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1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周边虹膜切除术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角开放超过2/3,行周边虹膜切除术,术后随诊4~10年,统计眼压升高及进行性视野损害情况。结果在本组病例2986例2996眼中,均行周边虹膜切除术,随诊4~10年,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者2086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234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852眼;眼压高于30.39mmHg,有进行性视神经损害者610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4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56眼。结论以往对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及类型认识不足,不能很好地掌握周边虹膜切除术的适应证,今后应对闭角型青光眼要多做检查,特别是超声生物显微镜,以确定类型和发病机制,正确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治疗及其效果。方法对10例(10眼)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中的5眼行常规处理,另5眼常规处理无效,进行手术治疗。均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并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10例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前房恢复,视力改善,眼压控制。结论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常规处理疗效欠佳者,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缝线和单纯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8个月的眼压控制效果。设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象来自4个眼科中心40岁以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75例(175眼)。方法随机分为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缝线组(88眼)和单纯小梁切除术组(87眼)。术后1天、7天、2周、4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随访。LogMAR视力表检查视力,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眼压控制成功指在末次随访时未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21 mm Hg;条件成功指在末次随访时在联合使用降眼压药物情况下眼压<21 mm Hg。主要指标眼压,眼压控制成功率,并发症。结果 150例(85.7%)完成18个月随访,其中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缝线组74例,单纯小梁切除术组76例。术后4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两组眼压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缝线组眼压控制成功率91.9%(68/74),单纯小梁切除术组84.2%(64/76)(P=0.148);条件成功率前者91.9%(68/74),后者88.2%(67/76)(P=0.448)。视力下降两行者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缝线组20.3%,单纯小梁切除术组14.5%(P=0.348)。后者暂时性低眼压发生率(19.7%)高于前者(9.6%),而术后浅前房、脉络膜脱离、黄斑水肿、前房出血发生率两组相似。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缝线对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18个月成功率略高于单纯小梁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当。联合可拆除缝线技术的小梁切除术更适合于具有术后浅前房风险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文对儿童斜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儿童斜视早期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时机的关键性。方法对248例儿童斜视的手术年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手术量的估计进行了分析。对调节性内斜视根据AC/A比值;融合力的大小及戴全矫远视镜后出现的内斜度数来确定手术方法,间歇性外斜视和恒定性外斜视,根据外斜视的三种类型选择手术方法。并对其效果作了评定。结果在随访观察中Ⅰ级治愈17l例,占68.95%,其中内斜视63例(包括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外斜视53例,A-V征18例,麻痹性29例,上斜视8例。Ⅱ级良好53例占2l,37%,Ⅲ级差24例占9.68%,总有效率90.32%。结论通过总结分析我们认为儿童斜视应当尽早手术矫正,这不仅有助于儿童立体视觉的恢复,而且还可防止弱视的发生。建立和维护正常立体视功能,是我们对儿童斜视早期手术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5.
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何颜清 《眼科新进展》2005,25(5):452-453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统计分析我院1995~2000年收治的青光眼患者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226例326眼,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1~2条。结果青光眼患者326眼,术后眼压控制在6~21mmHg(1kPa=7.5mmHg)者术后1周298眼,术后2周296眼,术后3月284眼,术后1a 280眼,术后2a260眼,术后3a 242眼。前房:第1d形成前房者318眼,6眼Ⅰ度浅前房,2眼Ⅱ度浅前房,均7d内恢复正常。滤过泡:随访2a,Ⅰ型滤过泡96眼,Ⅱ型220眼,Ⅲ型8眼,Ⅳ型2眼。随访3a,Ⅰ型滤过泡96眼,Ⅱ型212眼,Ⅲ型16眼,Ⅳ型2眼。结论丝裂霉素C可提高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率,联合可调整缝线,可有效控制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眼科新进展2005;25(5):452—453]  相似文献   
6.
国产房水引流物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同产房水引流物(HAD)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21例(21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施行HAD植入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7例、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青光眼3例、无晶状体青光眼7例、青少年性青光眼1例及多次行滤过性青光眼手术失败者3例。术前平均眼压(38.71±11.38)mmHg。术后随访平均(13.90±8.99)月。 结果 术后平均眼压(12.71±5.82)mmHg,眼压平均下降26 mmHg。17例获得成功,手术成功率为80.95%。并发症有暂时性前房出血3例(14.29%)、前葡萄膜炎3例(14.29%)、脉络膜脱离8例(38.10%)、引流盘脱出1例(4.76%)、浅前房8例(38.10%)、并发性白内障2例(9.52%)、角膜内皮失代偿1例(4.76%)。 结论 HAD植入术可有效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与使用同外同类产品相当,且HAD柔软性好,易于手术操作,价格低于同类进口产品。  相似文献   
7.
小梁切除联合手术治疗瞳孔膜闭继发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小梁切除联合瞳孔区机化膜切除治疗瞳孔膜闭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瞳孔膜闭继发青光眼17例(17眼)行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和瞳孔后粘连分离、周边虹膜前粘连和房角分离、瞳孔区机化膜切除。术后对眼压、视力、滤过泡、并发症等进行临床观察。结果随访6月~3.5年,平均(1.79±0.55)年。术后眼压(17.46±2.23)mmHg,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视力0.01~1.0,平均0.71±0.14,与术前0.002~0.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滤过泡Ⅰ型4例,Ⅱ型8例,Ⅲ型4例,Ⅳ型1例。术后并发症有轻度房水闪光(17/17)及少量前房积血(6/17)。结论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和瞳孔后粘连分离、周边虹膜前粘连和房角分离、瞳孔区机化膜分离和切除,对瞳孔膜闭继发青光眼在有效控制眼压和提高视力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跟的疗效。方法 对30例(52限)先天性青光眼施行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对眼压、角膜横径、眼底(C/D)、滤过泡、并发症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10d,52只眼眼压均降至正常。术后随访25例43只眼,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30个月。眼压控制率93%,4只眼压控制良好的眼术后眼底杯盘比值缩小。术中常见并发症为前房出血,1~6d内完全吸收,对手术效果无影响。结论 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易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可拆除缝线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应用对预防早期并发症和提高长期降眼压的作用。方法将60例(60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随机入选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行可拆除缝线并小梁切除术加丝裂霉素C(MMC),对照纽行小梁切除术加MMC。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两组浅前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绀间眼压除术后1d有显著差异外,余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可拆除缝线并未能瞳著减少小粱切除术术后早期浅前房发生率,对远期眼压控制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房水引流物植入术治疗无晶体及人工晶体眼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69年Molteno应用房水引流物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以来,通过多年来的改进和发展,房水引流物植入术已逐渐成为临床上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较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在应用房水引流物植入术治疗无晶体及人工晶体眼青光眼效果良好,并优于有晶状体眼,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