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初步评估消肿方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对视网膜敏感度及固视特征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01/10在我院确诊为DME的患者40例40眼,随机双盲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20例20眼采用康柏西普联合消肿方治疗3mo,对照组患者20例20眼采用康柏西普联合安慰剂治疗3mo。观察两组患者BCVA(ETDRS视力表检查)、CRT(OCT检查)情况,并采用MAIA微视野计检测视网膜敏感度和固视稳定性(P1、P2)。

结果:治疗3mo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BCVA分别较基线提高4(-1,11.5)、0(-4,0.75)字母(P<0.05),CRT分别较治疗前下降123.5±42.61、18.1±12.84μm(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网膜敏感度均轻度增加,但两组间无差异,且对照组治疗后视网膜敏感度与治疗前无差异(P>0.05),而治疗组治疗2mo时视网膜敏感度(20.11±4.98dB)最高。治疗后两组患者P1、P2值均显著增加,且治疗2mo时治疗组P1变化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治疗后P2变化值无差异(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可提高DME患者固视稳定性,联合消肿方治疗有助于维持固视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撕除术对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视物变形程度的影响。

方法:对31例31眼IMEM患者实施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撕除术进行治疗,并检查患者手术前后BCVA、CMT、椭圆体带(IS/OS)连续性和黄斑形态,评估治疗效果并研究BCVA与手术前后黄斑结构形态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可能对手术结果造成的影响因素。

结果:患者术前平均BCVA和CMT分别为0.59±0.14和429.35±86.17μm,术后6mo时分别降低至0.38±0.09和304.87±62.54μm(P<0.05)。术后患者视物变形程度逐渐减轻,且术后1、3、6mo时患者视物变形程度低于术前水平(P<0.008)。术后1mo时患者IS/OS连续比例为65%,与术前(52%)比较无差异(P>0.008),术后3、6mo时IS/OS连续比例分别为81%和90%,与术前比较有差异(P<0.008),术后1、3、6mo时正常型黄斑形态患者比例为26%、52%和77%,与术前比较有差异(P<0.008),术后6mo时正常型黄斑形态患者比例与术后1mo比较有差异(P<0.008)。IMEM患者术后BCVA与术前IS/OS连续性、术前黄斑形态、术后IS/OS连续性和术后黄斑形态均呈明显负相关性(P<0.05),与术前BCVA、术后CMT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撕除术治疗可明显降低IMEM患者CMT,改善IS/OS完整性和黄斑形态,从而提高患者视力,减轻视物变形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DM)在未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前的黄斑区神经纤维层形态学、对比敏感度及黄斑视野阈值的变化。

方法:选取2015-01/2017-01在我院住院的双眼均未出现DR的2型DM患者59例(DR0组)与40例体检正常者(正常组)及40例双眼均为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R1组),每位被检查者均取右眼纳入研究。分别对其黄斑区神经纤维层形态学及对比敏感度、黄斑视野阈值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正常组、DR0组及DR1组的黄斑中心凹厚度(FT)分别为244.45±22.863、237.53±18.240、240.78±23.946μm。三组受试者间FT、黄斑中心区视神经纤维层(RNFL),周边区RNFL平均厚度无差异(P>0.05),黄斑中心凹体积(FV),旁中心区RNFL三组间均有差异(P<0.05)。三组受试者在3、6、12、18c/d的对比敏感度和黄斑中心MS、MS1~4、MS5~16、MS1~16的视敏度阈值比较均有差异(P<0.05)。

结论:DM患者在发生DR前会出现RNFL变薄和FV减小、视功能对比敏感度下降和视野的改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比敏感度和视野检查可为DR早期筛查及及干预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微视野计评估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黄斑光敏感度及固视稳定性。

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0-07/2022-01初次诊断为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儿童39例(弱视眼39眼,对侧眼39眼)和同期纳入最佳矫正视力(BCVA)正常的屈光不正患者42例,选取右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微视野计(MP-3)测量弱视眼、对侧眼和正常对照组的黄斑中心凹10°范围平均光敏感度和固视稳定性\〖包括2°和4°范围内固视点百分比(P1,P2),68.2%、95.4%及99.6%双曲线椭圆面积( BCEA)\〗,比较弱视眼、对侧眼和正常对照组的平均光敏感度和固视稳定性的差异。

结果:弱视眼组患者黄斑区光敏感度较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组低(均P<0.017),对侧眼组与正常对照组患者黄斑区光敏感度比较无差异(P=0.555)。弱视眼组患者P1均小于对侧眼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17); 对侧眼组与正常对照组患者P1比较无差异(P=0.887)。三组患者P2、68.2%BCEA、95.4%BCEA、99.6%BCEA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弱视眼组、对侧眼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BCVA均与AT、P1、P2、68.2%BCEA、95.4%BCEA、99.6%BCEA无相关性(均P>0.05)。

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黄斑视网膜光敏感度和2°范围内的固视稳定性可能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伴急性黄斑旁中心中层视网膜病变(PAMM)患眼的黄斑区微血管变化情况。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01/2021-12于我院确诊为CRAO-PAMM组患者27例27眼,不伴PAMM的CRAO组患者29例29眼。选取于我院健康体检者33例33眼作为对照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测量黄斑区3mm×3mm范围内视网膜血流和厚度参数,分析CRAO-PAMM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视网膜厚度、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和周长、非圆度指数(AI)及拱环周围300μm范围内全层血流密度(FD-300)与病灶区面积、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相关性。

结果:三组受检者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P)、深层毛细血管层(DCP)的总体、旁中心凹血流密度、视网膜中心凹厚度、FAZ面积、周长、AI、FD-300均有差异(均P<0.05)。在CRAO-PAMM组中,病灶区面积与DCP总体血流密度、旁中心凹血流密度呈负相关(r=-0.569,P=0.002; r=-0.543,P=0.004),与视网膜旁中心凹厚度呈正相关(r=0.606,P=0.001); BCVA(LogMAR)与DCP中心凹和旁中心凹血流密度呈负相关(r=-0.433,P=0.024; r=-0.515,P=0.006),与FAZ面积、周长和病灶区面积呈正相关(r=0.484,P=0.011; r=0.531,P=0.004; r=0.417,P=0.030)。

结论:伴发PAMM的CRAO患眼黄斑区血流密度更低、黄斑区水肿程度更重且视力更差,患者 BCVA可能受到病灶区面积和FAZ面积共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观察单眼近视患儿黄斑区视网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及各层视网膜厚度,并探讨上述视网膜参数与眼轴长度(AL)之间的关系。

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11/2021-04于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单眼近视患儿32例64眼,平均年龄10.88±2.34岁。根据患儿的等效球镜度(SER)分组,SER≤-0.75D纳入近视组,平均SER -2.15±1.10D; 对侧健眼纳入非近视组,平均SER 0.01±0.48D。所有患儿均行眼科一般检查并采用OCTA检查黄斑区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SCP)血流密度、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DCP)血流密度及各层视网膜厚度。

结果:近视组UCVA低于非近视组,SER、AL高于非近视组(均P<0.01),眼压、角膜平坦K值无差异(均P>0.05)。近视组黄斑区上方SCP血流密度及黄斑中心凹DCP血流密度明显大于非近视组(P=0.029、0.010),余区域视网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无差异(均P>0.05)。除中心凹以外,近视组黄斑区颞侧、上方、鼻侧及下方的全层视网膜厚度均明显低于非近视组(均P<0.01)。近视组黄斑区颞侧内层视网膜厚度略低于非近视组(P=0.043)。近视组黄斑中心凹、黄斑区颞侧、上方、鼻侧及下方的外层视网膜厚度均明显小于非近视组(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黄斑中心凹SCP、DCP血流密度与AL呈正相关(r=0.432、0.541,均P<0.01)。黄斑中心凹、黄斑区颞侧、上方、鼻侧及下方内层视网膜厚度与AL呈正相关(r=0.452、0.389、0.313、0.401、0.445,均P<0.05)。黄斑区上方、鼻侧及下方外层视网膜厚度与AL呈负相关(r=-0.308、-0.309、-0.330,均P<0.05)。

结论:单眼近视患儿近视眼黄斑区上方SCP及中心凹DCP呈代偿性血流密度升高状态; 除中心凹以外,黄斑区全层视网膜厚度显著降低。AL延长与黄斑区内层视网膜厚度增加,上方、鼻侧及下方外层视网膜厚度变薄相关。  相似文献   


7.
刘莉静  颜华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8):1440-1444
目的:分析曲安奈德(TA)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2016-01/2020-01在本院诊治的BRVO继发ME患者147例147眼随机分为观察组(73眼)和对照组(74眼),观察组接受玻璃体腔注射TA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对照组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随访6mo,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指标。

结果:治疗后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均较治疗前改善; 治疗后1mo时观察组BCVA优于对照组(0.22±0.15 vs 0.27±0.13,P<0.05); 治疗后6mo时观察组中年龄<50岁患者BCVA显著优于对照组中年龄<50岁患者(0.09±0.04 vs 0.14±0.06,P<0.05),两组中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型患者BCVA均显著优于囊样水肿(CME)型与混合型患者,CME型患者BCVA均显著优于混合型患者(P<0.05),但两组之间各ME分型亚组患者BCVA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治疗后3mo时观察组CMT高于对照组(309.76±84.24μm vs 258.75±88.76μm,P<0.01)。治疗后1wk,1、3、6mo时观察组眼压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6mo时,两组浅层毛细血管(SCP)血流密度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深层毛细血管(DCP)血流密度、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则未见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眼压升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8.8% vs 14.9%),玻璃体腔注射次数低于对照组(1.21±0.74次vs 3.62±2.08次)。

结论:TA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BRVO继发ME可短期内将视力维持在一定水平,在视力、CMT上的获益与康柏西普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相当,但存在眼压升高现象,需加强眼压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黄斑区微循环变化,并对可能影响黄斑区微循环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DR早期筛查、诊断及治疗干预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2-05/10于西安市中心医院眼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75例75眼,分为无DR(NDR)组28眼、非增殖型DR(NPDR)组25眼、增殖型DR(PDR)组22眼。应用OCTA对黄斑区视网膜行3mm×3mm血流成像扫描,自动获得浅层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区、黄斑旁中心凹区(1~3mm)以及黄斑区3mm×3mm的血管密度(VD)和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分析黄斑区各参数在不同程度DR患者中的变化。

结果:与NDR组相比,PDR组和NPDR组患者黄斑区3mm×3mm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SCP)的VD降低(均P<0.017),并且黄斑旁中心凹VD在各象限均降低(P<0.017),以PDR组降低最为显著。PDR组和NPDR组患者FAZ面积明显大于NDR组(P<0.017)。DR患者的年龄、同型半胱氨酸、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眼轴、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黄斑中心凹区VD呈负相关(P<0.05),同型半胱氨酸、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眼轴、糖尿病病程与黄斑区3mm×3mm VD呈负相关(P<0.05),甘油三酯、最佳矫正视力(LogMAR)、HbA1c与黄斑旁中心凹区VD呈负相关(P<0.05),总胆固醇、CMT与VD无明显相关(P>0.05)。

结论: OCTA可以监测到DR患者黄斑区微循环变化,DR患者的全身情况与黄斑区微循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沈磊  秦书艳  赵娜娜  王雪 《国际眼科杂志》2022,22(12):2033-2037

目的:比较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与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本院40例ROV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A组采用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进行治疗,B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浅层血管复合体(SVC)层、深层血管复合体(DVC)层、脉络膜层与脉络膜毛细血管层黄斑区血流密度(MVD)、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记录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mo BCVA、CMT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两组间SVC层、脉络膜层、脉络膜毛细血管层MVD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DVC层MVD显著大于B组(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浅层与深层FAZ面积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结膜下出血、异物感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高眼压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 两组患者黄斑水肿(ME)复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平均复发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

结论:相较于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可更好增加DVC层MVD,疗效维持时间更长,但应注意高眼压不良反应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疗效,并分析对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和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7-01/2020-01我院收治的渗出型ARMD患者60例60眼临床资料,按治疗药物不同分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组30眼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组30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3mo时患者BCVA、CRT、脉络膜新生血管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1、2、3mo,两组患者BCVA(LogMAR)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CR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组治疗1、2、3mo的CRT显著低于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组(P<0.05); 两组脉络膜新生血管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ARMD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二者在改善视力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ARMD在降低CRT方面更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李红  宋艳萍 《眼科》2021,30(3):236-239
目的 采用微视野检测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视功能进行评估,并探讨微视野检测指标与视力之间的相关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医院确诊为DME的患者164例(220眼)。方法 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统计时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全视网膜镜、MAIA微视野等检查。按微视野检查结果中的固视率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稳定组、相对不稳定组、不稳定组;并根据视网膜敏感度差异将固视稳定组分三个阶段:A1(正常)、A2(可疑)、A3(非正常),并比较三个不同的阶段视力。主要指标 BCVA、平均视网膜敏感度(AT)、2°固视率(P1)、4°固视率(P2)、由注视点组成的63%二元轮廓椭圆面积(BCEA63)、BCEA95。结果DME 患者中,稳定组、相对不稳定组、不稳定组的AT分别为23.55±3.90 dB、20.87±6.04 dB、19.30±5.41 dB(F=9.824,P=0.000),logMAR BCVA 分别为0.38±0.24、0.59±0.29、0.63±0.31(F=9.808,P=0.000)。稳定组中,视网膜敏感度不同的A1、A2、A3 三个阶段组的BCVA分别为0.22±0.15、0.36±0.21、0.51±0.24(F=16.14,P<0.001)。在DME 患者中,logMAR BCVA 与AT(r=-0.712,P=0.000)、P1(r=-0.380,P=0.000)、P2(r=-0.370,P=0.000)呈负相关,与BCEA63 、BCEA95呈正相关(r=0.352、0.355,P均=0.0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T(OR=0.576,P=0.000)、P1(OR=0.800,P=0.000)是影响logMAR BCVA 的独立因素。结论 MAIA微视野计可对DME患者黄斑区视功能进行评估。AT与P1可作为评价黄斑部视功能的良好指标,可一定程度上反应DME患者的视功能状态。(眼科,2021, 30: 236-239)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中四个量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纳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9例(155眼),按照有无黄斑水肿分为阳性组(33例55眼)及阴性组(56例100眼),另收集正常志愿者23例(42眼)为正常对照组.所有试验对象经OCT检查,测量并分析各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的差异,观察各组黄斑区外界膜(external limiting membrane,ELM)、椭圆体带(inner segment/outer segment,IS/OS)的连续性.结果 正常对照组、阴性组、阳性组CRT分别为(219.048±16.798) μm、(217.775±26.866) μm、(280.418±74.187)μm,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3组SFCT分别为(312.893±140.559) μm、(302.080±125.287) μm、(293.745±140.517) μm,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1);阴性组中黄斑区ELM连续97眼、中断3眼,阳性组连续47眼、中断8眼,两组间ELM连续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阴性组中黄斑区IS/OS连续95眼、中断5眼,阳性组连续36眼、中断19眼,两组间IS/OS连续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CRT增加,黄斑区ELM、IS/OS连续性遭到破坏,CRT、ELM连续性及IS/OS连续性可用于量化评估糖尿病黄斑水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黄斑部小分支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7/2016-09在我院确诊为黄斑小分支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囊样水肿的患者资料19例19眼,所有患者均按3+按需注射(pro re nata,PRN)的方法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0.05mL(0.5mg),每月随诊观察最佳矫正视力、中央视网膜厚度、注射次数及眼部相关并发症等。

结果:治疗后1、2、3、6mo的最佳矫正视力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后1、2、3、6mo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其中有3眼出现反复发作的黄斑水肿,FFA检查显示微血管瘤渗漏,给予局部光凝封闭血管瘤后水肿吸收; 治疗及随诊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持续高眼压和眼内炎等并发症。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黄斑小分支静脉阻塞继发的黄斑水肿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改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 顽固的黄斑水肿建议行FFA检查,如水肿为微血管瘤渗漏造成建议联合局部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14.
寇豆  郝晓琳  张仲臣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2):2272-2275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因糖尿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安全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06/2016-02在北京航天中心医院眼科因糖尿病继发黄斑水肿( DME )和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RVO-ME)收治入院,并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35例38眼,其中DME 23眼,RVO-ME 15眼。患眼接受玻璃体腔雷珠单抗(0.5mg/0.05mL)注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3d,1wk、1mo定期门诊回访观察最佳矫正视力( BCVA )、黄斑中心凹厚度( CRT )、眼压。比较雷珠单抗治疗DME及RVO-ME前后的疗效。结果:DME组及RVO-ME组治疗后1、3d,1wk的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1 mo的BCVA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DME组及RVO-ME组治疗后1、3d,1wk,1mo的CR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BCVA及CRT方面比较,雷珠单抗对于RVO-ME及 DME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DME及RVO-ME的治疗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3G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合并玻璃体黄斑牵拉或视网膜黄斑前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22眼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合并玻璃体黄斑牵拉或黄斑前膜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例12眼行23G玻璃体切除手术并剥离视网膜前膜和/或内界膜作为观察组即手术组;另外10例10眼未行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收集全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6mo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中央视网膜厚度(CRT)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BCVA和C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5、0.206).观察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BCVA较术前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95,P=0.048);CRT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431,P<0.01).对照组随访期内1、3、6mo BCVA及CRT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3、6mo时,观察组BCVA较对照组提高,CRT较对照组时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mo时,观察组BCVA及CRT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善.结论:23G玻璃体切割手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合并玻璃体黄斑牵拉或黄斑前膜患者视力并降低中央视网膜厚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单次注射雷珠单抗(intravitreal injection ranibizumab,IVR)对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短期治疗作用。

方法:回顾性研究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的有临床意义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29例29眼,术前均未行其他任何眼部治疗。所有患眼均行单次雷珠单抗(0.05mL,10mg/mL)玻璃体腔注射。分别记录注射前及注射后4、8、16wk所有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及光感受器内外节交界(IS/OS)完整性。根据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光感受器带内外节交界完整性与否分为光感受器完整及光感受器缺损组,分别比较两组术前、术后BCVA及CFT,并分析光感受器内外节交界完整性与BCVA的相关性。

结果:IVR后4、8wk,患者BCVA明显提高,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09、0.003),黄斑水肿缓解,CFT明显降低,差异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16wk后IVR药物作用降低,BCVA较4、8wk明显下降(P=0.043、0.019),CFT值增加,黄斑水肿复发(P<0.01、P=0.005)。IVR后4wk和8wk比较,BCVA和CFT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74、0.420)。OCT光感受器内外节交界完整组术前和术后4wk比较,BCVA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76),而CFT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黄斑水肿减轻。OCT光感受器内外节交界缺损组术后4wk时BCVA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黄斑水肿减轻(P<0.01)。治疗前及治疗后4wk患者的视力情况与光感受器内外节交界完整性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15、0.024)。

结论:一次IVR后短期内视力及黄斑水肿程度均有改善,中心凹部光感受器内外节交界完整性与视力密切相关,IVR消除黄斑水肿的同时,也可能对中心凹部光感受器内外节交界损伤具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7.
荆献华  宋春媛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0):1834-1836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选择我院2009-07/2013-11间收治的150例150眼黄斑水肿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75例75眼)与对照组(75例75眼),对照组患者采用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研究组采用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 d;1,3,9 mo检测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并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测。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均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术后7 d;1,3,9 mo的视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及手术前(P<0.05);研究组术后7d;1,3,9mo时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术后7 d;1,3,9 mo与治疗前相比视网膜黄斑中心神经上皮层厚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现7例眼压轻度增高,经降眼压治疗后均恢复正常。
  结论: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视力,降低黄斑水肿症状,安全可靠,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鞠宏  郝瑞  顾韫  丁肇凤 《国际眼科杂志》2023,23(12):1950-1953

目的:观察青光眼患者微视野特征,探讨微视野检测值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标准自动视野检测指标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青光眼患者45例76眼,其中原发开角型青光眼15例25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0例51眼; 正常对照组40例76眼。所有受检眼进行了MAIA微视野、Humphrey视野、BCVA检测,并与OCT测量的结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青光眼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微视野测出的黄斑平均光敏感度(MS)、OCT测出的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低于正常对照组,Humphrey视野计10-2程序测出的视野平均缺损(MD)、GCC局部丢失体积(FLV)、GCC整体丢失体积(GLV)、63%双曲线椭圆面积(BCEA)高于正常对照组。青光眼组MS与MD、FLV、GLV、BCVA(LogMAR)呈负相关(rs=-0.839、-0.665、-0.530、-0.424,均P<0.01)。青光眼组MS与GCC、RNFL呈正相关(rs=0.437、0.500,均P<0.01)。MAIA微视野计检测时间更短。ROC曲线分析表明微视野对青光眼的诊断准确度为中等。

结论:MAIA微视野计敏感性高,能检测到OCT结构损伤区域的视网膜光敏感度降低。微视野检测值与BCVA、标准自动视野检测指标和OCT检测指标具有相关性,MAIA微视野计与OCT相结合能提高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周瑞  陈娟  林思勇 《眼科》2020,(1):63-67
目的比较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 secondary to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ME)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ranibizumab,IVR)1+PRN与3+PRN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天津爱尔眼科医院接受IVR的70例BRVO-ME患者。方法患者分为两组,注射1次后按需治疗者为1+PRN组;每月1次连续注射3个月后按需治疗者为3+PRN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中央脉络膜厚度(central choroid thickness,CCT)变化及并发症情况。主要指标BCVA、CRT、CCT。结果观察12个月时,1+PRN组BCVA较基线提高了(0.42±0.42)(P<0.05),CRT较基线降低了(385.96±344.23)μm(P<0.05),CCT较基线降低了(13.03±54.46)μm(P>0.05)。3+PRN组BCVA较基线提高了(0.43±0.39)(P<0.05),CRT较基线降低了(524.74±339.20)μm(P<0.05),CCT较基线降低了(5.00±28.04)μm(P>0.05)。两组间BCVA、CRT、CCT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期内1+PRN组平均IVR注射(3.50±0.99)次,3+PRN组(4.25±0.73)次(P<0.05)。结论IVR 1+PRN及3+PRN两种方案对BRVO-ME短期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两种治疗方案对于短期内提高BCVA、减轻ME疗效相似,但1+PRN组需要注射的次数低于3+PRN组。BRVO-ME患者两种方案治疗前后CCT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康柏西普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视觉功能和视觉质量。方法:观察2018-02/2021-02连续3mo接受康柏西普治疗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38例43眼。分析对比敏感度(CS)从基线到治疗12wk的平均变化,比较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中央厚度(CRT)和视觉功能问卷(NEIVFQ-25)评分。结果: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注射液后,CS从基线的1.060±0.14增加到治疗12wk的1.47±0.31(P<0.05)。基线时BCVA(LogMAR)为0.535±3.32,治疗12wk时为0.333±0.11(P<0.05)。基线时CRT为369.45±36.42μm,治疗12wk时降至226.53±39.48μm(P<0.05)。CRT与BCVA测量变化及CS的改善均无相关关系。患者30例(79%)从基线至第12wk,NEIVFQ-25综合评分总体改善,6例(16%)无变化,2例(5%)综合评分总体下降。结论:康柏西普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功能,提高视觉相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