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9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新型隐球菌的方法。方法根据新型隐球菌的18 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内外引物各一对,在不同温度下对新型隐球菌进行环介导等温扩增,以探明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新型隐球菌最适宜的温度。对新型隐球菌、其他几种常见引起脑膜炎的病原菌以及部分种类的念珠菌进行扩增,以研究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隐球菌的特异性。将新鲜培养的新型隐球菌稀释后加入非隐球菌感染患者的脑脊液中,模拟脑膜炎感染后的脑脊液环境,以研究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新型隐球菌的敏感性。结果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新型隐球菌在60℃~65℃条件下均能实现良好扩增。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对其他病原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仅新型隐球菌的检测结果为阳性,特异性达到100%。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法从脑脊液中检测新型隐球菌的最低检出限为102 CFU/ml。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能节省培养及传统鉴定的时间,从DNA的提取至反应结束在2~3h内即可完成,大大减少了诊断所需时间。结论环介导等温扩增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耗时短,且操作简便的检测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可引起严重的社区获得性感染,易转移形成新的并发灶,可导致肝脓肿、肺炎、脑炎和眼内炎等,致死率较高。目前尚缺乏该类菌鉴定金标准。该文从高黏液性与耐药性表型、荚膜基因与毒力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等方面对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检测标志进行综述,以期为实验室对该类菌鉴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提高了检验科室在标本接收,结果报告,患者查询,工作统计等方面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丝状真菌的药敏试验,探讨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对丝状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浓度梯度法测试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对我院微生物科近两年内从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鉴定并保存的62株丝状真菌的MIC值。结果烟曲霉菌、伏立康唑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值为0.29μg/ml,两性霉素B的MIC均值是1.16μg/ml,伊曲康唑的MIC均值为5.88μg/ml;黄曲霉菌、两性霉素B具有较高的MIC均值(6.39μg/ml),伏立康唑的MIC均值较低,为0.22μg/ml;黑曲霉菌、伊曲康唑具有较高的MIC均值(19.75μg/ml),伏立康唑的MIC均值较低,为0.69μg/ml。对青霉菌,两性霉素B的MIC值较低,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对3株青霉菌(占50%)的MIC值大于32μg/ml;毛霉菌和根霉菌,3种抗真菌药物均呈耐药倾向。结论3种抗真菌药物对不同丝状真菌的MIC值存在差异,实验室应加强对丝状真菌的鉴定,并积极开展真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正确、有效地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5.
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及三种药敏试验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了解母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并地3种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利用纸片扩散法,微量稀释法及浓度梯度法(Etest法)测定92株临床分离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结果 Etest法和微量稀释法所测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总敏感率分别是73.9%和81.5%。纸片扩散法所测敏感菌,微量稀释法全部敏感,Etest法敏感率普91%;纸片扩散法所测而药菌,其余两种方法检测多数仍为敏感。从不同菌种来看,白念  相似文献   
6.
<正>马尔尼菲青霉菌(PM)是一种条件致病性真菌,由其所致的感染多见于艾滋病患者或免疫功能受抑制者。本文报道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长期使用激素后全身感染PM的诊治经过及病原菌特征。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女性,48岁,苗族。关节疼痛1年,加重伴全身肌肉疼痛及发热1个月。患者于2013年3月自觉关节疼痛就诊于湘雅医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给予激素(具体剂量不详)等治疗后症状缓解。2014年3月初自觉关节疼痛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多重PCR方法,检测临床分离金葡菌的杀白细胞素毒力基因(lukS/F-PV)和甲氧西林耐药基因(mecA)。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12月从临床多种标本中分离鉴定的不重复金葡菌,应用多重PCR技术,优化反应条件,同时扩增葡萄球菌属特异性基因16S rRNA、金葡菌种特异性基因nuc、lukS/F-PV基因和mecA基因,扩增产物经凝胶成像系统分析。结果217株金葡菌经多重PCR检测,31株是16S rRNA+nuc+lukS/F-PV+mecA基因型,3株是16SrRNA+nuc+lukS/F-PV基因型,135株是16S rRNA+nuc+mecA基因型,40株是16S rRNA+nuc基因型,其中5株仅扩增出16S rRNA基因,3株仅扩增出nuc基因。lukS/F-PV基因和mecA基因测序显示与GenBank中的已有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其阳性率分别为15.7%(34/217)和76.5%(166/217);34株lukS/F-PV基因阳性的分离株中,31株为MRSA,占91.2%(31/34)。结论本方法适用于快速检测和鉴定产杀白细胞素MRSA,lukS/F-PV基因阳性的菌株以MR...  相似文献   
8.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不同医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和分子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6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整合酶基因及per基因,选取不同的耐药克隆菌株进行序列测定;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关系,确定菌株的分子流行特征.结果 50株菌(78.1%)携带blaOXA-23-like基因,经测序分析确定为OXA-23;1株菌检测出blaOXA-58-like基因;57株菌(89.1%)携带I类整合子;25株菌(39.1%)检测出blaPER-1基因.PFGE图谱显示64株菌分为A、B、C、D、E等13个基因型,三家医院分别以A型、B型和U型为主要流行株.结论 三家医院均发现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播散流行,不同医院间和同一医院不同科室间存在同型别流行;三家医院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产生的碳青霉烯酶常携带OXA-23型酶,同时检测出blaOXA-58、I类整合子和balPER基因.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1岁.因"咳嗽、咳痰、发热伴皮肤脓肿破溃10个月余"入院.患者于2008年11月底无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咳少量白色黏痰,感咽喉不适,口服咽炎片无缓解.2008年底12月在当地医院查X线胸片后诊断为"大叶性肺炎",使用头孢菌类抗生素治疗5 d,症状无改善,并出现发热,伴畏寒,最高体温39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鲍氏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以及与生物膜相关的菌毛合成系统6个基因,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医院分离到的鲍氏不动杆菌98株,经过L-B肉汤培养基培养后,使用结晶紫染色法,观察生物膜的形成情况;使用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膜的超微结构;使用PCR方法检测各株鲍氏不动杆菌DNA中是否含有菌毛合成系统的6个基因。结果 98株鲍氏不动杆菌有47株能在体外培养中形成生物膜,这些菌株都含有菌毛装配系统的6个基因,体外试验不能形成生物膜的有51株,其中的43株的菌毛合成系统的一个或数个基因的缺失。结论菌毛合成系统的全部6个基因的存在对鲍氏不动杆菌生物膜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