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表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浅表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方法:在丽水市6所市、县级医院消化科胃病就诊者1002例中,选择经胃镜、活检病理及尿素酶检查幽门螺杆菌(Hp)均阴性的门诊或住院病人360例成年人,随机分成两组。采用随机、交叉、对照的方法,给予(1)甲方案(甲→乙):雷尼替丁150mg,早晚各1次,施维舒50mg,每日3次。2月复查记录症状、胃镜及病理。停药待复发记录临床症状,予乙方案交叉治疗2月复查。(2)乙方案(乙→甲):西沙比利10mg,每日3次,多虑平25mg,每晚1次,多酶片3片,每日3次。2月复查记录症状、胃镜及病理。停药待复发予甲方案交叉治疗,2月复查记录症状、胃镜及病理。结果:(1)甲、乙方案治疗前后症状明显改善。P<0.05。(2)乙、甲方案疗效对比有明显差异:乙总有效率90%,甲总有效率74。6%,x~2=4.25,P<0.05。甲→乙130例,总有效率(交叉后)86.1%;乙→甲40例,总有效率60%。总有效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x~2=0.035,P<0.05。(3)甲→乙总有效率提高11.5%,乙→甲总有效率下降30%。结论:(1)甲、乙方案均有效。(2)乙方案明显优于甲方案。(3)说明临床上诊断为浅表性胃炎的疾病可能部分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美沙拉嗪联合麦滋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92例轻、中度UC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n=46)口服美沙拉嗪+麦滋林;对照组(n=46)口服美沙拉嗪,治疗3个月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3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9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P<0.01)。结论美沙拉嗪联合麦滋林治疗UC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我们自2001年7月-2004年12月应用生长抑素和奥美拉唑钠联合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与单用生长抑素或奥美拉唑组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思他宁联合早期内镜治疗急性胆石性胰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思他宁联合早期内镜治疗急性胆石性胰腺炎(AGP)的疗效。方法 应用思他宁联合早期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及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AGP32例,其中轻症胰腺炎21例,重症胰腺炎11例。结果 治愈30例,2例重症胰腺炎内镜治疗后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术后死亡。结论 思他宁联合内镜治疗AGP是安全和有效的,对明确诊断AGP应及早应用思他宁及内镜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5.
内镜治疗血凝块附着消化性溃疡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对活动性及可见血管残端的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治疗是很有效的,然而对血凝块附着的消化性溃疡是否需内镜治疗尚有争议。我们对此类没有活动性出血患者进行内镜治疗,并与内科药物治疗进行对照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消化性溃疡并出血(PUB)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原因,国内近年报道占30%~61%,也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急、重症,且一次出血后,容易发生再次出血。在西方国家,溃疡病出血的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这得益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下降及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的使用,但仍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病因,占35%~50%。我国情况不同,溃疡病出血发病率尚无下降趋势。因此,PUB的诊治仍是国内外临床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PUB患者急性期再出血率的相关因素,以期对指导临床进行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研究槐果碱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的防治作用,探讨槐果碱对小鼠肠道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和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采用2.5% DSS饮用6 d诱导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实验前1天及实验全程中槐果碱组给予腹腔内注射槐果碱30 mg·kg-1·d-1,每日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黏膜大体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损伤情况;Real-time 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6(IL-6)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肠黏膜组织中TLR4/MAPKs及JAK2/STAT3信号通路中重要蛋白激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c-Jun氨基端激酶1/2(JNK1/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JAK2及STAT3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体重,DAI,结肠长度及组织病理学变化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槐果碱干预组上述指标则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 0.05)。模型组TNF-α,IL-1β,IL-6较正常组明显上升(P<0.05),槐果碱干预后不同程度下调(P<0.05)。正常组中TLR4蛋白表达量少,P38,JNK1/2,JAK2,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低下,模型组中TLR4蛋白表达上调,P38,JNK1/2,JAK2,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槐果碱干预组TLR4表达较模型组减少,P38,JNK1/2,JAK2,STAT3磷酸化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调。结果表明,槐果碱能抑制TLR4/MAPKs,JAK2/STAT3信号通路活化,减少肠道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减轻炎性反应,从而有效防治实验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奥美拉唑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4例,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胶囊20 mg,qd;治疗组加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片,每天一次(上午8∶00)或分两次(上午8∶00,12∶00)口服。8周后观察疗效,治疗前后患者接受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症状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0.7%,治疗组总有效率8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治疗后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治疗后两组HAMA、HAMD评分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奥美拉唑可提高上腹痛综合征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以枸橼酸铋雷尼替丁 (RBC)和以质子泵抑制药为主的短程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 (Hp)的疗效和安全性 ,为根除Hp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 :治疗组给予RBC 3 5 0mg ,克拉霉素 2 5 0mg ,甲硝唑 2 0 0mg ;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 10mg ,克拉霉素 2 5 0mg ,甲硝唑 2 0 0mg ;两组各药均为每日 2次 ,po ,共 7d。结果 :按意向性治疗和实验方案分析 ,两组之间Hp根除率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疼痛缓解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以RBC为主的三联 1周方案Hp根除率与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 1周方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但具有疗效高、价格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短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栾双梅  吕雪霞  张扬 《医药导报》2004,23(12):0928-0930
目的:评价短期应用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治疗组102例,给予雷贝拉唑10 mg·d 1;对照组108例,给予奥美拉唑20 mg·d 1。两组用法均为po,qd,共7 d。记录治疗前和用药期间的腹痛、反酸、腹胀和嗳气症状的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腹痛消失平均时间分别为(3.1±1.5),(5.6±1.7) d,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药第1天治疗组腹痛缓解率5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4%(P<0.05)。治疗组第7天的反酸消失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两组患者每天腹胀和嗳气的消失率均差异无显著性。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雷贝拉唑对DU患者的症状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其腹痛和反酸的缓解作用优于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