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氢吗啡酮的质量浓度。方法用固相萃取法处理血浆,用Kromasil 100-5SIL和E97915色谱柱,以95%乙腈-5 mmol·L-1乙酸铵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方式测定样品质量浓度。结果血浆样品中,氢吗啡酮在0.05~10.00 ng·m 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最低定量下限为0.05 ng·m L-1。血样日内与日间RSD均小于15%,平均回收率>70%,且稳定性均较好。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特异性强,适用于氢吗啡酮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丙泊酚脂肪乳注射液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静脉用麻醉药。近年来国内丙泊酚临床需求不断增加,丙泊酚生物等效性研究数量持续攀升,然而其设计、实施、管理尚缺乏共识和指南。本专家组共同研讨,达成此共识,旨在为国内开展丙泊酚生物等效性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AT—tCNTF对细胞松弛素D(cD)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作用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TAT—tCNTF对CD致HUVEC生长抑制的作用;荧光显微镜检测CD诱导HUVEC的F—actin的变化,以及在TAT—tCNTF作用下对细胞微丝的影响;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D和TAT—tCNTF作用后细胞内Ca^2+浓度;Westernblot检测CD和TAT—tCNTF作用后F—actin的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在1μg·ml^-1。的CD作用HUVEC后,细胞表现出明显的生长抑制,而在0.05~10μg·ml^-1。浓度范围内,TAT—tCNTF促进HUVEC的生长,并可改善CD对HUVEC的损伤,TAT—tCNTF组与CD+TAT—tCNTF组细胞活动度具有明显差异;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到经CD作用后细胞F-actin分布减少,而经TAT—tCNTF作用后细胞F-actin分布密集;采用Fluo4-AM荧光探针标记细胞内Ca^2+浓度,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到TAT—tCNTF能够降低经CD损伤HUVEC后的细胞内Ca^2+浓度升高;FCM检测显示,CD组的MFI相对于对照组明显增加,而CD+TAT—tCNTF组MFI较CD组明显降低。Westernblot显示各组之间的F—actin表达量没有明显改变。结论TAT—tCNTF对CD致内皮细胞的损伤有改善和逆转作用,其改善机制可能与增加细胞活性和维持细胞骨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rhCNTF)对Aβ 损伤的海马神经元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纯化Wistar 乳鼠海马组织,获得海马神经元并进行体外培养.采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细胞化学进行鉴定.100 ng·mL-1 的rhCNTF和10 μmol·L-1 的聚集态Aβ 作用于海马神经元.CCK-8法检测rhCNTF对Aβ 损伤的海马神经元活力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rhCNTF对Aβ 致海马神经元早期凋亡的影响.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法成功鉴定了海马神经元.海马神经元活动度随着rhCNTF浓度增加而增大且呈指数相关.镜下观察到rhCNTF+Aβ 组细胞形态较Aβ 组好;相对于Aβ 组,rhCNTF +Aβ 组和Aβ + rhCNTF组的海马神经元活动度显著增高(P 〈 0.01).rhCNTF可减少Aβ 引起的细胞早期凋亡.结论:rhCNTF对Aβ 损伤的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促进神经元生长和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和蛋氨酸合成酶(MTR)的基因多态性对中国健康成年人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后依那普利药动学的影响。方法:36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10mg/0.8mg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后,于不同时间点取血,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血药浓度,并进行血样基因型分析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结果:MTHFR存在CC、CT和TT3种基因型,其多态性对依那普利的主要药动学参数未见显著影响;而MTR存在AA、AG2种类型,与AA型相比,AG型对依那普利吸收很好,但排泄较慢。结论:MTHFR基因多态性不影响所研究人群的依那普利药动学,而MTR的AA和AG基因型引起依那普利药动学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雷喏嗪的质量浓度。方法以伏立康唑为内标,采用乙腈-体积分数0.1%甲酸水溶液(90∶10)为流动相,以Agilent-ZORBAX-C18柱(150 mm×2.1 mm,5.0μm)色谱柱为分析柱,通过电喷雾离子源(ESI),以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检测。雷喏嗪和伏立康唑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H]+m/z428.5→m/z279.3和[M+H]+m/z350.2→m/z281.3。结果雷喏嗪线性范围为20~5 000 ng·mL-1,定量下限为20 ng·mL-1。日内和日间的RSD均小于15%,平均回收率大于75%。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样品处理方便,灵敏度高,适用于雷喏嗪的临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国产与进口氨酚氢可酮片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双周期自身交叉试验设计,24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分别单剂量口服国产和进口氨酚氢可酮片1片,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0.25、0.5、1、1.5、2、4、6、8、12、16、24 h采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方法分别测定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和重酒石酸氢可酮的浓度。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中对乙酰氨基酚的tmax分别为(0.85±0.31)和(0.90±0.33)h,Cmax分别为(8.93±2.91)和(9.59±3.24)mg.L-1,t1/2分别为(3.19±0.71)和(3.20±1.48)h;AUC0-tn分别为(25.97±5.75)和(28.00±5.24)mg.L-1.h,AUC0-∞分别为(26.47±5.72)和(28.47±5.31)mg.L-1.h,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3.04±12.06)%。重酒石酸氢可酮的tmax分别为(1.04±0.78)和(0.96±0.751)h;Cmax分别为(22.93±6.45)和(21.49±6.19)μg.L-1;t1/2分别为(5.43±0.99)和(5.65±1.60)h;AUC0-tn分别为(128.59±32.75)和(116.84±29.98)μg.L-1.h;AUC0-∞分别为(135.43±34.05)和(124.74±32.37)μg.L-1.h;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2.77±26.54)%。结论:国产与进口氨酚氢可酮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健康受试者口服伏立康唑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差异.方法:70名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伏立康唑200 mg后,用HPLC-MS/MS方法测定血中的伏立康唑浓度,分析不同个体伏立康唑的体内代谢过程与动力学差异.结果:伏立康唑药代动力学个体差异很大.其代谢特征可分为四种类型,A型占21%,达峰时间最短,而峰浓度最高,分布容积最小,属于快分布型;B型占53%,所有参数均为中间水平;C型占11%,为慢代谢型;D型占14%,峰浓度最低,达峰时间最晚,AUC最低,清除最快,为强代谢型.结论:伏立康唑个体代谢差异很大,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包含肉豆蔻酸异丙酯(IPM)的紫杉醇长效缓释微球,并对制备工艺及体内外缓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使用改良的单乳溶剂蒸发法制备紫杉醇长效缓释微球。通过分析粒径分布、突释、体外释放及体内的抑瘤效果等指标,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所得微球平均粒径小于10μm,外观圆整,具有良好的体外释放曲线。含有30%IPM的微球体内抑瘤效果明显。结论:使用改良的单乳溶剂蒸发法制备的微球,可以达到缓释效果,体外释放4周的微球对小鼠体内的固体肿瘤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原位脑灌流技术是研究物质跨血脑屏障转运机制的一种快速、敏感、定量、可控的方法。该方法可简便地描绘出物质入脑的动力学变化并计算出相应的动力学参数;可研究许多物质如金属离子、肽类及蛋白质大分子、缓慢渗透物质的跨血脑屏障转运机制,阐明不饱和被动扩散,或者载体介导的竞争性转运的饱和机制;还可用于研究血脑屏障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