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1.
目的通过研究老年性上睑下垂提上睑肌腱膜的病理结构的改变,探讨老年性上睑下垂的发病机制。方法选自我科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就诊的老年性上睑下垂患者30例,根据下垂量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将提上睑肌缩短手术中取得的提上睑肌腱膜组织,进行HE染色、弹性蛋白(Elasti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并行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术中可见患眼提上睑肌腱膜变长、变薄,有的出现裂孔,部分或全部从睑板表面断裂,有的出现脂肪样变性;HE染色可见患眼提上睑肌肌浆内出现大量脂肪样变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示Elastin含量下降,与下垂程度呈负相关(r=-2.782,P=0.002),MMP-9的含量增加,与下垂程度呈正相关(r=4.376,P=0.030);透射电镜显示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膜局部有缺损、外形不规则,胞质肿胀,内质网扩张、脱颗粒,胶原纤维周围可见脂滴。结论老年性上睑下垂的提上睑肌腱膜变薄或破裂,脂肪样变和肌纤维萎缩,Elastin含量下降,胶原纤维分裂,呈现退化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使用KTP 激光联合环形硅胶植入手术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生症情况。 方法 选取2012 年3 月-2015 年3 月河北省眼科医院142 例泪道阻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的不同的治疗 方法随即分为两组,并分别进行KTP 激光联合环形硅胶管植入手术治疗以及单纯KTP 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的 疗效以及术后的并发症、复发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手术后6 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3% 和 8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KTP 激光联合环形硅胶管治疗泪道阻塞在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以 及复发率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曲安奈德对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以上睑退缩为主要特征的甲状腺相关眼部患者101例,共112眼,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55眼,给予患者进行上穹窿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每次用量0.7 m L,每周注射1次,连续治疗7周;对照组51例57眼,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口服泼尼松40~60 mg,连续治疗7周。在治疗前和治疗7周后,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睑裂高度、上睑退缩值、临床活动性评分(CAS)积分的变化,并分析其疗效,统计其不良反应的症状。结果治疗7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7%(51/55),高于对照组的71.9%(4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睑裂高度和上睑退缩值低于对照组[(8.4±1.1)mm比(9.1±1.1)mm,(0.53±0.06)mm比(0.72±0.0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CAS积分低于对照组[(1.62±0.22)分比(3.02±0.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曲安奈德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的患者,能有效且快速的降低患者的睑裂高度、上睑退缩值以及CAS积分,其疗效显著且稳定,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博来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眼睑及眶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眼睑及眶周血管瘤患者23例,对其使用博来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对治疗注射后瘤体容积变化以及总体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本组总有效率达到100.0%,其中治愈率为47.8%,基本治愈26.1%,好转26.1%;治疗前平均体积为(3.58±0.24)cm~3,治疗后为(0.60±0.16)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并发症较少,包括注射后一过性体温升高,注射局部肿胀,短时间内均可消退,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博来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眼睑眶周血管瘤安全有效,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且可多次重复进行,可作为儿童眼睑眶周血管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筋膜鞘+提上睑肌复合瓣悬吊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于河北省眼科医院住院的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205例248眼,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应用联合筋膜鞘+提上睑肌复合瓣悬吊术(CFS+L复合瓣悬吊组)、联合筋膜鞘悬吊术(单纯CFS悬吊组)、额肌瓣悬吊术(额肌瓣悬吊组)加以矫正;随访6个月,比较三组患者正矫率、上睑回退率、上睑活动范围及眼睑闭合不全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CFS+L复合瓣悬吊组较其他两组有更高的正矫率,CFS+L复合瓣悬吊组及单纯CFS悬吊组术后较额肌瓣悬吊组有更好的上睑活动度、眼睑闭合不全状态较轻、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CFS+L复合瓣悬吊组较单纯CFS悬吊组术后上睑回退率低、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筋膜鞘+提上睑肌复合瓣悬吊术矫正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具有治愈率高、效果更加稳定的特点,是一种符合眼睑活动生理学特点的动态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泪囊炎致病菌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2014-01/2019-10在河北省眼科医院搜集80例急性泪囊炎患者,并抽取泪囊脓液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各年份致病菌菌株的检出率变化,被送检急性泪囊炎致病菌菌种种类,急性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药物敏感及耐药情况,急性泪囊炎的致病菌平均检出率。结果:56例标本的致病菌菌株阳性,其中55例为细菌、1例为真菌,平均检出率为70%。各年份致病菌菌株的检出率呈逐渐降低趋势,被送检急性泪囊炎致病菌菌种种类繁多。革兰氏阳性球菌构成急性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占68%(38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38%(21例)。大部分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利福平、左氧氟沙星、氯霉素敏感。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较敏感。55例细菌标本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有明显耐药。结论:革兰氏阳性球菌构成急性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左氧氟沙星可作为治疗急性泪囊炎的首选局部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幼兔肌圆锥内注射透明质酸刺激眼眶生长发育的程度及引起眼眶容积的变化。方法 选取30只新西兰幼兔(1个月龄),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B组各10只,均摘除左眼球,保留右眼,A组在术后7d,左眼肌圆锥内注入透明质酸2mL,术后1个月补充注射透明质酸1mL,B组不注射药物;对照组(C组)10只,不作任何处理。比较术前和术后1个月、6个月各组左眼睑裂长度及眼眶容积差异。结果 术后1个月A组、B组、C组兔左眼睑裂长度分别为(15.19±0.40)mm、(14.43±0.31)mm、(15.28±0.55)mm,术后6个月分别为(17.64±0.64)mm、(15.71±0.94)mm、(19.11±0.82)mm。术后1个月A组、B组、C组CT测量兔左眼眶容积分别为(2.30±0.14)cm3、(1.54±0.16)cm3、(2.40±0.09)cm3,术后6个月分别为(4.70±0.18)cm3、(3.18±0.17)cm3、(4.94±0.24)cm3。术后1个月兔左眼睑裂长度及眶容积,B组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兔左眼睑裂长度及眶容积,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肌圆锥内注射透明质酸较不注射透明质酸兔眼眶发育好,是促使眼睑及眼眶发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电话随访在干眼症门诊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泪器门诊就诊的干眼症患者118例,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门诊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定期电话随访,进行延续护理干预.结果 实行延续护理3个月后,电话调查患者的满意度,根据回访记录及患者的复诊情况,了解患者的用药及治疗依从性.6个月后,联合主管医生电话随访,收集患者的疾病转归情况.对照组的疾病总有效率为71.19%,治愈率为32.2%,实验组患者的疾病总有效率为89.83%,治愈率为55.93%,在用药及治疗依从性方面对照组为79.66%,用药依从性达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满意度为91.5%,实验组的满意度为100%,实验组在各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干眼症门诊患者实行电话随访为主的延续性护理,提高了人们对干眼症及其危害的认识,增强了自我防范意识,自觉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坚持用药,改善症状,提高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泪小管炎的主要临床特征、致病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择2016-12/2020-10于河北省眼科医院确诊为泪小管炎的患者45例45眼,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治疗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结果:纳入的45例患者均单眼发病,其中21眼表现为流泪、分泌物增多、内眦部结膜充血,14眼表现为内眦部红肿,6眼表现为类似眼睑囊肿,行常规术前检查时发现并诊断4眼。既往被诊断为其他眼部疾病27眼,误诊率为60.0%。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0.0%(36/45),以表皮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为链球菌属;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占52.8%(19/36)。细菌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率(82.9%,97/117)高于氨基糖苷类(70.1%,68/97)和头孢菌素类(68.1%,111/163)抗生素; 除万古霉素以外,利福平、左氧氟沙星、氯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敏感性较高。

结论:表皮葡萄球菌是泪小管炎最常见致病菌、其次为链球菌属; 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可作为局部抗感染的首选抗生素,合理用药可减少多重耐药菌形成; 行泪小管切开成形术彻底清除结石,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