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胸部闭合性损伤肺撕裂所形成的巨大液气囊肿,未经特殊治疗而在短期内自行消散的实属罕见,我们遇到一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25岁。头胸部外伤2小时入院。体查:一般情况可,右侧腰背部皮肤青紫,压痛( ),胸对称,未扪及肋骨骨折征。心肺听诊无异常发现,入院3天后因出现咳嗽及胸背部疼痛而行胸片检查。 X线所见:立正位胸片示右侧肺野透亮度减低,呈“面纱状”,近心膈角区见融合大片肺实变影。同时右肺野内带见一约15cm×2.5cm与纵隔长轴相一致的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机器自动分割肝癌CT图像纹理特征的可行性。方法 用强度、纹理、形状和边缘的图像特征来描述分割的情况,计算从操作者分割提取的特征与机器分割的相关性,测量不同操作者分割CT图像与机器分割CT图像的一致性。结果 操作者在选择不同层面时并不一致。操作者的分割结果也并非重叠。每个机器分割与其操作者手动分割的平均重叠程度与两个操作者之间的重叠程度相当(74% vs 69%)。机器分割与操作者手动分割组内相关性(ICC)结果表示纹理和强度特征是最显著的,边缘和形状特征最小。结论 本研究通过在每个操作者分割的最大圆来确定机器自动分割,从而有助于临床中可以更快、更准确的对CT图像进行分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念珠菌病胸部CT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肺念珠菌病的胸部CT资料,并对照比较抗炎及抗真菌治疗后的胸部CT变化.结果:胸部CT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周围炎症改变及肺内实变,其中支气管炎型9例(39.13%)、肺炎型12例(52.17%)、播散型2例(8.70%);其中形成空洞者7例(30.43%),伴有胸膜改变者3例(13.04%);抗炎后病灶无吸收10例(43.48%)、加重8例(34.78%)、出现新病灶5例(21.74%),抗真菌治疗后病灶变化则以吸收为主(20例 ,86.96%),二者差异明显(X2=72.74,P<0.01).结论:CT表现能基本反映肺念珠菌感染的病理形态学特征,但CT征象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不易;动态观察治疗后的胸部CT变化,不仅能客观评价治疗效果,还可为其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9月~2011年9月就诊的35例疑似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 及三维图像重建.结果 35例患者均显示有颌面部骨折,螺旋CT扫描图像及其重建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的部位、范围,骨折线的走向及移位情况 等.结论 螺旋CT扫描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全面、快速、准确地完成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肋软骨成像及在诊断肋软骨损伤中的价值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肋软骨成像方法及其在肋软骨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西门子Sensation 4多层螺旋CT机按照胸部常规扫描条件对胸部外伤组36例和对照组100例患者进行容积扫描,然后进行薄层低对比及高对比图像重组,并将重组图像导人CT三维(3D)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组成像(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法成像(SSD)及容积成像技术(VRT)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由2名CT诊断医生一起对各种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所有受检者的MSCT后处理图像均能显示肋软骨。正常肋软骨表现为周围密度均匀、形态规则、表面光滑;肋软骨损伤6例10处,表现为肋软骨密度不均匀或者其中有裂隙,2例呈粉碎状。MIP、SSD、VRT3种成像模式间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56,P=0.716),MIP、SSD、VRT成像模式与MPR成像模式间图像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MIP:MPR=12.981,USSD:MPR=12.652,UVRT:MPR=12.937,P值均=0.000)。结论 MSCT是1种无创伤性显示肋软骨形态的最佳影像学方法,其相关CT表现可望成为临床诊断肋软骨损伤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普查早期肺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低剂量普查早期肺癌的扫描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30例无症状的受试者行肺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扫描参数为:120kVP、16-20mAs,层厚5-7mm,层距1mm,螺距为7mm/转。在CT图像上,统计病变的检出例数,观察肺叶、段支气管显示情况。结果 100%叶、段支气管可显示;显示3mm以上的肺结节4例,纵隔淋巴结增大2例及冠状动脉钙化1例。结论 5~7mm多层螺旋CT连续扫描方法适合开展低剂量普查早期肺癌。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在X线、B超引导下对58例病人进行的选择性血管造影和药物灌注及栓塞术的临床应用,共进行了85次插管。58例患者包括30例肺癌及13例肝癌,其中5例肝癌病例进行了肝动脉与门静脉的双介入治疗。结合文献报导,讨论了肺癌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及化疗的评价,肝动脉灌注和栓塞及肝动脉与门静脉双介入治疗的价值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方法及其在脊柱损伤诊断中的价值.对120例脊柱损伤患者进行CT容积扫描,层厚1~3mm,层距1~3mm.将所有原始图像进行低对比及高对比薄层重建,然后将重建图像分别导入CT 3D工作站,利用后处理软件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表面遮盖法成像(SSD)分别对脊柱进行成像,由两位CT诊断医生一起对各种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的薄层重建及三维重建,尤其是MPR及MIP能很好的显示相应的骨折、脱位及椎管情况.螺旋CT的MPR图像显示脊柱损伤情况较轴面更清楚,但不能显示三维空间关系;SSD图像可准确显示骨表面结构的空间改变,但对细小无移位的骨折线显示不佳.表明螺旋CT对脊柱骨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轴位、MPR、MIP及SSD图像联合应用,能明确损伤程度,立体、直观、多方位提供临床医师所需信息,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超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 (MSCT)借助特殊软件进行脑灌注成像,观察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动态变化。方法:静脉注射1 0 0ml碘海醇,应用西门子SENSATION4型多层螺旋CT ,对2 3例发病6h以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扫描观察时间—密度曲线,测定梗死区和对侧正常对照区的血流灌注值局部脑血流量(rCBF) ,局部脑血流容积(rCBV) ,平均通过时间(MTT)等,并获得相应参数的脑灌注CT成像,所有病例至少在发病1周后复查1次普通CT。结果:2 3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2 0例其脑梗死侧rCBE比对侧显著降低(P <0 . 0 1 ) ,有1 7例患者1周后复查CT发现其最终梗死面积比6h内脑灌注的面积有缩小(P <0 . 0 5 ) ,证明此组患者在梗死灶中心周围有缺血性半暗区存在,有3例患者1周后CT图象显示最终梗死面积与6h内脑灌注成像面积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可以在急性脑梗死发病6h内超早期明确梗死灶部位及范围,及发现缺血坏死灶周围是否存在缺血性半暗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小肾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本院22例小肾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病理结果。结果小肾癌CT平扫呈现高密度3例,等密度15例,低密度4例。增强扫描皮质期强化高于或等于正常肾皮质,实质期强化均明显减退,肾盂期进一步减退。结论肾癌的CT表现与其病理类型和肿瘤的内部结构有关,多层螺旋CT对小肾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