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台州市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及肠毒素基因的分布特征,为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和食源性致病菌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05年-2010年间按照监测网的工作要求对采集的各类食品样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性检测,并对保存的菌株用多重PCR方法进行18种肠毒素基因(sea~seu)的检测分析。结果:380份食品样品中共有47份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总检出率为12.4%,其中即食食品检出率最高为13.2%,生肉类为11.7%,豆制品为7.7%;保存的42株菌中共有22株菌检出12种肠毒素基因,基因携带率为52.4%,sea、seq、sei基因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1.4%、16.7%、11.9%。结论:台州市市售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程度较高,肠毒素基因携带率较高,监测结果应引起食品监管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8年-2010年台州市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毒力基因分布情况及分子分型特征,为建立台州市副溶血性弧菌的DNA指纹图谱数据库提供基础。方法:利用PCR方法对52株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检测主要毒力基因(tdh、trh、tlh、ureC、T3SS-2(vscC2、vcrD2)),并用PFGE分析部分菌株的基因分型特征。结果:在52株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中检出同时携带tdh基因和vscC2基因1株;25株菌被分为25种PFGE图谱,聚类分析显示菌株间呈现明显多态性。结论:台州市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毒力基因携带率低,菌株间基因呈多态性,没有发现优势菌群,提示本地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不存在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3.
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高危人群[1,2],其多性伴、无保护性插入性性交、特别是肛交等高危行为,导致了HIV/AIDS在该人群中的传播."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年)"指出,2007年新报告的HIV感染者中,MSM占12.2%[3].我国既往研究显示该人群中存在着被称作"Money Boy"(MB)的男男性工作者,对他们的研究显示该人群较一般男男性行为者有更多的危险性和更高的性病感染率[4,5];台州市对本地MSM人群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在初步研究中发现HIV感染者大多与男男性工作者有关,因此我们针对台州市的MB群体开展了一项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台州地区可追踪到的78例HIV感染者/病人的CD4 T淋巴细胞值,并估计HIV感染者/病人中进入艾滋病期的比例.方法:对采集的78份全血样本以三色荧光抗体进行标记,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CD4 和CD8 T淋巴细胞绝对值及CD4 /CD8 比值的检测,统计分析测定值,预估艾滋病患者所处的病程阶段.结果:按照国家2005年发布的<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手册>,台州市能随访到的78例HIV阳性感染者中,已有30.8%HIV感染者进入了发病期.结论:按照现在执行的<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手册>标准,台州市能随访到的HIV感染者已经进入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台州市区主要消费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寻找本市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点食品,对可能发生的食源性疾病进行预测和预报。方法:按国家标准方法,对采自市场上的8类食品进行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466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201份,平均检出率为43.1%;8类食品中,以贝壳类的污染最严重,其次是散装熟肉制品、生肉类;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54.5%(109/20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3.9%(44/316);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0.8%(34/316);沙门菌检出率为4.4%(14/316);未检出EHEC O157:H7。结论:台州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较为严重,贝壳类、熟肉制品、生肉类是主要污染食品,应加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相关危险因子的研究分析,做好食品安全预警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6.
痰检质控工作是痰涂片检查质量的保证,为了持续提高结核病实验室痰涂片检查工作效率和结果的可靠性,自2004年开展了新的室间质量评估(EQA)以来,台州市的痰检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并正在逐步完善。2008年对全市各县(市、区)20家结核病实验室进行了两次现场评价和盲法复检,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浙江省台州市2株狂犬病病毒核蛋白及糖蛋白的基因序列,了解狂犬病病毒野毒株与人用及兽用狂犬病疫苗株间的差异。方法以免疫荧光法检测2008年采自台州市的144只犬脑标本,以RT-(nested)PCR法扩增病毒核蛋白及糖蛋白全基因,克隆测序后以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遗传特征分析。结果检测到2株狂犬病病毒阳性样品,序列分析表明两样品所携病毒均为基因1型狂犬病病毒,所携病毒的N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均为100%,G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8%和99.4%。所携病毒与CTN疫苗株核苷酸同源性较高,N基因与G基因分别为88.8%和85.9%~86.1%,两样品所携病毒与Hep-Flury疫苗株的核蛋白氨基酸同源性最高,为97.6%,CTN次之,为97.1%,与CTN糖蛋白氨基酸同源性较高,为92.3%~92.5%。与诸基因1型狂犬病病毒参考株相比,两样品所携病毒与浙江温州Wz0(H)、衢州株ZJ-QZ及印度尼西亚株病毒同源性最高。系统发育分析表明XY20及JJ22与浙江温州Wz0(H)、衢州株ZJ-QZ以及印度尼西亚株、疫苗株CTN,以及泰国与马来西亚株进化关系最近,而与疫苗株aG、PV、ERA,及标准攻击毒CVS株等进化关系较远。结论两份阳性犬脑所携狂犬病病毒是基因1型狂犬病病毒,但无论是N基因还是G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及推导出来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的1型狂犬病病毒株及疫苗株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