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的外科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10年10月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2例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并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并置入侧脑室引流管、侧脑室穿刺引流、腰大池引流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治疗。结果 182例患者生存109例,死亡34例,39例手术后放弃治疗。结论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并破入脑室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手术清除血肿同时引流脑室才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外科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最有效方法,有效率为95%,但术后仍有复发情况发生,复发原因很多,半数以上为减压材料脱落或移位[1]。我科自2001年以来共收治术后复发的无效患者20例并再次手术,现对其复发原因及二次手术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原发性面肌  相似文献   
3.
肿瘤拟态血管的发现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子龙  朱玉德  黄强 《肿瘤》2006,26(10):960-963
肿瘤血管生成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肿瘤血管生成模式的研究意义重大。Maniotis等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肿瘤血管生成模式——拟态血管生成,他们利用CD34-PAS双重染色等方法来区分拟态血管和传统的肿瘤血管。拟态血管发生的分子调控涉及许多与内皮细胞和造血干细胞表型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目前研究认为恶性程度高的肿瘤中才有拟态血管,所以对其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肿瘤学界对拟态血管生成现象还存在许多争论,焦点集中在拟态血管是否是一种假象,以及其鉴定的可靠方法。拟态血管生成现象对目前单纯针对传统的肿瘤血管的治疗策略提出了挑战,它可能成为未来治疗高度恶性肿瘤的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原发和复发脑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原发和复发脑肿瘤干细胞的牛物学特征.方法 源于同一患者的原发和复发脑肿瘤干细胞在干细胞培养液中长期传代培养、冻存和复苏,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结果 在于细胞培养液中培养出了悬浮的干细胞球,加血清培养时能贴壁分化为多形性瘤细胞.两者都具有分化抑制特性,染色体为异倍体.肿瘤球裸小鼠原位移植,原发为局部侵袭性生长,复发为广泛浸润、播散性生长.结论 对同一患者原发和复发脑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特征比较,可为进一步研究肿瘤发生、发展、侵袭和播散等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选2003-01~2010-03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182例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并破入脑室的病人,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并置入侧脑室引流管、侧脑室穿刺引流、腰大池引流为重要手段,同时严格监控血压等综合治疗,疗效满意,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实验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经原位移植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 cell-s,BMSCs),证明植入的BMSCs在损伤的脊髓内能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通过对远期运动能力测试,探讨移植后神经功能障碍恢复的情况。方法:①采用Alien重物坠落法制作改良型大鼠Alien’s脊髓损伤模型(重量10g,高度30mm),苏木精-伊红(Haematoxyli-n/eosin,HE)染色鉴定脊髓损伤情况。②采用体外骨髓贴壁法培养大鼠BMSCs,进行细胞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检测CD44从而对骨髓基质细胞进行鉴定。细胞进行三次培养传代后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的慢病毒转染。③传代细胞移植及移植后细胞存活:将GFP标记的BMSCs原位(损伤区)植入损伤模型,分别对2w、4w、6w后处死大鼠行脊髓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表达GFP的细胞。④随机入组的各组大鼠行改良Rivlin斜板实验和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法,比较单纯损伤组、移植后2w组、移植后4w组及移植后6w组大鼠的运动能力的改变。结果:①采用Alien’s重物坠落法造模,制造改良型大鼠Alien’s脊髓损伤模型,效果可靠、稳定。②BMSCs经过3次传代后增殖能力已趋于稳定,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后,细胞形态改变为胞体呈锥形,突起交织成网,故可作为脊髓损伤后细胞移植的来源;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检测CD44呈阳性。③由携带GFP基因的慢病毒转染BMSCs移植入脊髓损伤模型后,在6w内可见到细胞表达GFP。④通过改良Rivlin斜板实验和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法对单纯损伤组大鼠测试结果均明显差于移植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2w、4w及6w组均能改善远期运动功能,以6w后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最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移植能促进SCI后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BMSCs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及移植诱导后的BMSCs可与周围的神经细胞相互作用,产生某些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7.
颅脑外伤后脑梗塞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本文对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颅脑外伤后并发脑梗塞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探讨其病因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58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病人的治疗体会,总结成功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的诊治方法.结果:在158例病人中,136例经手术治疗,保守治疗22例.手术组中治愈及好转64例,占40.5%;重残32例,占20.2%;术后死亡40例,保守治疗22例全部死亡,死亡率39.2%.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是一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在治疗中强调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的循环,快速全面诊断,分步适时手术,提早预防并发症的出现,术后重症监护并积极抢救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10.
大面积脑梗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最严重型,其发生率占缺血性脑卒中的0.5%左右。目前国内对大面积脑梗塞的治疗,大多数神经内科保守治疗。对于颅内大动脉栓塞引起的大面积脑坏死脑肿胀引起的脑疝,所产生的后果无能为力。针对这种特点,我科从2001~2010年10年间对大面积脑梗塞17例病人实施去大骨瓣减压颞肌贴覆术,解决了由于脑肿胀引起的脑疝形成,同时解决了脑缺血造成大面积脑坏死区域的部分脑组织再供血,挽救了部分大脑皮层功能,减少了病死率,降低了残废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