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白质病变(WML)、颈动脉狭窄(CAS)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江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VCIND患者158例,根据其治疗后6个月的预后情况,分成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WML等级及ACS程度。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治疗后6个月入院复查,有125例预后良好,占79.11%,有33例预后不良,占20.89%。预后良好组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WML 3级、重度ACS占比分别为21.60%、19.20%、18.40%、4.00%和12.80%,低于预后不良组的54.55%、51.52%、45.45%、21.21%和4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WML3级、重度CAS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除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外,VCIND患者的WML分级、CAS程度也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临床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静脉滴注治疗癫痫持续状态(statusepilepticus,S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s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丙戊酸钠注射液,首剂以15mg/kg剂量缓慢静脉推注,推注时间5分钟。然后以1mg/(k·hr)的速度静滴。对照组使用地西泮注射液,首剂以10mg缓慢静脉推注,推注时间5分钟。随后以地西泮100mg溶于生理盐水500ml中,于12小时内缓慢静脉滴注。结果两组控制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呼吸、意识的影响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丙戊酸钠治疗sE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将其按照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n=65)和研究组(n=55)。对照组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不同时间点,研究组患者的NIHS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研究组患者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0.9%,低于对照组的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阿替普酶,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恢复时间较短,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相对比较安全,但是因为经济原因,部分患者仍可应用尿激酶,它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采取相应手法复位,观察组患者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进行治疗,治疗7d为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1、6个月的复发情况、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前庭症状指数(VSI)、计时平衡实验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症状和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通过比较卒中单元与普通病房管理模式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差异,观察卒中单元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09~2010年收治的急性卒中病人180例按卒中单元模式治疗,对照组为2009年以前我科普通病房收治的卒中患者,对两组患者1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卒中单元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管理模式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从而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因此,在我国推广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分析2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患者的病例特点.方法 通过2例PSP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探讨PSP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结果 2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起病缓慢,病情呈进行性加重,以帕金森综合征、假性球麻痹及认知功能障碍等为主要表现,其中1例有眼球向下运动缓慢,2例患者均符合疑诊PSP,经相应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结论 PSP发病率低,易误诊为帕金森病,临床工作中应注意鉴别,从而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