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9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临床选择CHF患者76例,随机分为CHF对照组(39例)和CHF治疗组(37例),并以28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CHF对照组和CHF治疗组均给予地高辛、利尿剂、硝酸甘油等常规治疗6个月,CHF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加服氯沙坦片(50 mg/d)连续6个月.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治疗前后测定心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8水平.结果 ①CHF对照组和CHF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的LVEDD、LVEF、hs-CRP和IL-18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改变(P<0.01),且LVEF与IL-18水平成负相关(r=-0.41,P<0.05).②CHF对照组和CHF治疗组的患者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LVEDD均无明显改变(P>0.05),但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有明显改善(P<0.05),血清hs-CRP和IL-18水平均有降低(P<0.05).③CHF对照组比较,治疗6个月后CHF治疗组LVEF的改善更为明显,hs-CRP和IL-18水平的下降更加显著(P<0.05).结论 氯沙坦可以进一步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这种作用可能通过降低CHF患者IL-18水平,改善炎症反应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探讨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浓度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院治疗的共63例ACS患者,按照标准方法行空腹血糖测定和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经筛除糖耐量异常及显性糖尿病后分为ACS合并IFG者27例(A组)和AC...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其自身抗体(ox-LDL Ab)与冠状动脉痉挛(CAS)的关系及调脂治疗对其影响.方法:58例经乙酰胆碱激发试验诊断为CAS患者根据入院时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其中SAP26例,UAP32例,并与乙酰胆碱试验阴性的非痉...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9岁。主因发作性胸闷10 d,活动后气促6 d于2011-02-15入我院。患者于10天前因旅途劳累突发胸闷入澳门医院,伴有左上肢麻痹,入院后诊为"急性ST段抬高下壁心肌梗死",予以溶栓(具体药物不详)等治疗后患者胸闷症状缓解,于3天后治疗出院并回至当地。诉于澳门出院后1 d活动后出现气促,休息可缓解,偶伴胸闷,程度不如先前严重。不伴尿少、水肿等不适。未予重视和诊治,气促仍时有发作。今为求进一步诊治于。既往于2010年12月体检时发现糖尿病,未予规律治疗。无吸烟饮酒史。入院查体:血压95/70 mm Hg,心率105次/分,余未见特殊。辅助检查:cTnI 2.57 ng/L,CK-MB正常。糖化血红蛋白:7.8 mg/L。18导联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下壁导联Ⅱ、ⅢQRS波,未有ST异常改变。超声心动图示:左室下壁室壁变薄、运动减弱,各房室腔不大,二尖瓣轻度返流,LVEF52%。入院后经利尿、抗栓治疗后,患者气促症状缓解。于201 1-02-17行冠脉造影示:用6F JR4造影冠示,左冠与右冠同开口于右窦,右冠近段夹层形成,最狭窄处约90%。左冠经右窦发出长干后主要供血左室前侧壁,同时从开口处发出一细小动脉供应室间隔。于右冠近段植入Promus 3.5/20 mm药物支架。经冠脉双元螺旋CT三维重建证实,左右冠共同开口于右窦,且同时发出一细小动脉。左窦发出一动脉残根,未有分支。  相似文献   
5.
目的定量检测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的冠心病患者7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6例,选择同期在我院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年龄相当的非冠心病患者25例为对照组,入院后均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DC处理软件,计算各组患者的DC值。结果冠心病患者DC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DC值AMI(2.55±1.82)ms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探讨β受体与冠状动脉痉挛的关系。方法冠状动脉痉挛组21例,为具有胸痛表现,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狭窄并经乙酰胆碱试验确诊的患者;稳定型心绞痛组23例,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照组18名,为体检健康者。用放射性配体结合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总β受体及其亚型(β1受体和β2受体)的密度。结果冠状动脉痉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β受体和β2受体密度较对照组低(P<0.05及P<0.01),排除血压及心功能状态影响后,冠状动脉痉挛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β受体和β2受体的密度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P<0.05及P<0.01),三组β受体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下调,β2受体密度改变可能与冠状动脉痉挛有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对肝素抗凝剂量及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影响。资料和方法:选择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入院的患者共64例,分为双联抗血小板和肝素抗凝的常规治疗组(n=36)和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替罗非班组(n=28),以达到肝素抗凝使激活的部分凝血时间延长2倍为标准,比较两组肝素使用剂量、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数量变化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肝素用量(500±120U/h)显著低于常规组(760±148U/h, P<0.01),用药后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用药前(P<0.01),但替罗非班组降低更显著(P<0.01),替罗非班组用药后血小板降低(P<0.05)。结论: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可降低肝素抗凝剂量,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并呈降低降低血小板数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何喜民  向定成 《心脏杂志》2007,19(5):611-613
在正常和病理生理条件下,β肾上腺素能受体通过其相应的信号分子对心脏及血管的功能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心血管疾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膜β受体的变化能够很好地反映心脏β受体的改变,因此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的变化可以作为心脏β受体的一个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氟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抵抗素浓度的影响。方法:临床选择CHF患者49例,随机分为CHF对照组(25例)和CHF治疗组(2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CHF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给予氟伐他汀口服8周(20mg/d)。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抵抗素浓度,并行6min步行距离分析。结果:(1)与治疗前对比,CHF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LVEF明显增加(P<0.05),LVDd降低,6min步行距离增加,血清抵抗素明显下降(P<0.05)。(2)治疗8周后,CHF治疗组LVEF、LVDd、6min步行距离和抵抗素水平与CHF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改善心功能,并降低CHF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