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髋臼后柱螺钉固定安全性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髋臼后柱的解剖学结构和螺钉放置的安全角度和范围。方法 :取 2 0具骨盆标本 ,在X线透视下确定髋臼上缘距坐骨大切迹顶点和髋臼下缘距坐骨棘基底中点的距离 ,CT垂直扫描后柱 ,测量距髋臼上缘 0 .5 ,1.0 ,1.5 ,2 .0 ,2 .5 ,3 .0 ,3 .5 ,4.0cm的CT断面上后柱宽、髋臼宽。根据髋臼在后柱表面的投影 ,将后柱分为髋臼区 ,相对危险区和危险区 ,并测量距后柱内缘 1cm处 2 .5cm螺钉进钉的安全角度。结果 :髋臼上缘在坐骨大切迹顶点下 (1.0± 0 .2 )cm ,髋臼下缘在坐骨棘基底中点下 (1.2± 0 .2 )cm ,距髋臼上缘 0 .5 ,1.0 ,1.5 ,2 .0 ,2 .5 ,3 .0 ,3 .5 ,4.0cm的CT断面上 ,后柱宽分别为 (5 0 .6± 3 .8)、(4 7.9± 3 .0 )、(4 6.1± 3 .6)、(4 1.5± 4.8)、(4 3 .5± 4.8)、(4 3 .0± 4.4)、(4 3 .2± 4.6)、(4 2 .6± 4.3 )mm ;髋臼宽分别为 (15 .4± 3 .6)、(2 0 .3± 3 .3 )、(2 3 .7± 3 .4)、(2 4.7± 3 .5 )、(2 6.0± 3 .6)、(2 4.7± 3 .0 )、(2 1.7± 4.6)、(18.3± 7.2 )mm ;在不同断面上只要进钉角度小于 10 9°均可满足螺钉放置的安全要求。结论 :危险区内不能垂直打钉 ,相对危险区内可以以适当的角度放置螺钉。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腰骶融合椎弓根螺钉三皮质固定技术与双皮质固定技术的最大旋入力矩,明确最大旋入力矩与骨质密度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2-10/2004-01在河北省骨科研究所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选择10具新鲜成人的腰骶椎骨骼标本,先用双能X射线吸收仪测量每具标本的骨质密度。分别向骶骨岬方向置入(三皮质固定技术或平行终板方向置入双质固定技术)一枚7.5mm椎弓根螺钉,用)(扭转传感器测量螺钉每旋转一圈所产生的最大力矩以及螺钉旋入总长度的10%,20%,30%,40%,50%,60%,70%,80%,90%,100%时的最大旋入力矩,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全组标本的平均骨质密度为(0.940±0.232)g/cm(0.600~21.432g/cm)。应用三皮质固定技术时,螺钉最大旋入力矩与骨质密度2呈正相关关系(r=0.832,P=0.003),而应用双皮质固定技术时,螺钉最大旋入力矩与骨质密度无相关关系(r=0.544,P=0.104)。三皮质固定技术螺钉最大旋入力矩明显大于双皮质固定技术螺钉最大旋入力矩(P<0.05)。结论:腰骶融合椎弓根螺钉的三皮质固定技术的最大旋入力矩较双皮质固定技术的最大旋入力矩增加了98.6%,具有一定的生物力学优势。骨质密度与三皮质固定技术的最大旋入力矩直接相关,可以作为三皮质固定技术的最大旋入力矩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腰骶融合椎弓根螺钉三皮质固定技术与双皮质固定技术的最大旋入力矩,明确最大旋入力矩与骨质密度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2—10/2004—01在河北省骨科研究所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选择10具新鲜成人的腰骶椎骨骼标本,先用双能X射线吸收仪测量每具标本的骨质密度。分别向骶骨岬方向置入(三皮质固定技术)或平行终板方向置入(双质固定技术)一枚7.5mm椎弓根螺钉,用扭转传感器测量螺钉每旋转一圈所产生的最大力矩以及螺钉旋入总长度的10%,20%,30%,40%,50%,60%,70%,80%,90%,100%时的最大旋入力矩,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全组标本的平均骨质密度为(0.940&;#177;0.232)g/cm^2(0.600~1.432g/cm^2)。应用三皮质固定技术时,螺钉最大旋入力矩与骨质密度呈正相关关系(r=0.832,P=0.003),而应用双皮质固定技术时,螺钉最大旋入力矩与骨质密度无相关关系(r=0.544,P=0.104)。三皮质固定技术螺钉最大旋入力矩明显大于双皮质固定技术螺钉最大旋入力矩(P&;lt;0.05)。结论:腰骶融合椎弓根螺钉的三皮质固定技术的最大旋人力矩较双皮质固定技术的最大旋人力矩增加了98.6%,具有一定的生物力学优势。骨质密度与三皮质固定技术的最大旋入力矩直接相关,可以作为三皮质固定技术的最大旋入力矩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的病理基础是慢性滑膜炎 ,继发关节软骨和骨的损伤 ,最终导致进行性关节破坏和功能障碍。因此对RA滑膜病变的研究及治疗是临床的重要问题。随着RA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多数患者的全身情况可以获得较好控制 ,而少数关节尤其是负重大关节慢性滑膜炎的治疗成为临床的难题 ,因此对RA患者关节内有效地应用药物与全身治疗同样重要。米诺环素是一种半合成四环素衍生物 ,近年来应用于RA的治疗有一定疗效 ,而关节内应用对RA治疗效果未见报道 ,本实验研究其关节内注射对兔抗原诱导性关节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 ,该细胞易于分离扩增 ,在适宜的条件刺激下 ,可向多方向分化 ,被称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又由于该细胞在体内外表达各种治疗性外源目的基因 ,被公认为是一种基因治疗的靶细胞 ,本文试就其生理功能、表面标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理功能1.支持造血 :在网状组织 ,巨噬细胞和微血管等构成的造血微环境中 ,通过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F)鉴定MSC ,约占骨髓内单核细胞总数的 10 4至 10 5分之一 ,但是MSC发挥了重要作用。MSC可以同其他间充质祖细胞一起…  相似文献   
6.
介入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附44例报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髂内动脉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的可行性。方法 对44例骨盆骨折大出血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进行动脉造影,发现41例髂内动脉或其分支出血,并对出血动脉进行了栓塞。结果 41例髂内动脉栓塞中39例成功,2例栓塞成功后血压又下降,终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结论 介入栓塞出血血管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行之有效的措施,具有快速、准确、干扰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介入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附4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髂内动脉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的可行性。方法 对44例骨盆骨折大出血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进行动脉造影,发现41例髂内动脉或其分支出血,并对出血动脉进行了栓塞。结果 41例髂内动脉栓塞中39例成功,2例栓塞成功后血压又下降,终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结论 介入栓塞出血血管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行之有效的措施,具有快速、准确、干扰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我们模拟跟骨后关节面骨折,研究骨折移位对距下关节接触特征的影响。为建立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量化手术指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