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内镜置支架内引流对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及IL-2,IL-6,sIL-2R和TNF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上恶性梗阻性黄疸经十二指肠镜置支架内引流患者共18例为A组,设10例健康老年人为B组,A组分别于术前1 d、术后3,7和10 d及B组采集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IgA,IgG和IgM的浓度、T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和SIL-2R,IL-6,IL-2,TNF的浓度。结果A组与术前1 d相比术后3 d IgA,IgG,IgM,TNF,SIL-2R下降,CD4 ,CD8 ,CD4 /CD8 回升,术后7 d IgG,IL-6,SIL-2R,TNF进一步下降(P<0.01);术后7 d CD3 、CD4 、CD8 、CD4 /CD8 、IL-2进一步回升,与术前相比意义显著,术后10 d CD4 /CD8 升高明显;IgG和SIL-2R进一步下降;术后第10天除免疫球蛋白外与B组相比差别显著。结论术后7 d免疫功能得到明显提高,术后10 d各免疫指标进一步恢复。经内镜内引流术后10 d仍不能达到正常水平,可能与肿瘤的继续作用有关,因此,应加用免疫调节剂或中药进一步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导丝在困难逆行胰胆管造影(EKCP)中的应用.方法 自2003年1月~2007年2月共遇到困难EKCP操作659例,操作过程中均应用了导丝.结果 灵活应用导丝会提高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问,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导丝在困难EKCP操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98岁,主因间断性右上腹痛6个月,加重6天而入院。6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痛伴恶心.无呕吐,食欲差,进食量少,在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补液治疗后症状缓解。6个月来上述症状反复发作,腹痛时轻时重.6天前患者进食后再次出现上腹部疼痛,较前剧烈,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伴有寒战、发热及黄疸,当地医院B超提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给予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后效果不佳,而转入我院。患者曾于25年前行阑尾切除术,14年前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查体:体温36.3℃,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  相似文献   
4.
李涛  乔占英  康建省  侯森林  马利锋 《临床荟萃》2008,23(23):1715-1716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CCC)是小儿肝胆外科常见的胆道系统畸形,其发生率在1∶1.3万~1∶20万,约有80%~90%在儿童期发病。病程较长者合并胆道结石、炎症和癌变等并发症的比例较高。胆系癌肿发生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在本病癌变机制的研究中,癌变前胆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道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道术后良性胆总管末端狭窄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对10例胆道术后良性胆总管末端狭窄的患者,采用胆道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对手术过程中护士的配合及对患者的护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症状缓解,未发生肠瘘、胆瘘、胰腺炎等并发症。术后5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血淀粉酶132—624U/L),3例患者出现发热(37.8~38.5℃),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术后T管引流每天约100~300mL,术后3~5d夹闭T管,患者无不适主诉,顺利拔管出院。结论胆道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末端良性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手术中密切有序的配合与对患者的缜密观察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现已证明 ,采用套扎法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的效果是肯定的 ,并逐渐被普及。但由于国产套扎器性能较差 ,进口连发的套扎器较昂贵且操作较复杂 ,使得这一技术的推广受到限制。 1998年 4月 2 0日~1999年 6月 30日 ,我们采用气动式套扎器 ,共为 31例有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病人进行了治疗 ,操作方便 ,明显优于其它的套扎器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31例病人中 ,男 2 0例 ,女 11例 ,年龄31~ 6 6岁 ,均为肝炎后肝硬化合并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 ,其中有出血史者 2 1例。术前Child分级 :A级 19例 ,B级 9例 ,C级3例。共对 10 9条静脉结扎 5 6次 2…  相似文献   
7.
自2002年7月至2003年9月我们对11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1例Evans综合征患者进行了经腹腔镜脾切除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十二指肠镜放置胆道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6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引流方法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采用粗管道十二指肠镜,对经影像学或病理学证实的6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放置10Fr进口塑料胆管支架。结果 61例患者中,成功45例,除2例肝门肿瘤患者存活不足3个月外,其余患者均存活7个月以上,最长者已超过22个月。结论 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应推广使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方法进行内引流术,可以更好地进行术前准备,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代替旁路引流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确诊肝外胆管结石的MDCT影像特征,探讨其误诊及漏诊的原因.方法 对43例经ERCP确诊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行MDCT及MRI(MRCP)检查,并与ERCP结果对照.结果 密度< 40 HU结石及泥沙样全部漏诊.密度40~60 HU组中,<0.5 cm、0.5~1.0 cm、>1.0 cm结石误漏诊率分别为100% 、40%、11%.密度>60 HU组中,<0.5 cm、0.5 ~ 1.0 cm、>1.0cm结石误漏诊率分别为20%、20%、17%.密度40 ~ 60 HU组中,胆总管无扩张及胆总管扩张患者误漏诊率分别为100%、60%.密度>60 HU组中,胆总管无扩张及胆总管扩张患者误漏诊率分别为50%、22%.结论 肝外胆管结石的误诊及漏诊受其密度、大小、位置、胆管扩张情况等多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胆管内预留导丝法在有乳头、胆管解剖变异的治疗性ERCP中的应用.方法 对乳头位置较偏、憩室内或憩室旁乳头、胆管有严重弯曲等解剖异常的患者造影成功后将导丝预留在胆管内,然后再进行治疗性操作.结果 成功率明显提高(92.45% vs 82.26%)、操作时间缩短[(40±15)min vs (55±20)min]、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5.66% vs 19.35%),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有乳头、胆管解剖变异的患者行治疗性ERCP中应用胆管内预留导丝法效果肯定,临床上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