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颤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对27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颤患者的急救措施与护理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抢救成功转入病房,3例抢救无效死亡,1例家属拒绝治疗签字回家。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正确判断室颤发生或先兆事件,及时有效处理以及发现并解除再次引起室颤的危险因素是急救成功的关键。急诊科护士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熟练的专业知识、正确的急救技能,掌握心电图基础知识,能正确识别各类心律失常尤其是恶性心律失常,及早发现并及时正确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急诊抢救室护理文书书写不合格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先锋圈”,运用一系列品管工具查找并降低抢救室护理文书书写不合格的发生率。结果有形成果:抢救护理文书不合格的发生率由对策实施前的34.67%降至3%,抢救护理文书书写时间由对策实施前的平均13.53 min降至平均4.55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无形成果:圈员在品管手法应用、责任感、沟通能力、团队精神、护理品质改善、积极性6个方面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文书记录的工作质量与效率,还可以提升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持续改进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职业损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结果:通过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该院急诊科护士未发生重大职业危害事件。结论:急诊科护士职业损伤客观存在,但是只要防护措施得当,就能避免职业危害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改善急救护理质量中的综合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9月进行急救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08年10月~2009年9月的90例采用传统急救护理模式的患者为对照组,2009年10月~2010年9月的90例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患者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有效救治时间、不同疾病救治效果、急救服务意识评分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有效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不同疾病及严重程度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救服务意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改善急救护理质量中的综合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实习护士临床带教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改进方法。方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总结和分析急诊实习护士在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带教方法的改进,将前后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习护士在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带教模式、带教方法、带教老师的水平等,进行带教方法改进后,效果显著。结论:传统护理教学模式在急诊科带教中存在一定的不适宜性,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对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导师小组培训模式在急诊岗位培训生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通过导师小组培训模式与传统带教培训模式对比,将岗位培训生对培训的满意度、出科考核成绩、相关不良事件率及实施后医护人员满意度作为调查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与传统培训模式相比,岗位培训生和医护人员对导师小组培训模式满意度提升,岗位培训生相关不良事件明显减少,培训后考核优秀率明显增加,这些差异二者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师小组培训模式,提高了岗位培训生的急救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使导师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急诊科整体培训意识与能力,加强了科室对岗位培训生的管理,降低了急诊临床护理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