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发病与年龄、性别及季节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镜中心诊断为BRG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检出率与年龄、性别及季节的相关性。[结果]在4 857例胃镜检查的患者中549例诊断为BRG,总检出率为11.30%;青年组患者检出率为12.95%,中年组患者检出率为11.28%,老年组患者检出率为9.20%,其中老年组与青、中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例数之比为1:1.84,女性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夏、秋、冬季检出率分别为9.24%、14.07%、11.21%、10.70%,夏季分别与春、秋及冬季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BRG发病年龄、性别及季节相关性的研究发现,防止疾病发展的重点在于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根据其发病的季节性特点,可在夏季前针对高发人群,运用中医学理论,以疏肝利胆、健脾和胃为原则预防及治疗BRG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高位保留灌肠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E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数据库,搜集关于中药高位保留灌肠预防PEP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12月9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的筛选、资料的提取及偏倚风险的评估,通过Stata 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的6项RCTs共包含样本量579例。Meta分析显示,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中药高位保留灌肠可以降低PEP发生率(OR=0.27,95%CI[0.13,0.54],P <0.001)、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高淀粉酶血症(PEH)发生率(OR=0.29,95%CI[0.19,0.44],P <0.001),降低术后3 h(SMD=-0.51,95%CI[-0.85,-0.17],P=0.003)、6 h(SMD=-1.15,95%CI[-1.72,-0.59],P <0.001)、12 h(SMD=-0.69,95%CI...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的患者,约有5%发生典型的急性胰腺炎[1,2],大部分为轻度,少数则发展为重度胰腺炎。为减少ERCP、EST所致急性胰腺炎,我们综述了有关危险因素研究的最新进展。一、年龄和...  相似文献   
4.
及时发现和切除腺瘤性息肉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肠镜是息肉切除后随访监测的主要手段。各国在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根据自身国情制定了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的内镜监测指南,在临床工作中遵循指南可以提高监测的效率,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缩短预约等候时间,减少频繁复查给患者带来的风险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但是,在对息肉切除术后肠镜监测的调查中发现,各国对指南的执行和依循情况不尽理想,既有对高危病变的监测不足,也有对低危病变和普通增生性息肉的过度监测,造成该种状况的因素有指南本身、医生对指南的知晓和认识等。我国目前应当参考国外指南制定和临床执行的经验,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同时便于临床执行的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的结肠镜监测指南。  相似文献   
5.
现已证明 ,采用套扎法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的效果是肯定的 ,并逐渐被普及。但由于国产套扎器性能较差 ,进口连发的套扎器较昂贵且操作较复杂 ,使得这一技术的推广受到限制。 1998年 4月 2 0日~1999年 6月 30日 ,我们采用气动式套扎器 ,共为 31例有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病人进行了治疗 ,操作方便 ,明显优于其它的套扎器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31例病人中 ,男 2 0例 ,女 11例 ,年龄31~ 6 6岁 ,均为肝炎后肝硬化合并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 ,其中有出血史者 2 1例。术前Child分级 :A级 19例 ,B级 9例 ,C级3例。共对 10 9条静脉结扎 5 6次 2…  相似文献   
6.
经十二指肠镜放置胆道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6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引流方法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采用粗管道十二指肠镜,对经影像学或病理学证实的6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放置10Fr进口塑料胆管支架。结果 61例患者中,成功45例,除2例肝门肿瘤患者存活不足3个月外,其余患者均存活7个月以上,最长者已超过22个月。结论 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应推广使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方法进行内引流术,可以更好地进行术前准备,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代替旁路引流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踝关节骨折手术及术后康复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来该科室就诊治疗的16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内固定采用纯钛金属板和螺钉,在术后进行康复治疗,对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及时追踪患者康复情况,160例患者中有155例可以正常行走,占比96.9%,5例在行走过程中稍感不适应,占比3.1%。患者对治疗满意率为100.0%。结论踝关节骨折施以手术治疗,并在术后进行康复治疗,可以大大提高踝关节骨折的治愈率,同时也得到了患者的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1岁,因“持续性上腹痛12 h”收入我院外科。既往卵巢囊肿切除术史7年。入院后体格检查:体温37.2℃,血压128/87 mmHg(1 mmHg=0.133 kPa),急性病容,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查体(-),腹软,上腹压痛,拒按,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墨菲征(-),麦氏点无压痛,肠鸣音3次/min。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17.5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90.9%、血红蛋白 126 g/L、谷丙转氨酶 59.2 U/L、谷草转氨酶 40.7 U/L、血淀粉酶1 051.0 U/L、总胆红素22.00 μmol/L、直接胆红素 4.32 μmol/L、间接胆红素17.7 μmol/L。CT腹部平扫: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略扩张。MRCP(图1A):考虑胆总管下段、胆囊管结石,继发性胆管炎可能;胆囊管低位、远端与胰管汇合于十二指肠壶腹部,考虑变异可能,必要时进一步检查;胆囊炎、胆囊多发结石。依据患者持续性腹痛、淀粉酶高于正常值3倍以上、影像学提示胆总管结石的特点初步诊断为胆源性胰腺炎,给予禁食禁水、补液、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患者腹痛症状明显好转,动态观察淀粉酶逐渐下降。入院后第6天行诊断加治疗性ERCP(图1B~1D):乳头呈绒毛状,导丝引导下弓刀插管成功,造影显示肝内外胆管大致正常,未见充盈缺损影,胆囊管汇合于中段,胆囊有显影;再次胰管造影显示胰管扩张不显著,自该开口再次插管显示另一“胆总管”,该胆总管中段可见多发充盈缺损影,最大约0.3 cm×0.5 cm,顶端与一条额外“肝管”连接向上延伸至右肝,应用球囊封堵结石胆总管近肝门处,继续注入造影剂,胆囊连接胆总管内造影剂逐渐增多,证明双胆总管间存在交通;行乳头中切开,应用取石网篮、取石球囊反复拖取结石,复查胆管造影未见充盈缺损影,于该胆总管导丝引导下放置鼻胆管改制内引流支架一枚,前端置于右肝内,于胰管放置一枚SPSOF-5-5内引流支架,于胆囊连接胆总管放置一条鼻胆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联合应用EST及外科手术处理内镜下治疗困难的伴有乳头功能紊乱的胆管结石。方法 :本组 5例病人先行ERCP了解胆管结构、结石大小、部位及乳头排空情况 ,后行EST及胆管探查取石术。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T管造影均示乳头排空良好。无胆管炎再发。结论 :建议对所有胆管结石病人先行ERCP ,对内镜下治疗困难且伴有乳头功能紊乱者联合应用EST及外科治疗无需重建消化道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经内镜放置胆道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延伟  王林恒 《中国综合临床》2006,22(11):1016-1017
目的探讨经内镜放置胆道支架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大管道十二指肠镜,对经影像学或病理学证实的6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放置10Fr胆管支架。结果61例患者中,成功55例,除2例肝门部肿瘤患者存活不足3个月外,其余存活7个月以上,最长已超过22个月。结论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应推广使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方法进行内引流术,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代替外科旁路引流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