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现代屈光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及手术材质的不断更新,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作为一种矫治超高度近视的手术方法,术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正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此文就有晶体眼后房型人晶体的发展史、设计类型及在超高度近视的临床应用及其他屈光不正的临床应用和术后并发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眼型线粒体肌病江西医学院第二医院眼科徐翠如,俞方良,蓝绪达线粒体肌病非常罕见,其眼部表现国内尚未见报道。近日我们遇见一例线粒体肌病伴有眼部表现,现报道如下。患者女34岁左眼红痛,视力明显减退3天,于1994年4月21日来诊。曾诊断患有线粒体肌病,眼睑...  相似文献   
3.
俞方良  蓝绪达 《江西医药》2004,39(3):175-177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家兔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探讨生长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家兔晶体前囊经消化、离心,以获取分散的晶体上皮细胞,在DMEM培养基(含有10%小牛血清)中培养2周.经消化、传代。对培养的第二代晶体上皮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培养1周后,用MTI、法检测其对晶体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体外培养晶体上皮细胞前二代晶体上皮细胞能保持较完整的上皮细胞形态及特性,第三代后部分细胞开始发生转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均能促进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结论 生长因子是引起后性白内障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青光眼与白内障两种疾病同时存在的患者较多,青光眼与白内障联合手术方法也较多。随着眼内窥镜在眼科的应用发展,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复杂性青光眼的手段,在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青光眼时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就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适应证、原理、效果、并发症以及与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比较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高分辨率,非接触性的生物组织成像技术,这技术能在活体上获得类似眼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像并且具有无损伤的特点,特别是频域OCT(SD-OCT)对视网膜快速成像的技术、精准的跟踪定位系统和极高的分辨率,使我们对视网膜疾病的诊断达到一个新的层次,也使OCT成为更多眼科医师的信赖[1]。SD-OCT的特点使在国内外眼科领域的研究日趋广泛,近年来特别是在眼底病变、青光眼和  相似文献   
6.
俞方良 《江西医药》2010,45(6):524-525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3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伴有不同程度晶状体混浊,矫正视力,光感~0.2;裂隙灯检查,周边前房均≤1/4CT,伴周边虹膜膨隆;房角检查,粘连关闭范围均≤1/2圆周。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周边前房深度等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结果术后眼压控制在10~17mmHg正常范围内。术后所有患者的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矫正视力0.2~1.0。术后全部患者周边前房深度均≥1CT。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既可提高视力,又可控制眼压,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7.
晶状体囊膜是包裹晶状体的一层特殊的基底膜,随着年龄变化其物理特性和微结构发生相关改变,如随着老龄化,晶状体囊膜的厚度增加、弹性下降、硬度增加、粗糙度变化等。在晶状体免疫中晶状体囊膜可能是免疫细胞迁移的介质,对调控晶状体生长发育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一种来源容易获得且具有低抗原性的稳定材料,白内障术中获得的晶状体囊膜可用于眼科其他疾病的治疗,如促进角膜溃疡愈合、用于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修补黄斑裂孔,甚至可作为Bruch膜的替代物等。而在白内障手术中,不同的撕囊方式对囊膜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226-230)  相似文献   
8.
近视作为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屈光不正,长期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根据统计,全球人群中的25%为近视眼,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高度近视的患病率约为1%~2%,它以屈光度进行性加深,眼轴不断加长,眼内容物和视网膜进行性损害而引起视功能障碍,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1].  相似文献   
9.
局部及全身应用地塞米松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24例32眼,术前角膜无血管的排斥反应治愈率达80%,平均治愈天数为9.6天,术前角膜有血管的排斥反应治愈率达到55.6%,平均治愈天数为15.2天,总治愈率为59.3%,总治愈天数12.4天。地塞米松局部结合全身治疗排斥反应可以缩短治愈天数,提高治愈率,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4例(50只跟)和对照组46例(50只跟).试验组使用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照组使用常规超声乳化术,观察两组术后视力、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角膜散光度、平均手术源性散光度.结果 术后第1天、第7天及第30天的视力≥0.5比例分别是:试验组60%、72%、88%;对照组46%、62%、84%;术后第7天、第30天试验组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平均角膜散光度和平均手术源性散光度术后第7天和第30天对照组均大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方法,具有安全、有效、微创地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