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建设  尹宁  赵龙德  屈美敏 《安徽医药》2014,(12):2352-2355
目的:观察七氟烷、丙泊酚联合喉罩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麻醉管理应用的临床效果,探讨喉罩应用的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先心病介入治疗患儿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2~6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Ⅰ组)和喉罩组(Ⅱ组),每组各30例。麻醉用药:Ⅰ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 kg-1,丙泊酚2.5 mg· kg-1和罗库溴铵0.6 mg· kg-1,气管插管,机械通气;Ⅱ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 kg -1,丙泊酚2.5 mg· kg-1,并辅以七氟烷吸入,置入喉罩。两组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6 mg· kg-1· h-1和七氟烷1%~3%。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输注速度和吸入浓度,Ⅱ组术中保持自主呼吸。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围术期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等变化,记录两组患儿发生的心血管事件,术后苏醒质量和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诱导前及喉罩或导管置入前、拔除前MAP、HR、SpO2值的实际差值不大;喉罩或导管置入后及术后拔除时Ⅱ组MAP、HR低于Ⅰ组( P<0.05),术后呼吸道并发症Ⅱ组明显少于Ⅰ组。结论喉罩应用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全身麻醉管理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呼吸道并发症少,联合应用丙泊酚、七氟烷等药物,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丙泊酚联合骶管阻滞对下腹部麻醉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血清人β 淀粉样蛋白1-42 (Aβ1-42)、人β 淀粉样蛋白1-40(Aβ1-40)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 年2 月-2017 年4 月在儿童医院行下 腹部手术的患儿73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 例)和观察组(37 例)。对照组患儿 采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的麻醉方式,观察组患儿采用丙泊酚联合骶管阻滞的麻醉方式。比较两组 患儿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Aβ1-42 和Aβ1-40 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 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组内、组间及时 间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观察组变化趋势较小;麻醉前后两组患儿Aβ1-40 和Aβ1-42 水平的比较,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儿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丙泊酚联 合骶管阻滞对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进行麻醉时,麻醉效果好,对血流动力学及血清Aβ1-42、Aβ1-40 的影响小, 因而发挥作用更为平稳、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纳美芬对新生儿腹腔镜幽门环切术后苏醒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气管插管吸入麻醉下腹腔镜幽门环切术新生儿60例,年龄15~28 d,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Ⅲ级,随机分为纳美芬组(M组)和纳洛酮组(L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时M组静脉注射纳美芬0.25μg/kg,L组静脉注射纳洛酮1.00μg/kg。并记录静脉注射纳美芬或纳洛酮前(T_0)、给药后10 min(T_1)、拔管后30 min(T_2)和拔管后2 h(T_3)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及手术结束后24 h内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嗜睡和躁动等)。结果两组在T_0、T_1、T_2和T_3时点,SpO_2、MAP和HR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T_1、T_2和T_3时的RR,均较T_0时明显升高(P0.05),且T_1时,M组RR明显快于L组(P0.05)。M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差均明显短于L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美芬在合理剂量范围内,有助于新生儿腹腔镜幽门环切术后早期苏醒。和纳络酮相比,可有效缩短拔管时间,促进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5.
喉上神经阻滞下置入喉罩对血流动力学及儿茶酚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喉上神经阻滞下置入喉罩对心血管系统的反应和血中儿茶酚胺的变化.方法 选择无心血管疾病,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上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喉上神经阻滞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0例.分别于下列时间点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前(T0),泵注普鲁泊福5 min(T1),置人喉罩过程中(T2),置入喉罩后1 min(T3),置入喉罩后3 min(T4),置人喉罩后5min(T5).同时分别在T0、T5从动脉通路中抽取血液5ml.血标本用ELISA法测定儿茶酚胺的含量.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平均动脉压(MAP)均下降(P<0.05);喉罩置入过程中,C组的MAP和心率明显升高,分别升高(22.00±8.50)mm Hg(1 mm Hg=0.133 kPa)和(19.75±2.22)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组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入喉罩前后C组血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上神经阻滞后,通过阻断局部的感觉传导,可减少置入喉罩对机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抑制儿茶酚胺的释放.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P_(ET)CO_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_2)与PaCO_2值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拟在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1月~5岁,ASAⅡ~Ⅳ级,分为四组:紫绀型伴严重肺动脉高压组(N1组)、紫绀型不伴肺动脉高压组(N2组)、非紫绀型伴严重肺动脉高压或肺血流增加组(N3组)和非紫绀型伴轻度肺动脉高压或肺动脉压力正常组(N4组),每组20例。统一选取相同的麻醉方案,在手术开始前记录患儿的P_(ET)CO_2、TcPCO_2与PaCO_2值,计算P_(ET)CO_2、TcPCO_2与PaCO_2的差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N1、N2、N3组P_(ET)CO_2与PaCO_2差值较大,N4组中相对较小;四组患儿TcPCO_2与PaCO_2差值都相对较小;N1、N2、N3组中TcPCO_2-PaCO_2值明显低于P_(ET)CO_2-PaCO_2值,N4组中TcPCO_2-PaCO_2值明显高于P_(ET)CO_2-PaCO_2值。P_(ET)CO_2与PaCO_2的相关性分析中,N1、N2、N3、N4组的R2分别为0.028、0.197、0.390、0.711(P0.05、0.02P0.05、P0.01、P0.01),在N1、N2组相关性较低,N3、N4组相关性较高;TcPCO_2与PaCO_2的相关性分析中,R2在N1、N2、N3、N4组分别为0.750、0.827、0.835、0.691(P0.01),各组均表现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无论是肺血流增加还是右向左分流均可使P_(ET)CO_2与PaCO_2的相关性较差,P_(ET)CO_2与PaCO_2仅在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表现较好的相关性;TcPCO_2与PaCO_2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监测中有良好的相关性,更适合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无创监测CO_2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术毕前应用地佐辛对小儿腹腔镜阑尾术后苏醒的影响、术后疼痛的干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儿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或Ⅱ级,4~10岁,随机分为D、F、N 3组,每组20例。3组均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七氟醚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毕前30 min 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0 mg/kg,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0μg/kg,N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术毕前5 min停用麻醉药,术毕待患儿呼之睁眼,自主呼吸恢复满意后拔管。观察并记录停药时、拔管时及拔管后5 min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p O_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呼吸次数(RR);记录拔管时间、拔管后30 min内苏醒期Riker镇静躁动评分及儿童行为量表疼痛程度(FLACC)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拔管时和拔管后5 min N组和F组的MAP及HR均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和N组拔管时和拔管后5 min的MAP及HR均较停药时明显升高(P0.05)。D组在各时间点Sp O_2、MAP、HR及RR前后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拔管后30 min内苏醒期Riker镇静躁动评分及FLACC评分均较F组和N组低(P0.05)。3组患儿在拔管后30 min内均未见呼吸、循环抑制、恶心、呕吐、嗜睡和头痛等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腹腔镜手术结束前静脉应用地佐辛0.10 mg/kg,苏醒迅速平稳,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小,且能减少苏醒期躁动和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喉上神经阻滞下置人喉罩对心血管系统的反应和血中儿茶酚胺的变化。方法选择无心血管疾病,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上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喉上神经阻滞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0例。分别于下列时间点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前(Tn),泵注普鲁泊福5min(T1),置入喉罩过程中(T2),置入喉罩后1min(B),置入喉罩后3min(T4),置人喉罩后5min(T5)。同时分别在T0、T5从动脉通路中抽取血液5ml。血标本用ELISA法测定儿茶酚胺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平均动脉压(MAP)均下降(P〈0.05);喉罩置入过程中,c组的MAP和心率明显升高,分别升高(22.00±8.50)mmHg(1mmHg=0.133kPa)和(19.75±2.22)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组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入喉罩前后C组血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上神经阻滞后,通过阻断局部的感觉传导,可减少置人喉罩对机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抑制儿茶酚胺的释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围术期常规保温措施与综合保温措施对新生儿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60 例骶管 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的足月新生儿,将其分为常规保温措施组(C 组30 例)和综合保温措施组(I 组30 例)。记录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肛温值,同时评估两组低体温发生情况;记录手术时间、麻醉后复苏 室(PACU)的复苏时间及拔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肛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术中及术后肛温值I 组高于C 组(P <0.05)。与术前肛温值比较,两组术中、术后肛温值均降低(P <0.05)。I 组围术期未发生低体温,而C 组术中、术后均发生轻、中度低体温。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I 组PACU 复苏时间短于C 组(P <0.05)。两组相关并发症(如舌根后坠、呼吸暂停、低血压)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寒战发生率C 组高于I 组(P <0.05)。结论 骶管阻滞联合全麻手术的新生儿对体温变化极为敏感,围术期需采用综合保温措施来改善新生儿PACU 麻醉复苏质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