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S100钙离子结合蛋白A6(S100A6)对食管腺癌SK-GT-4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方法 慢病毒转染,构建稳定细胞系shNC和shS100A6,Real-time PCR检测S100A6 mRNA表达情况;倒置显微镜和MTT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及U0126(MER1/2的抑制剂)、LY294002(PI3K抑制剂)对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S100A6、p-ERK、p-Akt及其下游参与增殖、迁移的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检测U0126、LY294002对p-ERK、p-Akt及其下游参与增殖、迁移的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 构建了敲低S100A6的稳定细胞系,敲低S100A6促进了细胞的增殖和迁移,p-ERK、p-Akt水平升高,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1表达量下降、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表达升高,间质细胞标志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升高;U0126处理shS100A6细胞后,对细胞的增殖无影响,抑制细胞的迁移,p-ERK、β-catenin表达下降;LY294002处理shS100A6细胞后,抑制细胞的增殖和迁移,p-Akt表达下降,p21表达量升高,cyclinD1表达量下降,β-catenin表达下降。 结论 低表达S100A6促进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其可能机制是通过p-Akt调控细胞周期的进程促进细胞增殖,通过激活p-Akt/p-ERK调控β-catenin促进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3.
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聚集性病例发生的原因和传播方式,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分析和实验室检测探讨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显示,该起疫情涉及2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系妯娌关系)和2例隐性感染者(1例为亲属,另1例为同村村民);首发病例由蜱虫叮咬感染,续发病例因接触血液而感染,1例同村村民隐性感染者因接触首发病例血液或分泌物而感染,另1例亲属隐性感染者可能通过气溶胶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感染途径除与蜱虫叮咬有关外,也与接触病例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相关,也不排除通过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2004年7月至2007年2月,我院手术治疗胸壁结核患者122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22例中,男77例,女45例。平均年龄(28.04±9.35)岁。左胸壁结核64例,右胸壁48例,双侧胸壁10例。同时患肺结核31例,结核性胸膜炎24例,颈部或腋窝淋巴结结核4例,腹壁结核1例,脊柱结核2例。术后均经病理检查确诊。2.临床表现:33例有结核中毒症状。大部分患者肿块皮肤正常,早期局部胀痛、压痛,寒性脓肿出现时,胀痛减轻。少数患者无任何症状,肿块处微痛或局部隆起。合并混合感染时皮肤发红、皮温高。21例合并化脓感染并窦道形成,13例患者出现寒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男53例,女19例;年龄16~65岁,平均34岁;左侧33例,右侧39例。闭合伤61例,开放伤11例。髌骨下极粉碎45例,髌底粉碎6例,全髌粉碎21例。内固定方式:钢丝环扎固定26例,克氏针张力带固定5例,镍钛聚髌器(NT-PC)固定41例,对其疗效作分析对比。结果:72例患者中有6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以术后不同时期膝关节功能和X线检查综合判断疗效,钢丝环扎固定、克氏针张力带固定、NT-PC固定三组中,术后下地行走平均时间分别为35、18、10d,术后正常步态平均时间分别为48、45、22d,屈膝90°时间分别为50、30、26d,三组优良率分别为79·2%、50·0%、91·9%。结论:NT-PC用于粉碎性骨折的治疗,避免了髌骨部分或全部切除,最大限度保存膝关节功能,是目前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食管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52例食管癌患者术后病理诊断阴性的212枚区域淋巴结(pNO)中CEA-mRNA基因的表达.比较不同部位淋巴结微转移的差异.结果 微转移阳性检测率达32.69%,微转移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有关.颈部淋巴结微转移多见于胸上段食管癌,微转移率为16.67%.纵隔淋巴结微转移多见于胸中段食管癌,微转移率为35.29%;腹腔淋巴结微转移多见于胸下段食管癌,占16.67%."跳跃性微转移"率为17.65%.结论 胸段食管癌易发生颈部、纵隔、腹腔淋巴结微转移,纵向微转移率远大于横向微转移.微转移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有关.食管癌手术中应注意上述部位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胰腺炎(AP)的病因、诊断及其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对6例轻型AP患儿及2例重症A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并对其采取个体化治疗。结果6例轻型AP患儿中胆囊结石3例、胆道蛔虫2例、胆管囊肿1例,除1例胆道蛔虫患儿采用非手术治疗外,余均采用手术治疗,均治愈;2例重症AP患儿中1例胆囊结石患儿先行保守治疗,后行手术治疗,另1例高脂血症加暴饮暴食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儿童AP的病因以胆道疾病为主,轻型AP预后良好。儿童AP采取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肺癌的效果及生存率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258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其手术切除率、围手术期的病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结果手术切除率为95.7%,围手术期的病死率为2.3%,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1%,1年生存率为80.7%,5年生存率为26.9%。结论外科手术是肺癌治疗的首选方法,通过术前的评估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能够提高肺癌的手术切除率及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GF)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行ESCC根治切除术的患者56例,其手术切除食管病变部位的食管癌组织为ESCC组,同时选择其中25例ESCC切除标本上、下断端(距肿瘤边缘>5 cm)的正常食管上皮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评定2组KGF表达的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并进行比较。分析KGF表达与标本来源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ESCC组KGF的阳性表达率(57.1%)显著高于对照组(4.0%)(P<0.05)。ESCC组织中KGF蛋白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及大体分型无关(P>0.05)。结论 KGF可能在ES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KGF表达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判断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内科急腹症诊断准确率,最大限度的降低误诊、漏诊,现将1990-09/2002-06期间,几经周折最终诊断明确的66例内科急腹症病人的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