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C”形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肩周炎45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肩关节的解剖特点设计一种针刀闭合性手术术式应用于临床并观察疗效。方法解剖10具经防腐固定的成人肩关节标本,设计"C"形针刀整体松解术术式,应用于临床45例肩周炎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治愈35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0例。结论 "C"形针刀整体松解术能准确松解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粘连和瘢痕,是一种疗效好、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的针刀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蝇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发展规律及对常用杀虫剂的交互抗性水平,为延缓家蝇抗性的产生及制定抗性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抗性选育的方法获得抗性品系,通过生物测试法测定抗性品系对供试药剂的交互抗性。结果经过21代的室内选育,相对于实验室的敏感品系,家蝇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上升2 197.55倍。家蝇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前7代的抗性发展非常缓慢,从第8代开始迅速上升,筛选后期逐渐趋于平缓。家蝇溴氰菊酯抗性品系对供试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交互抗性。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中,家蝇产生的交互抗性顺序为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氯菊酯>胺菊酯>联苯菊酯,对氯氰菊酯不同异构体交互抗性明显不同,对高效氯氰菊酯交互抗性高达121.32倍。对残杀威和仲丁威的交互抗性分别为7.61和4.56倍,而对敌敌畏、毒死蜱、阿维菌素和吡虫啉交互抗性均比较低。结论长期大量使用一种杀虫剂易产生抗性,并对作用机理相同的其他杀虫剂产生交互抗性,在用药时应注意种类的选择和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针刀配合运动疗法,对照组应用电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4周后,用膝关节关节疼痛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严重性指数量表(Index of severity for osteoarthritis,ISOA)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严重性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止痛效果、严重性指数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和电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均可明显改善关节的活动功能,缓解疼痛,且针刀整体松解术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东城区2014—2016年成蚊种类构成、密度动态及季节消长趋势,为蚊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2诱蚊灯法进行蚊密度监测。结果2014—2016年共捕获蚊虫2427只,蚊密度为0.80只/(灯·h),淡色库蚊为东城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70.58%,其次是白纹伊蚊;蚊总密度高峰集中在6月中旬至9月上旬,不同蚊种蚊密度季节消长曲线不同,其中淡色库蚊呈双峰型,白纹伊蚊呈单峰型;不同生境中以公园绿地密度最高,为0.95只/(灯·h),其次为居民区,为0.94只/(灯·h)。结论基本掌握了东城区蚊密度、种类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蚊虫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羧酸酯酶在不同品系德国小蠊中的活性以及其在有机磷杀虫剂抗性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以对有机磷杀虫剂敏感品系(SS)及采自北京市宣武区(XW)、昌平区(CP)、顺义区(SY)和石景山区(SJS)的德国小蠊野外品系为试虫材料,利用生物测定、生化分析及增效剂试验等方法研究羧酸酯酶与德国小蠊对有机磷杀虫剂抗性的关系。结果增效剂TPP对马拉硫磷、敌敌畏的增效比在敏感品系中分别为1.86和1.51倍,TPP对马拉硫磷的增效比在XW、CP、SY和SJS品系中分别为5.79、20.08、15.26和4.74倍;TPP对敌敌畏的增效比在XW、CP、SY和SJS品系中分别为2.00、1.67、2.16和4.81倍。德国小蠊野外品系与敏感品系羧酸酯酶的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max)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敏感品系羧酸酯酶的Km、Vmax分别为0.1580mmol/L和58.4225μmol/(mg pro·min);野外品系(XW、CP、SY和SJS)羧酸酯酶的Km、Vmax分别为0.1279、0.1071、0.1080、0.1095mmol/L和307.2550、338.5755、340.3300、212.4570μmol/(mg pro·min),2个品系的羧酸酯酶对马拉硫磷和敌敌畏的抑制作用也不同,2种有机磷药剂对敏感品系的抑制中量150分别为17.64mmol/L和0.91μmol/L,对野外品系(XW、CP、SY和SJS)的150分别为80.48、35.49、83.24、82.29mmol/L和15.35、7.89、11.52、8.60μmol/L。结论羧酸酯酶解毒代谢活性的增加是德国小蠊对有机磷杀虫剂产生抗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城市环境中白纹伊蚊密度时空分布及刺叮节律。方法采用二氧化碳诱蚊灯法和人诱停落法定期、定点对白纹伊蚊密度进行持续监测。结果北京市城区环境全年白纹伊蚊密度消长呈单峰规律,7月上旬及之前密度低于1只/(灯·h),随后迅速上升,在8月中旬密度达到全年最高,为4.657只/(灯·h),随后密度逐步降低,在10月下旬下降至0。居民区密度最高,全年平均密度为2.435只/(灯·h),其次为医院0.417只/(灯·h)、公园0.373只/(灯·h),旅游景点密度最低,为0.214只/(灯·h)。8月北京城区白纹伊蚊的刺叮节律呈双峰规律,05:00为全天最高水平,06:00-8:00处于较高水平,停落指数为6~9只/(人·15 min),随着日照强度增加,停落指数迅速降低并维持到13:00,随后从14:00密度逐步升高,17:00升高至下午时段最高水平,并一直维持较高的叮咬强度至19:00,而在20:00迅速降低。结论北京市城区环境白纹伊蚊密度呈单峰型季节消长规律,居民区密度水平高于其他环境类型;刺叮节律呈双峰规律,基于上述规律可指导伊蚊密度监测与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针刺治疗术后肠梗阻相关系统评价的报告质量、方法学质量和证据等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和SinoMed数据库,搜集公开发表的关于针刺治疗术后肠梗阻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采用PRISMA声明评价纳入研究的报告质量,AMSTAR 2量表评价方法学质量,并应用GRADE系统评估证据等级。结果 共纳入7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PRISMA得分均在15.5-26分之间,方案与注册、研究偏倚、其他分析和资金来源等方面存在不足;AMSTAR 2评价提示所有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偏低;GRADE证据质量分级结果显示,纳入的32个结局指标中共有7个为中等质量,15个为低质量,10个为极低质量。结论 现有证据提示针刺治疗术后肠梗阻疗效肯定,相关系统评价的报告质量良好,方法学与证据质量相对较低,因此在临床实际中应用证据时需谨慎,相关临床试验及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系统地研究德国小蠊羧酸酯酶(CarE)的性质,确定其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及其抗性水平,建立适宜的快速、准确的酶活性检测方法。方法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酶液浓度、底物浓度、反应体系的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5个因素对德国小蠊CarE活性的影响,并从试验组合中选出最优的条件组合。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德国小蠊CarE比活力的5个因素中各因素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因素(酶浓度)的最优水平是酶的浓度为0.35只/ml;B因素(底物浓度)的最优水平是底物浓度为0.6mmol/L;C因素(反应时间)的最优水平是反应时间为5min;D因素(反应温度)的最优水平是酶反应温度为40℃;E因素(反应体系的pH值)的最优水平是酶液反应体系的pH值为6.5。极差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B3C1D4B是最优组合,利用此组合测得的CarE比活力最高为37.286tu-nol/(mg pro·min)。各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的顺序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底物浓度〉酶浓度〉pH值。结论确定了测定德国小蠊CarE活性的最佳反应条件是:酶浓度为0.35只/ml;底物浓度为0.6mmol/L;反应时间为5min;反应温度为40℃;酶反应体系的pH值为6.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本辖区内越冬蚊虫种类、数量和分布,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方法越冬蚊监测采用目测法。从监测地点随机抽取5个观察点,每点为1m2,观察5min内蚊虫数量并记录结果。监测过程中重点对防空洞、地下室和花房等越冬蚊主要栖息的场所进行检查。结果连续2年的监测均查到越冬蚊,且均为淡色库蚊。2008年共设置监测点31处,累计监测面积5600m2,阳性率为19.35%;2009年共监测26处,累计监测面积2835m2,阳性率为15.38%。2009年与2008年相比,越冬蚊数量显著升高,平均蚊密度分别为0.88和0.41只/m2。连续2年监测,防空洞中越冬蚊数量最高,平均蚊密度分别为3.50和6.25只/m2。结论防空洞是越冬蚊主要的栖息场所,应加强夏季蚊虫监测及其相关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奥运场馆蚊虫携带西尼罗病毒(WNV)情况,预防和控制奥运会期间西尼罗病毒病的发生.方法 采用CO2灯诱法进行蚊虫采集,选择VecTest试剂盒和Ramp系统2种快速检测方法,对WNV进行检测.结果 2008年奥运场馆蚊虫密度比2006年、2007年有明显下降.奥运场馆主要蚊种为淡色库蚊,占96.94%.3年中对奥运场馆22 275只蚊虫进行WNV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2008年奥运会蚊虫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现蚊虫携带WN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