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患者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并探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在评估视力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RP并发白内障患者38例(58眼),均行白内障手术治疗。根据SD-OCT下黄斑区椭圆体带的形态将患者分为3组,A组:黄斑区椭圆体带缺失(19眼),B组:黄斑区椭圆体带可见但不连续(18眼),C组:黄斑区椭圆体带完整(21眼)。比较所有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组内手术前后BCVA和组间手术前后BCVA;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SD-OCT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并进一步对术后BCVA与黄斑中心凹厚度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BCVA和黄斑区椭圆体带长度是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因素。手术前后BCVA之间、术后BCVA与黄斑区椭圆体带长度之间均呈直线相关(r=0.855、-0.622,均为P<0.01)。A组、B组和C组术前BCVA分别为(2.41±1.05)logMAR、(1.17±0.64)logMAR和(0.83±0.59)logMAR,术后第1天BCVA分别为(1.16±0.90)logMAR、(0.52±0.27)logMAR和(0.21±0.19)logMAR。各组患眼术后第1天BCVA均好于其术前视力(t=5.246、4.632、6.198,均为P<0.01)。3组患眼术后第1天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760,P<0.01)。A组、B组和C组黄斑区椭圆体带长度分别为(0.00±0.00)mm、(1.16±0.57)mm和(4.04±1.26)mm,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100.84±45.49)μm、(203.44±33.33)μm和(248.19±37.79)μm。术后BCVA与黄斑中心凹厚度之间呈直线正相关(r=-0.754,P<0.01)。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RP并发白内障可有效改善视功能。术前视力差、黄斑区椭圆体带结构的破坏以及黄斑中心凹厚度变薄是患者手术后视力不良的指征,SD-OCT对评估视力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脉络膜新生血管可见于多种眼部疾病,是引起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近期多项研究表明,Notch信号在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作为相邻细胞间的信号转导通路,Notch信号途径可参与血管形成中的多个步骤,并与多种细胞及多种信号通路发生交互作用.因此,揭示Notch信号在脉络膜新生血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对该类疾病的发生机制和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机体镉浓度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风险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血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在介导镉暴露与AMD风险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对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2005—2008年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眼科学线上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其中原因。方法:调查时间为2020-05/06。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成绩对比的方法。问卷调查包括课前课后用时、线上教学面临的困惑和教学效果自评等。调查对象为63名五年制本科学员和眼科学所有带课教员。结果:学员线上和线下教学课前平均用时接近,但教员线上课前用时明显长于线下教学。63%学员认为线上教学课后复习需更长时间,95%学员承认线上教学因缺乏互动而走神,73%教员因缺乏互动而影响激情。73%的教员预计线上教学效果会差于线下教学,但95%学员认为通过重复观看视频,知识掌握无明显差别;线上教学最终成绩与往年同类学员线下教学无差别;91%教员和79%学员推荐录播与直播相结合作为未来的线上教学模式。结论:缺乏互动是影响线上教学效果的最主要因素。线上教学效果与线下教学类似,但课后所需复习时间更长。录播与直播相结合是师生推荐的线上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5.
睫状上皮撕裂并发的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脱离中的少见类型,以外伤多见,由于裂孔部位隐匿,且部分病例合并眼部复杂体征,术前诊断困难,常常因裂孔不明确易被误诊为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而贻误治疗时机。本文回顾性分析了6例(6眼)外伤性睫状上皮撕裂并发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特征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非后极部多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和巩膜扣带术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6/2018-08在我院眼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非后极部多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0例40眼,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玻璃体切割术(PPV)组(18眼)和巩膜扣带术(SB)组(22眼)。术后随访3~6mo,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

结果:至末次随访,PPV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为100%(18/18),去除硅油填充眼后视网膜复位率为56%(10/18)。SB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为86%(19/22),无硅油填充眼。两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包括硅油填充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除硅油填充眼后视网膜复位率比较有差异(P<0.05)。

结论:非后极部多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多为视网膜广泛变性或合并玻璃体牵拉引起。复杂病例宜选择玻璃体切割术,但需多次手术,而巩膜扣带术远期效果稳定。两种手术方法各有利弊,应综合考虑,不应盲目扩大玻璃体切割术适应证。对于年轻或独眼等特殊群体,如有可能应尽可能优先选择巩膜扣带术。  相似文献   

7.
生长因子在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的微环境中的多重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可见于多种眼底疾病,是引起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人们对生长因子在CNV生成中的作用已有共识,但深入了解CNV所处微环境中生长因子、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阐明CNV发生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轻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合并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屈光状态及眼轴长度的特征。

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1-09/2021-02我院收治的轻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合并共同性外斜视(CPE)患者18例,轻中度单纯先天性上睑下垂(CP)患者19例和单纯共同性外斜视(CE)患者30例。比较三组患者屈光不正的患病率、弱视率、球镜度、散光度、等效球镜及眼轴长度。

结果:CPE组发生上睑下垂双眼发病共17例(94%),而CP组单眼发病共13例(69%),两组患者单双眼发病有显著差异(χ2=15.531,P<0.001)。三组间屈光参差及近视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屈光参差=8.732,P屈光参差=0.013; χ2近视=6.047,P近视=0.049)。CPE组屈光参差(χ2=8.072,P=0.004)及近视(χ2=4.555,P=0.033)患病率高于CP组,而CPE组与CE组之间屈光参差(χ2=0.559,P=0.454)及近视(χ2=0.055,P=0.815)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E组球镜度(χ2=-31.143,P=0.002)、散光度(χ2=-23.434,P=0.028)、等效球镜度(χ2=-30.137,P=0.003)较CP组更偏向近视,眼轴(χ2=26.289,P=0.012)长于CP组,而与CE组无显著差异。儿童患者中CPE组的球镜较CE组更偏向近视(χ2=-16.831,P=0.016),等效球镜较CP组更偏向近视(χ2=-18.391,P=0.020)。

结论:轻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合并共同性外斜视可加剧轴性近视、近视性散光和屈光参差的发生发展,较单纯上睑下垂更为严重。故早期行全面眼科评估并及时手术治疗可能有助于防治CPE对视力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探讨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间在我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56例(56只眼)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27只眼),女29例(29只眼)。年龄7-77岁,平均47.5岁。病史2 d-6个月。所有视网膜脱离患者均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前视力:光感-指数者34只眼,0.02-<0.1者10只眼,0.1-<0.2者6只眼,0.2-<1.0者6只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分级:PVRB级37只眼,PVRC1-C3级16只眼,PVRD级3只眼。术前26只眼发现明确视网膜裂孔(其中黄斑裂孔或黄斑裂孔合并有周边孔的5只眼,其余21只眼)。33只眼后囊膜完整,23只眼后囊膜不完整或悬韧带离断(4只眼伴有人工晶状体偏移)。行巩膜外垫压(或联合环扎)9只眼,占16.1%。单纯玻璃体内注气1只眼,占1.8%。玻璃体切割手术46只眼,占82.1%,其中硅油填充38只眼(67.9%),长效气体C3 F8填充8只眼(14.3%)。玻璃体手术中5只眼术中人工晶状体取出。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最终矫正视力:光感-指数者25只眼,0.02-<0.1者16只眼,0.1-<0.2者8只眼,0.2-<1.0者7只眼。行巩膜外垫压(或联合环扎)的9只眼中8只眼视网膜复位良好,1只眼视网膜复位不良再次行玻璃体手术并硅油填充后复位。单纯玻璃体内注气的1只眼视网膜复位良好。玻璃体手术并硅油填充的38只眼中3只眼术后2周内硅油进入前房,行前房穿刺部分硅油取出后前房仍有硅油滴,3个月后硅油完全取出。最终12只眼取出硅油,其中11只眼视网膜复位良好,1只眼视网膜脱离复发再次硅油注入后视网膜仍复位不良硅油维持。26只未取出硅油者4只眼视网膜复位不良,其余患者硅油未见明显乳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玻璃体手术并C3 F8填充的8只眼中,7只眼视网膜复位良好,1只眼视网膜复位不良再次硅油填充复位。一次手术后50只眼(89.2%)视网膜复位良好(34只眼为硅油填充状态)。最终51只眼(91.1%)视网膜复位良好(24只眼为硅油填充状态)。结论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由于术前裂孔发现率较低,机化囊膜及人工晶状体的影响,手术方案选择受到一定限制,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个体化方案,选择巩膜外垫压(或环扎)或玻璃体手术可以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我院住院行巩膜外垫压术(或联合环扎术)治疗的6例(6只眼)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所有患者视网膜裂孔检查明确,且位于赤道或赤道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C2级以下;具有阳性家族史;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特征明显.其中1个裂孔者4只眼,2个裂孔者2只眼.1例硅胶海绵纵行垫压,5例硅胶轮胎环行垫压并联合环扎.所有患者术后均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结果 6例患者术后视网膜均复位良好,视力改善,经激光治疗无灌注区,随访稳定.结论 对于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选择部分病例行巩膜外垫压手术治疗,术后及时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可取得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