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在开胸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接受择期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B1组、B2组、B3组,分别使用布托啡诺8mg、10mg、12mg进行PCIA,记录术前、术后1、4、8、12、24h各时点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VAS、Ramsay、BC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B1、B2组术后1、4h比较,B3组的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但仍在安全的范围内。三组患者在各时点均能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其中VAS评分B3B2>B1(P<0.05)。B3组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率均高于B1、B2组(P<0.05)。结论三种不同剂量的布托啡诺用于开胸术后PCIA均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但10mg/100mL的配方更安全,舒适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喉罩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8~45岁,择期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喉罩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B组(气管插管联合丙泊酚静脉输注).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诱导3 min、置入喉罩(气管导管)即刻、置入喉罩(气管导管)后5 min、拔除喉罩(气管导管)即刻、拔除喉罩(气管导管)后5min的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率(HR)变化.记录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气管导管)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拔除喉罩(气管导管)时的呛咳、咽痛、声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在置入喉罩即刻、置入喉罩后5 min及拔除喉罩即刻、拔除喉罩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无明显变化,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在置入气管导管即刻、置入气管导管后5 min及拔除气管导管即刻、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显著升高,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气管导管)的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拔除喉罩(气管导管)时的呛咳反应、术后24h咽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喉罩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插管刺激小、血流动力学平稳、术毕清醒快、拔管早、术后并发症少,是妇科腹腔镜手术较理想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喉罩通气用于全身麻醉小儿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与效果。方法 60例ASAⅠ级或Ⅱ级在全麻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在麻醉诱导前(T0)、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1)、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T2)、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10 min(T3)、拔管后即刻(T4)、拔管后10 min(T5)记录SBP、DBP、HR。监测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气道压力,拔管时间,复苏时间,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反流、误吸、喉痉挛,胃胀气、咽部不适)。结果 气管插管组T2与T4时SBP、DBP、HR较T0时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T2、T4时气管插管组SBP、DBP和HR均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其他时点两组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喉罩组的拔管时间、复苏时间及麻醉用药量均明显少于气管插管组。气管插管组咽部不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喉罩组。结论 喉罩通气用于全麻小儿腹腔镜手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后恢复平稳,非常适宜于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方式超前镇痛对儿童腹腔镜术后多模式镇痛安全性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择期腹腔镜手术的患儿90例,年龄5~ 14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完全随机双盲法均分为对乙酰氨基酚栓塞肛组(A组)、布托啡诺喷鼻组(B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A组患儿全身麻醉后予对乙酰氨基酚栓40 mg/kg塞肛;B组患儿予布托啡诺20μg/kg喷鼻;C组于手术开始前10 min缓慢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监测三组患儿术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拔管时间和在PACU停留时间.记录患儿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和B组苏醒期躁动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1).B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1),A组也高于C组(P<0.05).术后1、4hA组、B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1),术后8 h VAS评分低于C组(P<0.05);术后1、4、8hB组VAS评分低于A组(P<0.05).C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早于A组和B组(P<0.01),且按压总次数明显多于A组和B组(P< 0.01).结论 对乙酰氨基酚栓塞肛和布托啡诺喷鼻均可为儿童腹腔镜手术提供同样安全、有效的超前镇痛效果,但前者不良反应更少,较适合在基层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2种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预防全身麻醉下妇科腔镜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妇科100例行择期腔镜手术的患者并分为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手术结束前30min给A组患者静脉注射4mg昂丹司琼,给B组患者静脉注射2mg托烷司琼.记录术后24h内PONV的发生情况,例如手术持续时间、给药至第一次发生恶心或呕吐的时间,两组出现恶心、呕吐的人数.结果:术后24h内昂丹司琼和托烷司琼完全抑制PONV的有效率分别为72.0%和70.0%,术后恶心发生率分别为18.0%和22.0%,术后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2.0%和14.0%.完全抑制PONV的有效率、术后恶心发生率及术后呕吐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首次出现恶心或呕吐的时间B组明显长于A组(P<0.05).术后24h内均未观察到与抗呕吐药相关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mg或托烷司琼2mg均能有效预防PONV1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分析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诱导插管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9 年8月~2010 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1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全麻诱导期分别给予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结果: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患者组内HR 、SBP 及DBP 诱导及插管后与麻醉前比较,插管后与诱导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患者插管后和气腹后的HR 、SBP 及DBP 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5); 瑞芬太尼组诱导时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结论:瑞芬太尼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所引起的应激反应,及人工气腹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在妇科腹腔镜患者手术中应用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叶切除术中肋间神经阻滞方案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92例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分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给予全身麻醉治疗;观察组46例在全身麻醉基础上给予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LIS评分及HIF-1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布托啡诺静脉注射对预防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布托啡诺用于预防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在七氟烷吸人全身麻醉下行择期腹腔镜手术的患儿120例,年龄6—12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采用完全随机双盲法均分为布托啡诺10μg/kg组(B1组)、20μg/kg组(B2组)、30μg/kg组(B3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布托啡诺组患儿于手术结束前10min缓慢静脉注射相应剂量布托啡诺,C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监测四组患儿术前(TO)、进入PACU时(T1)、进入PACU后5min(T2)、10min(T3)、15min(T4)、20min(T5)、出PACU时(T6)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和在PACU停留时间以及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记录患儿术后2、4、8h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相比,B1组T1~T6时点的MAP、HR明显下降(P〈0.05);B2和B3组T1-T5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显著下降(P〈0.01)。与T0相比,B3组患儿T1~T3时点的MAP、HR明显下降(P〈0.05)。B1组术后中、重度躁动发生率低于C组(P〈0.05),B2组、B3组术后中、重度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1)。B3组患儿的苏醒时间和在PACU停留时间长于其他3组(P〈0.05);术后2、4hB3组镇静评分高于B1、B2组(P〈0.05),显著高于C组(P〈0.01);B3组术后嗜睡发生率较其他3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布托啡诺20μg/kg静脉注射对预防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有良好的效果,同时能避免术后过度镇静。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血氧合指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肺动脉灌注对减轻肺损伤的生物学机制。方法选择30例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肺保护组,每组15例。肺保护组,体外循环术中一次性从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对照组未行肺动脉灌注。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体外循环结束(T2)、手术结束(T3)和术后6h(T4)测算氧合指数(PaO2/FiO2)。收集手术结束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其中肿瘤坏死因子-d(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保护组患者体外循环结束、手术结柬、术后6h的氧合指数分别为(421±31)、(382±41)和(370±39)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0±33)、(321±38)和(315±41)mmHg(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TNF—α和IL-6水平肺保护组分别为(0.985±0.378)、(156.736±52.485)μg/L,低于对照组的(15.589±6.385)、(735.967±83.485)μg/L(P〈0.01)。结论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不仅可以改善氧合,同时抑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TNF—α和IL-6的释放,减轻肺损伤,改善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