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用VisuMax飞秒激光系统制作角膜瓣OCT临床观察的初步结果,评价其制瓣的精确性、可重复性、均一性和规整性,研究术后不同时间角膜瓣厚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拟行飞秒LASIK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38例(68只眼),根据术中设定角膜瓣厚度的不同分为100 μ,m组和105 μm组.术前术后患者行常规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于术后1周、1月和6个月测量角膜瓣厚度,取OCT图像中过角膜中央水平线,记录距离角膜中央1 mm、2 mm和3 mm及角膜中央共7个点的角膜瓣厚度和剩余基质床厚度.对术后不同时间及不同区域的角膜瓣厚度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00 μm组和105 μm组中术后1周、1月和6个月时角膜瓣厚度分别为(107.92±5.56) μm、(108.79±4.78) μ,m、(106.69±5.74) μm和(109.36±6.26)μm、(112.21±4.37) μm、(108.53±7.27) μm.100 μm组和105 μm组患者术后1周、1月、6个月角膜瓣厚度值与设定瓣厚度值比较差异结果分别为(F =4.995,P=0.000;F=1.918,P=0.051;F=1.806,P=0.114)和(F=1.739,P=0.213;F=1.931,P=0.049;F=1.810,P=0.083).100 μm组和105 μm组患者术后1周、1月、6个月角膜瓣厚度的标准差分别为5.56 μm,4.78 μm,5.74 μm和6.26 μm,4.37μm,7.27 μm.100 μm组和105μm组术后1周、1月和6个月各点角膜瓣厚度比较结果分别为(F =5.410,P=0.000;F=8.914,P=0.000;F=3.084,P=0.052)和(F =2.000,P=0.143;F=3.431,P=0.048;F=1.786,P=0.211).100μm组和105μm组术后1周、1月和6个月中央、旁中央和周边区域角膜瓣厚度比较结果分别为(F=0.919,P=0.409; F=0.701,P=0.504;F=0.547,P=0.584)和(F=1.990,P=0.142;F =4.079,P=0.020;F=1.770,P=0.175).105μm组中术后1月时观察到上皮粗糙的有6眼,其角膜瓣厚度为(116.26±1.80) μm,与术后1月时角膜瓣厚度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2,P=0.048).术后6个月时角膜瓣厚度与相应时间视力和后表面Q值有相关性(P<0.05).结论 随着术后时间延长,飞秒制瓣术后视觉质量稳定,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表现出良好的精确性、可重复性,角膜瓣形态具有较好的均一性和规整性.  相似文献   
2.
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可用于脉络膜肿瘤(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转移癌、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骨瘤等)的观察和诊断,其对肿瘤表面形态、视网膜水肿程度、视网膜下液、光感受器层改变、视网膜结构的完整性、脉络膜厚度、异常反射结构等做定性及定量描述。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 angiography,OCTA)可对瘤体及其周围组织的视网膜脉络膜血流特点进行观察,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脉络膜肿瘤的治疗。(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499-5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完整性评估(MAIA)微视野计参数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区形态结构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8-03/2020-01在我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43例74眼。检查患眼MAIA微视野计参数与黄斑区外界膜及内感光层和外感光层结联(IS/OS)层完整性。分析各区域视网膜厚度及视网膜敏感度的相关性,并分析IS/OS层完整组及缺损组视网膜厚度与视网膜敏感度、BCVA的相关性。

结果:与IS/OS层缺损组比较,IS/OS层完整组患者BCVA(LogMAR)、中心视网膜厚度(CRT)、由注视点组成的63%二元轮廓椭圆面积(BCEA63)、由注视点组成的95%二元轮廓椭圆面积(BCEA95)及黄斑完整性指数(MI)水平更低,视网膜敏感度的黄斑区平均阈值(AT)、2°固视率(P2)水平更高(均P<0.01),但两组患者中心视网膜容积(CRV)、1°固视率(P1)水平无差异(均P>0.05)。与外界膜缺损组比较,外界膜完整组患者BCVA(LogMAR)、CRT、MI水平更低(均P<0.05),但两组患者CRV、AT、P1、P2、BCEA63、BCEA95水平无差异(均P>0.05)。存在硬性渗出组和不存在硬性渗出组患者各眼部参数水平均无差异(P>0.05)。纳入患者视网膜厚度及视网膜敏感度在中心凹颞侧、中央及鼻侧处呈明显负相关(P<0.05),而在中心凹上方、下方无明显相关性(P>0.05)。IS/OS层完整组患者AT与CRT、BCVA均呈负相关,而CRT与BCVA呈正相关(均P<0.05); IS/OS层缺损组患者AT与BCVA呈负相关(P<0.05)

结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眼MAIA微视野计参数与黄斑区形态结构密切相关,尤其是IS/OS层及外界膜的完整性,其可能是评价患者患眼黄斑区视力和视网膜敏感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干眼患者泪膜功能及睑板腺功能随年龄和性别的变化趋势。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154例(308眼)来我院就诊的干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6例(152眼),女78例(156眼),通过Oculus角膜地形图眼表综合分析仪,测量每位患者双眼的首次泪膜破裂时间、平均泪膜破裂时间、首次泪膜破裂区域等数据,研究其随年龄及性别变化的规律;同时观察睑板腺形态,统计腺管根数及睑板腺缺失面积,通过睑板腺缺失面积评分系统研究其随年龄及性别变化的规律。结果 干眼患者睑板腺缺失面积评分与年龄存在正相关关系(r=0.715,P<0.05),其中男性r=0.821,P<0.05,女性r=0.663,P<0.05;腺管缺失根数百分比与年龄存在正相关关系(r=0.620,P<0.05),其中男性r=0.629,P<0.05,女性r=0.631,P<0.05。睑板腺缺失面积评分在50~59岁组,男性为(9.47±1.00)分,明显高于女性的(7.53±2.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0岁组,男性为(10.69±1.20)分,明显高于女性的(9.87±1.7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泪膜破裂时间与年龄存在负相关关系,其中首次泪膜破裂时间为r=-0.49,P<0.01,平均泪膜破裂时间为r=-0.54,P<0.01;除<30岁组以外,其他各年龄组中平均泪膜破裂时间均大于首次泪膜破裂时间,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泪膜的首次破裂区域集中在角膜鼻下方,占所有分区中的31%。结论 干眼患者在睑板腺的缺失面积及腺管缺失根数方面具有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的趋势,在泪膜破裂时间方面具有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的趋势,各年龄组干眼患者泪膜首次破裂区域集中在角膜鼻下方位置,这对干眼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频域OCT对黄斑水肿形态进行观察,了解水肿程度及分布情况,并分析水肿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患黄斑水肿患者25例29只眼,病例包括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所致为8例8只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7例7只眼,葡萄膜炎4例4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6例10只眼.年龄52-83(64.76±8.30)岁.最佳矫正视力(BCVA)0.05~1.0(0.35±0.12).利用最新一代频域RTVueFD-OCT对黄斑区进行扫描.结果 黄斑区15°范围内神经上皮厚度(453.00±103.12)μm,其中各区域神经上皮层厚度为:中心凹(533.10±115.23)μm,旁中心区(488.93±89.71)μm,中心凹边缘区(397.05±83.52)μm.不同区域神经上皮层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37,P<0.01),黄斑区中心凹区神经上皮层厚度与中心凹边缘区神经上皮层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上、下、鼻、颞侧比较结果P<0.01,以中心凹区最厚,依次为下、上、颞、鼻侧边缘区).而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与旁中心凹区神经上皮层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上、下、鼻、颞侧比较结果P>0.05.患者BCVA与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784,P<0.01),与旁中心凹区神经上皮层厚度间无相关关系(r=-0.134,P>0.05),与中心凹边缘区神经上皮层厚度间无相关关系(r=.275,P>0.05).结论 频域OCT能够精确地对黄斑水肿进行活体组织学成像,具有简便、非侵入性、重复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软性角膜接触镜在角膜溃疡穿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软性角膜接触镜在角膜溃疡穿孔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角膜溃疡穿孔的患者 2 2例 2 2眼 ,细菌性 3例 3眼 ,病毒性 4例 4眼 ,真菌性 9例 9眼 ,其它 6例 6眼。所有患者均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戴镜期间根据不同病例选择用药 ,接触镜每隔 14或 3 0天消毒一次。结果 :治疗后 1~ 3天 2 2眼前房均基本恢复 ,2 1~ 3 2天角膜穿孔区闭合 ,角膜炎症基本控制。随访 2~ 14个月 (平均 4个月 ) ,2 2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对于视力 <0 1的患者可行角膜移植术 ,并减少并发症 ,提高其成功率。结论 :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溃疡穿孔较安全 ,具有促进穿孔愈合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路露  徐延山  李岩  亢雷  解士勇 《天津医药》2011,39(5):394-397
目的:探讨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形态学改变与视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CSC患者36例(36只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进行检查。OCT测量CSC患者黄斑区神经上皮层脱离的高度、水平范围、黄斑体积。mfERG测量视网膜后极部不同区域的N1波、P1波的潜伏期和反应密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急性CSC的黄斑区形态学改变与视功能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急性CSC患者黄斑区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神经上皮层脱离水平范围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呈负相关(r分别为-0.922和-0.896,均P<0.001),黄斑体积与BCVA无相关(r=0.014,P>0.05)。mfERGP1波1~3环,N1波2环的潜伏期与BCVA呈负相关(rs分别为-0.488、-0.514、-0.452及-0.445,均P<0.05);N1波1、2环的反应密度与BC?VA呈负相关(rs分别为-0.497和-0.502,均P<0.05),N1波2环、P1波1环的潜伏期与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86和0.421,均P<0.05)。结论:OCT和mfERG联合应用可准确检测CSC患者的黄斑区形态和功能的变化,CSC患者神经上皮层脱离的高度与黄斑区功能的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不同部位透明角膜切口构型及角膜波前像差的变化。方法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1例(91眼右眼),依据切口位置不同分为2组,颞侧10∶00点钟位切口组,共46例(46眼),上方12∶00点钟位切口组,共45例(45眼)。术前1d、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分别进行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后1个月及3个月进行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角膜波前像差检查。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2组切口处角膜厚度、切口角度及切口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近期切口区域内口哆开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2组上皮水泡、内皮水泡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UCVA、BCVA、散光、慧差及三叶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术后近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透明角膜颞侧切口较上方切口局部水肿轻,其构型更有利于形成密闭性切口,降低眼内炎的危险因素;远期颞侧切口所致手术源性散光小,角膜波...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等影像特征.探讨其与视力、病程转归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47例临床确诊的NAION患者47只眼的FFA、OCT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视力、眼底、视野等常规眼科检查.初诊时同时进行FFA和OCT检查.FFA及视野检查按常规方法进行;OCT检查分别选择线性和环形扫描方式,进行黄斑和视盘的扫描.其中35例NAION患者分别于发病后0.5、1、2、3、6个月时进行OCT复查.回顾分析时,以36例患者的对侧健眼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患眼FFA、视野、视盘OCT图像特征与视力、病程转归的相互关系.结果 FFA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眼均表现为早期视盘充盈迟缓,晚期视盘呈强荧光渗漏,24只患眼在黄斑区出现强荧光渗漏.OCT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眼视盘隆起,生理凹陷变窄或消失;视盘与黄斑(盘斑)之间神经上皮层组织增厚或神经上皮层隆起,下方有液性暗区.对照眼中,14只跟有正常视盘生理凹陷,22只眼无生理凹陷或较小的生理凹陷.NAION组0.5个月时黄斑中心凹处神经上皮层厚度、盘斑间神经上皮层最大厚度,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51,26.12,75.49;P<0.05).2个月时盘斑间神经上皮层最大厚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视盘颞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较0.5个月时变薄.3个月时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视盘颞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较0.5个月时明显变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49,37.92;P<0.05).视野检查结果显示,下方视野缺损21例,占45.7%.OCT检查结果显示,随病程进展,视盘上方神经纤维层厚度下降的程度更明显,与视野的表现相一致.视力与黄斑中心凹处神经上皮层厚度、盘斑间神经上皮层最大厚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视盘颞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94,-0.424,-0.412,-0.464;P<0.05).结论 NAION患者FFA特征为早期视盘充盈迟缓,晚期视盘呈强荧光渗漏;OCT特征为随病程发展,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增厚,神经纤维层变薄.视盘形态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化的OCT检查与视野检查结果一致;患者视力与神经上皮层厚度的OCT检查结果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