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在神经科属于常见疾病,因发生致死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很高,病情凶险,临床医生需高度警惕。及早诊断、积极抢救可使病人完全恢复。临床工作中除严密监测、积极纠正低钾外,一定要注意寻找低钾血症形成的原因,除常见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疾病,尚需注意有无其他少见疾病导致的低钾。现报告1例我科收治的髓质海绵肾(medullary sponge kidney,MSK)导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白质病变(WML)、颈动脉狭窄(CAS)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江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VCIND患者158例,根据其治疗后6个月的预后情况,分成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WML等级及ACS程度。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治疗后6个月入院复查,有125例预后良好,占79.11%,有33例预后不良,占20.89%。预后良好组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WML 3级、重度ACS占比分别为21.60%、19.20%、18.40%、4.00%和12.80%,低于预后不良组的54.55%、51.52%、45.45%、21.21%和4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WML3级、重度CAS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除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外,VCIND患者的WML分级、CAS程度也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临床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LRP)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2月~2013年6月入住江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且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采用201 1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指南常规治疗并加用每日20 mg剂量阿托伐他汀,B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并加用每日40 mg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记录初诊、治疗1、3、6个月时的Hcy及CRP水平,记录初诊及治疗6个月时颈动脉IMT.结果 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颈动脉IMT增厚者,阿托伐他汀连续应用1个月可以明显降低Hcy、CRP水平,连续应用6个月可以降低颈动脉IMT,并且B组降低Hcy、CRP及颈动脉IMT的效果较A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相当.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Hcy、CRP及颈动脉IMT,并且大剂量组的效果更明显,不良反应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静脉滴注治疗癫痫持续状态(statusepilepticus,S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s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丙戊酸钠注射液,首剂以15mg/kg剂量缓慢静脉推注,推注时间5分钟。然后以1mg/(k·hr)的速度静滴。对照组使用地西泮注射液,首剂以10mg缓慢静脉推注,推注时间5分钟。随后以地西泮100mg溶于生理盐水500ml中,于12小时内缓慢静脉滴注。结果两组控制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呼吸、意识的影响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丙戊酸钠治疗sE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将其按照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n=65)和研究组(n=55)。对照组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不同时间点,研究组患者的NIHS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研究组患者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0.9%,低于对照组的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阿替普酶,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恢复时间较短,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相对比较安全,但是因为经济原因,部分患者仍可应用尿激酶,它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浆神经降压素(NT)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脑梗死患者74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者46例,合并高血压者45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轻度23例,中度33例,重度18例;梗死面积大灶19例,小灶55例;积分<6分17例,≥6分57例;正常对照66例.用放射免疫实验技术(法)测定血浆中的NT含量并观察其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脑梗死患者的血浆N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001),发病后24h内明显升高,7天内达高峰,8-15天开始下降,15天后仍在较高水平;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重度血浆NT水平较中度显著性升高(P<0.0001),中度较轻度显著性升高(P<0.0001);大灶组较小灶组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NT变化以7天内最显著,15天后逐渐恢复正常;NT浓度检测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病灶大小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采取相应手法复位,观察组患者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进行治疗,治疗7d为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1、6个月的复发情况、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前庭症状指数(VSI)、计时平衡实验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症状和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