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腰椎间盘内Ⅸ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腰椎间盘内Ⅸ型胶原约占椎间盘胶原总量的 1 %~ 3 % [1 ] ,其确切的作用和分布还不清楚。我们以原位杂交的方法探讨胎儿、正常不同年龄的成人以及病理椎间盘中Ⅸ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规律。1 .资料与方法 :标本的制备 :(1 )胎儿组 :保胎失败胎龄 7个月的胎儿 ,在 4h内无菌操作下取出椎间盘。 (2 )正常成人组 :取自意外死亡的成人 (2 2岁 )。(3)病变组 :取自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4 5和腰5 骶1 手术标本。将以上标本制备成厚度为 1 0 μm的原位杂交冰冻切片置于 - 70℃的低温冰箱中备用。含有Ⅸ型胶原cDNA探针序列的重组质粒pMCol1 0…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构建腺病毒载体介导外源性人转化生长因子(humantransforminggrowthfac-tor,hTGF-β1)基因(Ad/CMV-hTGF-β1)转染到兔椎间盘髓核细胞后,髓核组织中蛋白多糖含量的变化。方法(1)纯种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5只,其中25只对腰椎间盘髓核组织注射Ad/CMV-hTGF-β1,每只注射2个椎间盘作为实验组,注射量为每个腰椎间盘20μl(6×106pfu);同时每只取2个未做注射的腰椎间盘作为自身空白对照组。其余10只兔每只注射2个腰椎间盘各20μl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实验对照组。全组共120个椎间盘。(2)手术后1~12周的不同时间段分别取出各组椎间盘组织,采用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髓核组织中蛋白多糖的含量,所得数据经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术后1周,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蛋白多糖测定值经配对t检验,t=3.968,P<0.05。(2)术后2周,三组结果经方差分析显示,F=17.871,P<0.01;各组间再行两两q检验,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间q=7.686,P<0.01;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间q=6.894,P<0.01;实验对照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间q=0.792, P>0.05。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间配对t检验,t=5.276,P<0.01。(3)术后4周,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经配对t检验,t=8.352,P<0.01。(4)术后8周,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经配对t检验,t=7.086,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并观察腺相关病毒(AAV)介导人转化生长因子-1β(hTGF-1β)基因体内转染羊退变椎间盘后其退行性的变化。方法16只山羊随机分成A、B、C、D四组(每组4只)。A组仅暴露椎间盘、未损伤,B、C、D三组分别采用不同直径的穿刺针(16 G、18 G、16 G)损伤左前外侧纤维环。3周后,D组椎间盘显微注射AAV-hTGF-1β。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12、24周对羊腰椎间盘行放射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A组无明显改变,B、C组有缓慢的椎间盘退行性变化,D组转染后退变发展减缓。结论AAV-hTGF-1β基因体内转染后能阻逆早期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种腰椎间盘缓慢退变的羊动物模型。方法 取16只山羊随机分成A、B、C、D共4组(每组4只),前3组分别采用不同直径穿刺针(16G、18G、27G)针刺的方法损伤腰椎间盘左前外侧纤维环,D组仅暴露椎间盘未损伤。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12、24周对山羊腰椎间盘行放射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C、D组椎间盘无明显改变;A、B组观察到缓慢、可靠的椎间盘退行性变化。结论 本方法可以建立一种较理想的椎间盘缓慢退变的羊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颈椎间盘蛋白多糖聚合体的分布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蛋白多糖聚合体的分布及其意义。方法 本研究利用本室自行制备的透明质酸特异性荧光探针,运用探针杂交技术,观察蛋白多糖聚合体在胎儿、正常成年人病理颈椎间盘中不同的形态学分布。结果 蛋白多糖聚合体多分布在细胞表面胶原纤维间等特殊部位,其分布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结论 蛋白多糖聚合体的合成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推测其可能为颈椎间盘退变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背景:应用固态载体作为细胞支架,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已有成功经验。尝试将液态载体或凝胶态载体材料复合细胞后注入动物体内,观察该方法的可行性。目的:探讨液态载体或凝胶态载体材料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负载同种异体软骨细胞修复全厚关节软骨的可行性。设计:对照实验。单位:威海市立医院骨科,山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1-11/2003—09在山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实验室进行。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6只,体质量2.5~4.5kg,雌雄不限。编号后根据缺损处注入物质的成分随机数字法分成4组,即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软骨细胞组、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组、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软骨细胞组、空白对照组,每组9只。方法:36只大白兔分组后造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取同种新西兰大白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与20%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混合,移植到缺损处进行修复。各移植组缺损处分别注入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负载软骨细胞、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软骨细胞组。空白对照组:缺损处不做任何处理。移植后4,8,12周对缺损的修复情况进行大体、光镜组织学评估和电镜观察。据Wakitani评分标准,采用盲法对修复质量作出评价。主要观察指标:①软骨缺损修复程度。②软骨细胞的性质形态,基质中胶原性质、数量及排列方式。结果:①移植的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负载软骨细胞中的软骨细胞能很好地生长,4周时,缺损区完全填充。8,12周再生组织与周围正常软骨组织外观相似,界限模糊。组织学检查:形成透明软骨,缺损处被修复。②电镜下:8,12周,修复组织中可见多数成熟的透明软骨细胞及其周围排列不规则的、纤细的、均匀的和无周期性的Ⅱ型胶原。空白对照组仅见纤维修复,再生组织缺乏弹性,表面粗糙,不规则。③修复质量评分: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负载软骨细胞组和各组相比在各个时期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组和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软骨细胞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各个时期差异均存在显著性[4周:(3.93&;#177;1.91),(4.56&;#177;1.07),(4.78&;#177;1.09),(8.44&;#177;1.13)分;8周:(2.80&;#177;1.45),(3.24&;#177;1.00),(3.33&;#177;1.00),(8.44&;#177;1.13)分;12周:(2.22&;#177;1.10),(3.01&;#177;0.69),(3.00&;#177;0.71),(9.00&;#177;0.87)分,P〈0.0011,但两组之间在各个时期无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负载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移植能以透明软骨的方式成功修复兔膝股骨髁软骨缺损,并优于单纯的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负载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或单纯的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软骨细胞的移植。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尚未见成熟的成年人退行性变椎间盘的细胞培养模型报道。 目的:采用组织块细胞培养法及酶消化细胞培养法进行成人退行性变椎间盘细胞培养的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的细胞学实验,于1998-12/1999-04在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完成。 材料:5份标本来源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确诊为退行性椎间盘病变患者。 方法:①组织块法培养椎间盘细胞:将组织块剪碎至小于1 mm×1 mm×1 mm,牢固敷贴于培养瓶底壁上;第1份标本加入含青霉素100 u/mL,链霉素100 mg/L,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的HAMF12培养基,第18天培养基中胎牛血清的体积分数更换为0.2继续培养。第2份标本初始胎牛血清体积分数为0.2,其余条件与第1份相同。第50天用2.5 g/L的胰蛋白酶溶液对细胞进行消化传代。②酶消化法培养椎间盘细胞:将组织块剪碎加入2.5 g/L的胰蛋白酶溶液消化髓核30 min,离心去除上清液;消化的组织加入2 g/L的胶原酶,静止消化4 h;离心直至胶原酶完全清洗干净;取离心沉淀物置于培养瓶中:第1份标本加入足量的含青霉素100 U/mL,链霉素100 mg/L,含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的HAMF12培养基,第10天培养基中胎牛血清的体积分数更换为0.2继续培养;第2,3份标本初始胎牛血清体积分数为0.2,其余条件与第1份相同。第50天用2.5 g/L的胰蛋白酶溶液对细胞进行消化传代。 主要观察指标:细胞的传代情况,细胞的形态学、超微结构观察。 结果:①在生长及增殖过程中,体积分数为0.2胎牛血清培养细胞增殖速度明显高于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时的速度。②髓核软骨细胞多呈星形或多角形,细胞核偏于细胞的一侧而贴近细胞膜,来源于纤维环的成纤维细胞呈梭形,细胞核位于梭形细胞的正中央,细胞的纤丝较长。③来源于髓核组织的细胞透射电镜下可见两类形态、结构截然不同的细胞:脊索细胞和软骨样细胞。 结论:两种方法均能获得大量的退行性变椎间盘细胞,并成功地进行细胞传代。  相似文献   
8.
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观察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的临床应用效果。②方法应用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移植修复四肢肌腱、韧带缺损及周围神经损伤共51例。手术方法:对肌腱缺损行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移植修复术,对周围神经损伤和关节韧带损伤行人发角蛋白人工腱功能重建术,对跟腱断裂行人发角蛋白人工腱“8”字缝合修补加固术。缝合方法均用可吸收缝合线行编织缝合。术后患肢用石膏制动28~42d.术后随访时间为60~390d.③结果51例手术全部成功。患肢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1%.多数病人切口可达到一期愈合。术后腱体无粘连,患肢功能恢复好。④结论人发角蛋白人工腱是一种较理想的生物材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转化生长因子β与椎间盘细胞Ⅰ型胶原基因调控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目的:探讨TGF-β在椎间盘Ⅰ型胶原代谢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TGF-β对椎间盘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的纤维环细胞、髓核细胞中Ⅰ型胶原mRNA,TGF-β1浓度为1ng/ml、10nm/ml,其作用分别是0ng/ml组的1.18倍及1.37倍;对于传代培养4 纤维环细胞,其调节作用分别是0ng/ml组的1.48倍及2.03倍。结论:TGF-β可以按照剂量依赖方式正向  相似文献   
10.
胸部创伤后迟发性血胸九例报告赵元锰,王建立,张灿斌,徐中一,齐宗华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胸腔外科洛阳471003关键词胸部创伤;迟发性血胸;闭式引流1990年8月~1995年12月共收治胸部创伤患者112例,其中出现迟发性血胸9例,占同期胸部创伤患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