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的致病或耐药微生物的不断出现,给传统的临床微生物教学内容带来挑战,而自媒体时代,信息获取多元化,给临床微生物教学模式带来新机遇。本文对自媒体时代的临床微生物检验"三生"教学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培养临床型高素质临床微生检验人员,更好地协助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2.
正蜡样芽孢杆菌为革兰阳性芽孢杆菌(芽孢不突出菌体),需氧或兼性厌氧,轻微运动性,广泛存在于土壤、灰尘、水和医院环境~[1](如空气过滤和通风设备~[2]、样本收集管、床单~[3]及重复使用的毛巾~[4]、静脉导管[5]、光导纤维支气管镜检设备~[6]等),可因污染土壤和食品作为一种食源性疾病进行报道(食物中毒)~[7]。临床上各种标本(血液、伤口和痰等)分离到该菌时,常被认为是污染菌未鉴定到种或被误鉴为枯草芽孢杆菌,导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粪便标本分离肺炎克雷伯菌(KPN)的血清型与毒力基因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4年6月某院健康体检者及住院非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分离KPN,检测其黏液表型、 6种荚膜血清型(K1、K2、K3、K5、K54和K57)及6种毒力基因(rmpA、fimH、Aero、mrkA、wabG和ironB),分析不同黏液表型、不同人群来源菌株荚膜血清型与毒力基因分布情况。结果收集粪便标本510份,其中健康体检者92份,住院非腹泻患者418份,分离KPN 107株(健康体检者19株,住院非腹泻患者88株),粪便标本KPN总分离率为20.98%,其中高黏液表型菌24株,非高黏液表型菌83株。分离的KPN中6种血清型和6种毒力基因均有检出,以K1、K2、K57、K54血清型为主(48.60%);毒力基因mrkA和wabG检出率最高(分别为90.65%、83.18%),rmpA+fimH+Aero +mrkA +wabG基因同时检出最常见(30.84%),主要分布于K1、K2、K57、K54血清型中。rmpA和Aero毒力基因主要在K1、K2、K57、K54血清型中检出。健康体检者KPN血清型以K1型为主(26.32%),未检测到K3和K57型;住院非腹泻患者6种血清型均有检出,以K1、K2、K57、K54为主。高黏液表型菌同时携带4种毒力基因以上者占83.33%(20/24),高于非高黏液表型菌的32.53%(27/83)(χ2=19.51,P<0.01)。高黏液表型菌中K1、K2、K57、K54血清型总检出率为91.67%(22/24),高于非高黏液表型菌的36.14%(30/83); rmpA、Aero毒力基因的检出率均为95.83%,均高于非高黏液表型菌组(分别为31.32%、30.12%)(均P<0.05)。结论粪便中分离的KPN均检测到强毒力荚膜血清型和多种毒力基因,尤其在高黏液表型菌和住院患者分离菌中,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多重PCR方法,检测临床分离金葡菌的杀白细胞素毒力基因(lukS/F-PV)和甲氧西林耐药基因(mecA)。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12月从临床多种标本中分离鉴定的不重复金葡菌,应用多重PCR技术,优化反应条件,同时扩增葡萄球菌属特异性基因16S rRNA、金葡菌种特异性基因nuc、lukS/F-PV基因和mecA基因,扩增产物经凝胶成像系统分析。结果217株金葡菌经多重PCR检测,31株是16S rRNA+nuc+lukS/F-PV+mecA基因型,3株是16SrRNA+nuc+lukS/F-PV基因型,135株是16S rRNA+nuc+mecA基因型,40株是16S rRNA+nuc基因型,其中5株仅扩增出16S rRNA基因,3株仅扩增出nuc基因。lukS/F-PV基因和mecA基因测序显示与GenBank中的已有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其阳性率分别为15.7%(34/217)和76.5%(166/217);34株lukS/F-PV基因阳性的分离株中,31株为MRSA,占91.2%(31/34)。结论本方法适用于快速检测和鉴定产杀白细胞素MRSA,lukS/F-PV基因阳性的菌株以MR...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提高了检验科室在标本接收,结果报告,患者查询,工作统计等方面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不同医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和分子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6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整合酶基因及per基因,选取不同的耐药克隆菌株进行序列测定;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关系,确定菌株的分子流行特征.结果 50株菌(78.1%)携带blaOXA-23-like基因,经测序分析确定为OXA-23;1株菌检测出blaOXA-58-like基因;57株菌(89.1%)携带I类整合子;25株菌(39.1%)检测出blaPER-1基因.PFGE图谱显示64株菌分为A、B、C、D、E等13个基因型,三家医院分别以A型、B型和U型为主要流行株.结论 三家医院均发现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播散流行,不同医院间和同一医院不同科室间存在同型别流行;三家医院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产生的碳青霉烯酶常携带OXA-23型酶,同时检测出blaOXA-58、I类整合子和balPER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BL联合MDT教学模式在临床微生物检验规范化培训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名实行CBL联合MDT教学模式的学生为研究组,既往实行传统教学模式的20名学生为对照组,通过理论考核、病原诊断分析、操作技能考核和问卷调查等形式,评价CBL联合MDT教学模式的效果。结果研究组学生出组考核总成绩、理论考核成绩和病原诊断分析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BL联合MDT教学模式可加强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未来的工作。CBL联合MDT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微生物学科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阴沟肠杆菌质粒介导DHA-1型AmpC酶及其基因类型.方法:利用3-氨基苯酚硼酸对AmpC酶的抑制作用检测阴沟肠杆菌的AmpC酶,通过接合实验分析质粒携带ampC基因的转移,用多重PCR及DNA测序技术测定AmpC酶基因,将序列测定结果用EMBO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对头孢西丁和头孢噻肟不敏感的59株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中,AmpC酶阳性53株,接合实验成功3株,进一步用PCR及DNA测序技术测出此3株阴沟肠杆菌及其接合子细菌的质粒ampC基因类型为DHA-1型.结论:从我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中检测到AmpC酶,并成功获得3株接合子细菌,从接合子细菌的质粒中检测到DHA-1型ampC基因.  相似文献   
9.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联合药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左氧氟沙星(组1)、多黏菌素B与利福平(组2)联合应用,对43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效应。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单独应用和最佳组合效应时的MIC值,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判定联合抑菌效应。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左氧氟沙星、多黏菌素B与利福平联合应用后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均有显著降低(P<0.01),根据FIC指数分布,表现协同作用的分别为65.1%和93.0%;相加作用的分别为32.6%和7.0%;无关作用的分别为2.3%和0;无拮抗作用。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左氧氟沙星、多黏菌素B与利福平联合应用,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作用以协同和相加为主,特别是多黏菌素B与利福平联合应用显示了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产生的ESBLs和AmpC酶的基因。方法在对ESBLs和AmpC酶表型检测的基础上,利用基因芯片和PCR技术研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产生ESBLs和AmpC酶的基因,并对部分ESBLs和AmpC酶的基因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以单产ESBLs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则以同时产生ESBLs和AmpC酶为主。大肠埃希菌产生的ESBLs(除TEM型外)主要是CTX-M-9组型,占63.5%。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产生的ESBLs分别以SHV型和CTX-M-3组型为主,分别占70.4%和89.8%。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的AmpC酶均为DHA-1型酶的基因,大肠埃希菌的AmpC酶主要编码CMY-2型AmpC酶。结论基因芯片技术可同时检测多种耐药基因,是ESBLs和AmpC酶基因检测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