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调查2014年5月浙江省西北山区一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暴发疫情的发生原因、传播方式和危险因素。方法 制订病例定义并开展病例主动搜索, 现场调查采用统一调查表, 利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危险因素。采集首发病例污染的血迹涂抹标本和续发病例血液标本, 采用RT-PCR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 同时开展人群和动物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生物媒介监测。结果 该起疫情共发生13(男性6, 女性7)例。首发病例于4月23日急性起病, 5月1日死亡, 5月10-16日参与丧事的8名亲属、3名邻居及1名同村村民陆续发病, 发病高峰为5月13日, 潜伏期为9~15 d。该13例均急性起病, 临床表现为发热(100%)、畏寒(92%)、乏力(92%)、全身酸痛(92%)、纳差(92%)、头痛(77%)、恶心(69%)等。首发病例病前在居住地采野茶持续1月余, 曾有蜱叮咬史。5月1日首例死亡后, 续发病例中9人直接接触过死者血液, 回顾性队列研究证实直接接触血液是危险因素(RR=43.36, 95%CI:13.66~137.63, P=0.000)。结论 该起为家庭内人传人SFTS聚集性疫情, 直接接触血液是疫情暴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但不排除通过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一起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聚集性疫情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4月期间安徽含山县陆续出现的6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SFTS)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6例患者为聚集性发病,其中4例轻症,1例重症,1例死亡。首发病例3月26日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症状,3月30日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一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病例定义进行病例搜索,对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密切接触者血清检测病毒核酸,做出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8年5月罗山县发生的1起SFTS聚集性病例疫情中,4人发病,其中2例为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认为,3例续发病例排除蜱叮咬感染发病,接触首发病例郭某某及其死亡后尸体的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后感染发病的可能性大。结论这起SFTS家庭聚集性病例疫情,续发病例均有护理首发病例和处置首发病例死亡后尸体的密切接触史。医疗机构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医护和陪护人员加强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病人或病人死亡后尸体的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对切断该病的传播风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由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热、乏力、PLT和WBC减少,以及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1]。 SFTS 属于高度散发型疾病,目前疾病传播途径尚未完全明确,部分患者发病前有蜱叮咬史[2]。2015年6—7月山东省烟台市传染病医院收治3例SFTS 患者,3人为父子关系,属于家庭聚集性病例。现将该疫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浙江省舟山市枸杞岛一起家庭聚集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其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7月对舟山市枸杞岛SFTS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和周围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媒介蜱监测,采集患者血清进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核酸检测、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结果舟山市枸杞岛一对老年夫妇先后出现发热、腹泻、血小板减少等临床症状,经核酸检测确诊为SFTS,1例有蜱叮咬史;密切接触者和媒介蜱的SFTSV检测均为阴性。其中分离自1例患者的病毒核苷酸序列与我国岱山病毒株(ZJ2013-06)以及我国宁波病毒株(Rodent01/NB/CHN/2014)和日本病毒株(SPL097A/Japan)的同源性为98.8%~99.9%,而与岱山主要流行株、淮阳山及河南省流行株的同源性为94.0%~96.0%。结论首次证实舟山市枸杞岛存在SFTS流行,病例与蜱叮咬传播有关,疫情是否因候鸟迁徙扩散SFTSV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聚集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SFTS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病例定义进行病例搜索,对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16年5月,苏州市吴中区发生SFTS确诊病例2例,男、女各1例,为兄妹关系,均在医院照顾过患该病的母亲(死后被推断为SFTS),因接触其血性分泌物而感染。结论这是一起SFTS家庭聚集性疫情。医疗机构应加强SFTS监测,及时报告疑似病例,开展院内感染控制,避免直接接触病人血液、分泌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庆云县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原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患者于2017年7月26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头痛。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采集患者血样、蜱虫和密切接触者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患者发病前有疑似蜱虫叮咬史。患者血样经济南市传染病医院新型布尼亚病毒RNA检测阳性,外环境蜱虫和密切接触者标本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庆云县首例病例属散发病例,接触蜱虫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河南、湖北、山东、安徽等省相继发现并报告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该病由蜱虫叮咬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所致[1]。浙江省于2011年也发现并确诊了首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病例[2]。  相似文献   

9.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目前该病在我国按照乙类传染病进行疫情管理。2011年,大连市发现首例SFTS,随后该病的发病特点为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地区不断扩大,已经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2014年大连市出现首起SFTS聚集性疫情,本资料通过调查本市首起聚集性病例事件,分析本次事件传播途径及波及人群,为及时控制疫情,制定本市SFTS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22年河南省一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对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危险因素。采集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血液,应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核酸,对分离到的病毒株扩增S片段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该起疫情共涉及病例6例,2例死亡,病死率为33.33%。首发病例3月12日发病,3月20日死亡,3月28日至4月4日参与丧事的4名亲属和1名邻居陆续发病,潜伏期为8~14 d。首发病例死亡后,5例续发病例均直接接触过首发病例血液。暴露于血液组和非暴露于血液组的罹患率分别为83.33%(5/6)和0.0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病例从发病至诊断的时间间隔为2~8 d,中位数为4.5 d。所有病例SFTSV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分离到的3株病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9.9%~100.0%,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均属于A基因型。结论 该起SFTS聚集性疫情是由SFTSV A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该病的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浙江省永康市1例发热、腹泻,同时伴血小板减少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该病例居住在丘陵山区,居住地区有适宜蜱生存的环境,家中饲养的狗有媒介寄生蜱,潜伏期内有野外作业史,虽无明确的蜱叮咬史,但有帮狗徒手抓灭蜱的习惯。病例血样经PCR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根据病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SFTS病例。病例搜索未发现其他病例。【结论】目前尚没有SFTS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应采取综合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河南、湖北、山东、安徽等省相继发现并报告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该病由蜱叮咬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所致[1].浙江省于2011年也发现并确诊了首例SFTSV感染病例[2].2012年5月14日,象山县CDC接到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电话报告,称该院收治1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患者.接到报告后,象山县CDC及时对该患者进行个案调查,采集患者血清经宁波市CDC检测和浙江省CDC复测,呈SFTSV核酸阳性,5月15日该患者被诊断为宁波市首例SFTSV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确诊病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调查六安市健康人群和宿主动物SFTSV的感染率,探讨六安市存在自然疫源地的可能性,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六安市病例较多的3个县,按照1∶1配比的方法确定4个病例村和4个对照村,调查测健康人群和宿主动物SFTSV血清流行病学情况,并比较不同地区间感染率有无差异,同时调查蜱等吸血媒介的种类和带毒率。结果 共采集血清标本371份,SFTSV总抗体阳性111份,阳性率为29.92%,其中健康人群166份标本,检出阳性14份,阳性率8.43%;宿主动物205份标本,检出阳性97份,阳性率47.37%。不同县间、病例村和对照村间阳性率以及不同家畜的宿主动物SFTS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六安市部分地区的健康人群和宿主动物均有较高的 SFTSV 的感染率,属SFTS的流行区域,因而需加强监测报告、诊断识别和临床救治等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病例的感染来源,为疫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2例患者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史,并对其居家周围的宿主动物(鼠、羊、犬)和蜱进行监测,对采集到的鼠形动物肝、脾标本和蜱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特异核酸,对采集到的鼠形动物血清和羊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SFTSV抗体。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测结果病例乙可以确诊为SFTS新发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病例无蜱接触史,很可能是在护理期间接触病例甲的分泌物被感染;患者同村居民的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村存在既往感染或隐性感染,而且该村家畜和野生动物(鼠)携带蜱,提示该村可能存在SFTSV的疫源地。结论 SFTS可以经接触传播,密切接触者应加强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处置绍兴市某中学一起肺结核聚集性疫情,为制定学校肺结核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绍兴市发生肺结核聚集性疫情的某中学在校师生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筛查,诊断方法包括结核菌素(PPD)试验、X线胸片检查及痰涂片检查,分析该起疫情的流行特征、发生原因和处置措施。结果自首发病例2016年4月20日出现结核病症状,至10月28日完成密切接触者筛查,期间共查出PPD强阳性23例,强阳性率为10.50%。其中学生19例,教师4例。共确诊肺结核患者6例,包括涂阳肺结核2例和涂阴肺结核4例,均为学生,罹患率为3.11%。涂阳肺结核同班接触者PPD强阳性率高于涂阴肺结核同班接触者(P0.017);首发病例所在班级学生罹患率为9.62%,同一楼层其他班级学生罹患率为0.71%,RR值为13.55(95%CI:1.543~118.95);首发病例所在宿舍学生罹患率为23.08%,同一楼层其他宿舍学生罹患率为0.94%,RR值为24.55(95%CI:2.33~258.57)。开展监测至处置后12个月,该校未出现新发病例。结论该起聚集性疫情的发生是由于首发病例未被及时发现并隔离治疗,教室和宿舍空气流通不畅引起。  相似文献   

16.
一起小学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璐 《首都公共卫生》2011,5(3):113-115
目的 通过对某小学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分析,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对北京市某小学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进行现场调查,并对结果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该起疫情历时13 d,共出现10例手足口病例,发病均为住校学生,罹患率为9.17%,病例分布在相邻的5间宿舍里,男生发病显著高于女生(P<0.05).临床症状以口腔疱疹、手足疱疹为主,部分患病学生有发热症状,无重症患者.结论 此起疫情系由肠道病毒EV71感染引起,住校学生间相互密切接触造成传播,提示今后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控学生手足口病疫情.  相似文献   

17.
2013年2月17日,河南省鹤壁市某中学高二(3)班学生刘某(女,17岁)在浚县人民医院被确诊为传染性肺结核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为核实疫情,分析疫情三间分布特征和流行强度,探讨发病危险因素,提供控制疫情的科学依据,进行了现场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作为新发传染病,由于其高死亡率而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2011--2012年,庄河市共报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8例,其中死亡3例,死亡率达37.5%.为全面了解庄河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疫情状况及相关信息,为今后对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合理化建议,现将这8例患者的流行学特征及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2月份,上海市卢湾区发生了4起学校聚集性发热疫情,为了解其流行特征,探讨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现对这4起疫情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1流行概况4起疫情发生在2所小学、一所初中和一所高中,以下简称A、B、C、D,其中,AB2起均发生在1月份,CD2起均发生在2月份。A起共发生聚集性发热病例16例,B起7例,C起5例,D起3例,共31例。1.2调查方法1.2.1调查项目聚集性发热学生的姓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该病的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浙江省永康市1例发热、腹泻,同时伴血小板减少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该病例居住在丘陵山区,居住地区有适宜蜱生存的环境,家中饲养的狗有媒介寄生蜱,潜伏期内有野外作业史,虽无明确的蜱叮咬史,但有帮狗徒手抓灭蜱的习惯。病例血样经PCR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根据病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SFTS病例。病例搜索未发现其他病例。结论目前尚没有SFTS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应采取综合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