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题释义: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包括肱骨头及大结节、小结节,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及低能量损伤可导致肱骨近端骨折。 同种异体腓骨:取自于人体异体,经过加工处理,去除其免疫原性,保留其骨性结构,可用于移植修复骨缺损,起到支撑作用。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但对肱骨近端内侧柱缺乏支撑的骨折目前仍是治疗难点,并发症常见,失败率较高。 目的:比较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与单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到2020年2月。检索国内外关于对比研究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与单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文献。2名研究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分别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估文献中的偏倚风险。纳入12篇相关文献使用RevMan 5.2软件将以下指标进行Meta分析,包括影像学数据、功能评分和并发症。结果与结论:①通过文献检索、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12篇文献纳入研究,其中11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1篇为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研究文献质量高,但GRADE证据质量级别较低。②共纳入958例患者,其中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组411例,单纯解剖锁定钢板组547例;③Meta分析结果显示,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组术后1年肱骨头高度差值(MD=-2.40,95%CI:-2.49至-2.31)、颈干角差值(MD= -6.14,95%CI:-6.62至-5.67)、目测类比评分(MD=-0.22,95%CI:-0.35至-0.08)、肩关节功能评分(MD=4.12,95%CI:2.18-6.06),上肢伤残评分(MD=-10.32,95%CI:-13.44至-7.19)、术后2年的目测类比评分(MD=-0.37,95%CI:-0.55至-0.19)、肩关节功能评分(MD=5.07,95%CI:2.86-7.27)、总体并发症(OR=0.31,95%CI:0.20-0.48)及肱骨头螺钉切出(OR=0.25,95%CI:0.11-0.55)均明显优于单纯解剖锁定钢板组(P < 0.05),肱骨头坏死(OR=0.94,95%CI:0.47-1.88),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因此,较弱的证据提示,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短期疗效优于解剖锁定钢板,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功能恢复。ORCID: 0000-0002-8486-3932(阳运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孙婧  张燕玲  顾浩  王耘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6):3327-3330
药性是中药的特定属性,药性理论是中药配伍的重要原则,该文以性味归经共同组成的药性组合表征中药药性,多个药性组合再构成药性组合模式,把中药及药性组合模式按功效划分,将各功效作为概念进行归纳逻辑编程,得出针对不同功效的药性组合配伍规律,通过实体语法系统构建药性组合配伍理论模型,实现由药性组合配伍向功效的自动推理过程,并对推理结果进行验证,分析其合理性及局限性,为揭示中药配伍规律及药性与功效间关系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11年-2017年收治的58例Ⅱ型及以上的髁间棘骨折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克氏针、钢丝张力带的方法进行固定,术后定期复查评估膝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Lysholm评分系统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5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6周复查膝关节屈伸0°-120。及以上,术后3个月复查X线提示骨折愈合良好,抽屉实验、Lachman实验阴性,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94.6±1.1)分,较术前(73.6±2.6)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髁间棘骨折固定牢靠,方法简单实用,经济低廉,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4.
P-gp是由ABCB1基因编码的能量依赖性跨膜外向转运蛋白,在灶组织内的表达明显增加,影响AEDs通过血脑屏障,降低灶组织内AEDs浓度.给予P-gp抑制剂,不仅可以提高耐药细胞内AEDs浓度,也能增加灶组织内AEDs浓度,并扭转癫(癎)的耐药性.越来越多的研究从P-gp的结构、功能和过表达等方面阐述与癫(癎)耐药的相关性,现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运用RSD对高速湿式造粒机含量混合均匀性进行评估及运用方差分析对高速湿式造粒机含量批间混合稳定性进行评估,优于目前应用的t检验和u检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准确地分析过程是否稳定,差异是否明显,甚至可以用于产品的特性分析如对最终产品、原辅材料采购作数据处理,性能评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中药功效概念网络,揭示中药功效间的联系,明确功效概念网络的应用途径。方法:通过整理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记载的中药功效,对中药功效概念间的关联关系进行系统分析,构建功效概念网络,并从中抽提特定功效的子网络,利用网络聚类算法发现连锁出现的功效群。结果:构建包含422个功效概念的中药功效概念网络,发现经常连锁出现的21个功效群,并以活血功效为例,构建了活血功效的子网络,分析子网络在药物配伍中的应用方法。结论:中药功效概念网络是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的集中体现,能够系统揭示中药功效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指导中药的合理应用配伍,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8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经后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为7.5分(5~10分),术后平均为12.8分(7~15分);接受手术后JOA平均改善率为58.59%(14.9%~81.6%);末次随访时JOA平均改善率为60.25%(17.94%~84.75%)。结论: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基于药性组合的呕吐病机与治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整理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具有"止呕"功效的中药及其药性的数据记载,利用关联规则方法,总结了"止呕"功效相关的常见药性组合,分析了药性组合对应的病机和治法。通过药性组合总结的呕吐病机和治法,与张仲景对于治呕方法的记载以及中医药理论的治呕原则具有一致性。结果表明,药性组合是贯穿中医临床理、法、方、药的核心,从药性组合层面阐释病机、治法,研究方剂的配伍规律,有利于将中医药理论与用药实践结合,充分发挥药性理论的核心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药性组合模式,研究托吡酯的新功能,将中药药性理论用于老药新用途的发现。方法:根据《中药新家族——化学中药》找出托吡酯的药性,再根据糖尿病、高血压、癫痫、肺癌4种疾病的治则治法,依据功效与药性组合关系及总结其对应的药性组合模式将托吡酯的药性组合与各疾病所对应的药性组合进行比较,预测托吡酯的新功能。结果:经过比较,发现所对应的药性组合与托吡酯的药性组合相符,并有相应文献佐证,而其他几种则没有。结论:该文基于药性组合模式,通过中医临床经验,进行托吡酯新功能的筛选,发现托吡酯除对癫痫有治疗作用外,对糖尿病、高血压、肺癌亦有作用,根据药性组合模式探究药物新功能,可大大缩短新药研发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熊胆中主要胆汁酸类成分临床代替中药熊胆使用的合理性,分别分析它们和中药熊胆在药性上存在的差异。方法:根据医学典籍对中药熊胆药性的描述,并参考《中药学》总结熊胆的药性;根据CNKI数据库中胆汁酸类成分药理作用研究的相关文献,对主要胆汁酸类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梳理和总结;论文根据胆汁酸类成分的药理作用,运用本课题组已建立的药性预测模型,预测各胆汁酸的药性,并将预测结果与熊胆的药性相比较。结果:熊胆中的胆汁酸类成分大部分都有苦寒之性,它们药性的加合可体现熊胆的药性组合。结论:熊胆中的主要胆汁酸类成分均能发挥熊胆的部分作用,临床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注意调整使用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