达降低,而Sirt1干扰+ox-LDL组则升高。结论:Sirt1能够抑制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中由ox-LDL诱发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妊娠分娩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与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疾病进程的影响。方法筛选有妊娠史NMOSD患者61例、MS患者68例,回顾性收集其发病年龄、复发次数与时间、妊娠与结局,比较分析NMOSD与MS妊娠期间与产后2年内不同阶段发病与复发情况。结果 (1)NMOSD患者妊娠期疾病发生率高于MS患者(6.56%比0,P=0.047),两者妊娠期复发率(1.45%比1.53%,P=1.000)、产后2年内疾病发生率(31.15%比26.47%;χ~2=0.344,P=0.558)及产后2年内复发率(21.74%比18.77%;χ~2=0.500,P=0.48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NMOSD患者产后≤3个月年均复发率(annualized relapse rate,ARR;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下同)最高[4(4)次/年],高于产后3~6个月[0(0)次/年,P=0.015]、12~24个月[0(0)次/年,P=0.006],且产后第1年ARR高于产后第2年ARR[1(0.75)次/年比0(0)次/年,P=0.001],MS患者产后9~12个月ARR显著高于产后6~9个月[(0(4)次/年比0(0)次/年,P=0.005],产后第1年ARR与产后第2年A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次/年比0(1)次/年,P=0.069]。NMOSD患者产后≤3个月ARR[4(4)次/年比0(4)次/年,P=0.046]与6~9个月ARR[0(0)次/年比0(0)次/年,P=0.042]均高于MS患者。结论 NMOSD患者妊娠期疾病发生率高于MS,产后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高,但不同阶段ARR存在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运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_16对南京市儿童医院职工的膳食营养状况进行评价,探讨改善职工膳食质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医院职工进行膳食状况调查(FFQ法)和膳食营养知识调查,应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_16对职工膳食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并分析其与营养知识知晓情况的关系。结果:儿童医院职工LBS得分为14(10,19),56.3%的职工存在轻度摄入不足,5.1%的职工存在中、重度摄入不足;HBS得分为3(1,6),17.5%的职工存在轻度摄入过量,5.1%的职工存在中、重度摄入过量;DQD得分为18(15,22),75.7%的职工存在轻度膳食失衡,2.6%的职工存在中、重度膳食失衡;职工奶类和鱼虾摄入不足、禽畜肉摄入过量、食物种类少。DBI得分性别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女性膳食营养状况优于男性。职工营养知识知晓得分为2(1,3),营养知识得分越高膳食质量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院职工膳食营养状况不佳,存在轻度膳食失衡;应加强医院职工膳食营养相关知识教育,改善职工的膳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51例子宫肉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文  谢洪哲 《新医学》1996,27(11):583-584
本文对51例子宫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子吕平滑肌肉瘤占64.7%,子宫内膜间质肉瘤27.5%,混合性苗勒肉瘤占7.8%。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以贫腔包块、子宫增大、月经过多、绝经后出血、宫口赘生物、阴道排液为主。治疗以手术为主,辅助充化疗及放疗,2年存活率为51%。治疗效果与临床分期有关,期别越高,疗效越差。  相似文献   
6.
胃癌转移早期以淋巴系统转移为主,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和范围是决定其预后的重要因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和VEGFD是特异性淋巴管生成调节因子,以往研究较多关注胃癌中VEGF-C、VEGF-D各自的表达情况,但对于VEGF- C/VEGF-D比值在胃癌及转移灶中的情况及其与淋巴道转移的相关性还不十分清楚,国内外鲜见报道.因此,深入探讨VEGF-C/VEGF-D比值与胃癌淋巴系统转移的关系,将有助于早期发现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胃癌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在体外对造血干细胞的支持作用。方法分别从人脐带和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型鉴定;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脐血单个核细胞的周期分布,采用甲基纤维素法测定脐血单个核细胞混合集落形成单位(CFU-Mix),比较 UCMSCs和BMMSCs对脐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周期、CFU-Mix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培养获得 UCMSCs和BMMSCs,鉴定结果符合预期;与非共培养组细胞相比,UCMSCs和 BMMSCs共培养均能促进脐血单个核细胞进入增殖周期,并增加其形成CFU-Mix的能力(P<0.05),但UCMSCs和BMMSCs共培养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从人脐带和骨髓组织中培养获得间充质干细胞,两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均能提高脐血单个核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及 CFU-Mix形成能力,均具有造血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性别、年龄、ECOG评分、恶性程度、临床分期、最大肿瘤直径、结外受累部位数、有无B症状、LDH、β2微球蛋白、疗效及肿瘤进展时间(TTP)等.应用SAS 8.2统计软件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40)、ECOG评分(P=0.032)、临床分期(P=0.033)、最大肿瘤直径(P=0.028)、结外受累部位数(P=0.000)、血清乳酸脱氢酶(LDH,P=0.041)和疗效(P=0.000)是影响TTP的单个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ECOC评分(P=0.046)、临床分期(P=0.035)、最大肿瘤直径(P=0.021)、结外受累部位数(P=0.007)和疗效(P=0.000)影响TTP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ECoG评分、临床分期、最大肿瘤直径、结外受累部位数、疗效等许多临床病理因素影响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儿处于高度营养风险状态,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患儿创伤后恢复以及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创伤后及时正确评估患儿胃肠功能状态,并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是临床治疗成功的关键。文章就创伤性颅脑损伤患儿能量代谢特点、营养支持时机和途径,以及创伤后胃肠功能损伤作一综述,为更合理规范创伤性颅脑损伤患儿的营养管理,有效预防创伤后胃肠功能损伤提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肥胖门诊儿童青少年肥胖干预效果进行评价,以了解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1995-2011年肥胖门诊就诊肥胖患儿1 045人,选取随访时间持续1个月以上的115人,评价肥胖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初诊肥胖患儿1 045人(男712人,女333人),随访时间持续1个月以上115人(男74人,女41人),低年龄组(≤11岁)及高年龄组(>11岁)经门诊干预1~3个月、4~6个月及6个月以上干预后,肥胖度分别降低8.8%和7.8%、18.8%和16.5%、27.4%和25.2%。两个年龄组在肥胖门诊干预4~6个月和6个月以上显效率(87.2%和87.5%)明显高于1~3个月(51.6%)((χ2=26.29,P<0.01))。初诊肥胖度及随访持续时间与肥胖度改善正相关(r分别为0.35和0.53,P<0.01),初诊年龄与肥胖度变化负相关(r=-0.24,P<0.05)。 结论 通过肥胖门诊对肥胖患儿进行相关健康指导有助于儿童肥胖的预防和控制,但目前肥胖门诊患儿的依从性还不是很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